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三次軍事政變,拯救唐朝於危難之中,開創李唐盛世,為唐朝續命上百年!

這三次軍事政變,拯救唐朝於危難之中,開創李唐盛世,為唐朝續命上百年!

神龍政變,再造李唐

史稱武后「素多智謀,兼涉文史」個人素質較高,又不同於其他深宮中的后妃,他對政治很感興趣,而且權勢慾望很強。高宗時期,就與高宗形成「二聖」局面,《新唐書》卷一〇五《上官儀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初,武后得志,遂牽制帝,專威福,帝不能堪」的記載「。高宗晚年,又」多苦風疾,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這更加便利了武后干涉朝政。終於在天授元年(690)九月,改唐為周,自稱聖神皇帝,建立了武周政權。

武后則天

經過十多年的統治,武后大力打壓李唐皇嗣,扶持武氏子孫。先後當過皇帝的唐中宗和唐睿宗被武后打壓,時為少年的玄宗也被幽閉在深宮之內數十年,甚至連自己的母親被誣陷為「厭蠱咒詛」殺死,不知埋在何處,也不敢言語,這樣委曲求全的做法,聽來讓人無法接受,但也這有這樣,才躲過了武后一次又一次的栽贓陷害。

睿宗李旦

武后這樣不得人心的篡權行為,終於激起了忠於李唐皇室官員的反對。長安三年(703),大周皇帝彼時已經八十三歲了,且深受疾病困擾。武后寵愛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作威作福,誣告御史大夫魏元忠和司禮丞高戩,而這高戩正是「太平公主之所愛」,太平公主又是時為皇太子李顯的妹妹。這些行為,終於激發了張氏兄弟和武、李兩家的矛盾。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宮廷政變。政變由宰相張柬之、禁軍將領桓彥范等五人組織發動,李武兩家的頭面人物紛紛參加。

宰相張柬之

其結果便是張氏兄弟當場被殺,武則天也被請下了台,曾經叱吒風雲的武后年老多病,毫無抵抗能力,只得順從,改周為唐,傳皇位給皇太子李顯,本人也退居上陽宮養老,並在這一年死去。

《武媚娘傳奇》中的男寵張昌宗

經過這次政變,皇位重新傳回了李唐皇嗣手中,為後來的玄宗登基創造了條件,若是沒有這次政變,亦或是這次政變來的稍晚一些,其中變數,恐怕只有老天爺算得清!


誅滅「韋武集團」,玄宗初露鋒芒

武后即死,武家勢力卻沒有隨之消散。唐中宗軟弱無能,只知道遊玩享樂。韋皇后趁機掌握大權,重用武三思等人,與專掌制誥的上官昭容相互呼應。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也不是一個安分的主兒,她野心勃勃,欲做皇太女。他們朋比為奸,相互利用,形成了一個韋武集團,不僅將參加神龍政變的五位功臣排除出權力核心,甚至還將他們殺害。韋武集團嬌縱無比,為所欲為,打壓李氏子孫,逼得當時的皇太子李重俊不得不發動政變,欲誅滅韋武集團卻未能成功。其權勢可見一斑!因此,李隆基起來徹底剷除韋武集團,儘管與其私利有很大關係,但這也是為了 時局的安定。

影視作品中的韋皇后

榮華富貴、手握大權、地位顯赫仍舊不能使韋武集團滿足,以韋皇后為代表的韋武集團的終極目標是效仿武則天篡奪皇位,成為武則天第二。面對韋武集團企圖篡位的陰謀,意氣風發的李隆基早已察覺,他在參加皇家祭祀活動時,就感覺到宮廷將會有一場腥風血雨的權力鬥爭。為求自保,也為了李唐皇室,李隆基暗中結交禁軍將領葛思順等人,積蓄自己的力量。終於,在景雲元年(710)六月,喪心病狂的韋武集團毒死了中宗,面對這樣急迫的情形,李隆基果斷髮動政變,依靠羽林軍,將韋武集團一網打盡,順利的殺死韋皇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恢復了睿宗李旦的帝位,李隆基自己也被立為皇太子,將李唐皇朝再一次挽救於危亡之中!

唐中宗李顯

經過這次政變,曾今顯赫一時的韋武集團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台,時局的主動權,被牢牢把握在李氏手中,李隆基更是其中無二的功臣!但宮廷間的權力鬥爭還遠未結束。


粉碎陰謀,玄宗登大寶

時平則立長,苦難則歸有功」。

這是剪除韋武集團的政變後,身為嫡長子的宋王李成器之語。以宰相劉幽求為首的大臣們更是對李隆基十分擁戴。這樣,身為睿宗第三子的李隆基成為了太子。

唐玄宗李隆基

年輕的李隆基意氣風發,能力突出。在被冊封為皇太子之後,很快形成了一個輔弼班子。這些人,幾乎都是開元、天寶年間有名的重臣,如兵部尚書姚崇、吏部尚書宋璟、中書侍郎張說等人。皇太子政治勢力的擴張引起了他的姑母——太平公主的不安。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和她的母親一樣,富有政治野心,在剪除韋武集團的政變中出力頗多。因此,在睿宗複位以後,睿宗念在太平公主之恩,對太平公主幾乎是言聽必從。這就更助長了太平公主的野心,她干政涉政,恨不得經手每件政事。每逢宰相議事,睿宗總要先問「與太平議否?」之後才問「與三郎議否?」太平公主不僅插手政事,在民間還大肆搜刮錢財,欺壓百姓,僅僅是她的直屬地產,就達到數百頃,驕縱顯赫一時無二。

影視作品中的太平公主

起初,太平公主認為李隆基年少,並沒有把李隆基放在眼裡,但擴張中的兩股勢力不可能沒有摩擦和交鋒。隨著矛盾的激化,太平公主將李隆基視為眼中釘。她一方面散布流言蜚語,另一方面,又積極策反李隆基身邊的親信,竟把宋璟截在宮中,勸說其更易太子,但遭到了宋璟的言辭拒絕。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連睿宗都不敢忽視,迷信的睿宗聽信術士說的「五日內有急兵入宮」,深感局勢的嚴峻,竟下制傳位李隆基,自己身居太上皇,卻又在太平公主的鼓動下不肯放權、自總大政。

羽林軍

太平公主的陰謀仍在加緊進行,她在朝中積極安插親信,排除異己,史稱「宰相七人,五齣其門,文武群臣,大半附之」。甚至變本加厲,公然想要廢除玄宗,但遭到陸象的反對而未遂。於是便密謀在七月四日發動政變。

玄宗獲悉後,決定先發制人,在七月三日率羽林軍襲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倉皇出逃南山,後被賜死,太上皇李旦也不得不「高居無為」,將一切政權交於玄宗。玄宗也真正得以掌握大權,開創自己的時代!


結語

各位看官對小賈節選自杜甫的《憶昔》這首詩一定不陌生。開元盛世堪稱中國人人嚮往的盛世。個人富足、國家強盛、兵強馬壯、雍容大氣!但試想,若是沒有這三次政變,唐玄宗難以上位,開元盛世恐怕更是無從談起了!

開元盛世

經過小賈的一番介紹,各位看官是不是對這改變唐朝歷史的三次政變有了新的認識呢?其實啊,宮廷權力鬥爭向來如此,六親不認、腥風血雨更是常事!這看似雄偉瑰麗的深宮大內實在不是什麼好去處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賈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賈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