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神話與岐山民間家神

古神話與岐山民間家神

古神話與岐山民間家神

蘇文謙

財神

史學家把最早的神話稱為「上古神話」, 是出現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在沒有創造文字之前,它已經廣泛傳播。

上古神話的流傳方式靠口頭承傳,留下來的並不多。有文字記載的上古神話受民族社會發展和文化多元化的浸透,許多增加了新的內容,有的早已改變了最初的意義。上古神話是原始宗教的產物,關於民族圖騰的神話比較多,神話中的神帶有原始宗教神性,具有大眾信仰的意味。神話中的神作為民間家神歷史比較早,大約在母系社會末期和父系社會初期。

上古神話是人民在勞動和生活中創作的神話故事,代表人民的意志和信仰,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人類早期,人們的生產、生存和生活置於自然力的控制下,人對自然的支配能力處於微乎其微的程度,人們為了求平安,除災難,保護一方一土的平安健康,上古神話就在這種情景下產生的,給神話中的神給予極大的神性來崇拜。

家庭這個社會單元產生以後,神話中的神就逐漸變為民間家神。成為民間家神的神,普遍帶有自發性和樸素性,不是某個社會團體和政權操縱的神。人只所以給神話中的神以極大的神性,是人們在自然面前感到無力和渺小,企圖藉助神的力量來對抗自然。人們只所以崇拜神,甚至只怕有所得罪,主要是承傳下來的神性是主宰一切的。家神出現以後,很長一段時期停留在原始狀態,至少維持在村落和房舍建成以前的這段歷史。

馬王神

處於原始狀態的家神在後來的文字記載中雖然有零星印記,但更多還被後起的祭祀活動所代替。當人類社會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祭祀活動就成了統治者的頭等大事。統治者把祭祀寫進他們的典章制度,用各種祭祀活動束縛人,麻痹人,所祭對象有皇天厚土,四方諸神,社稷山川,日月星辰,先王祖宗,甚至食田鼠的貓,食田豕的虎,也要「迎」而祭之。貴族各階層都有祭祀活動,越往上越繁縟。農庭作為社會的組成分子,當然也不能例外了。《祀記?祭法》就記載了家祭的法規,「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可命,曰中露,曰國門,曰國行,曰泰歷,曰戶,曰灶,王自為立七祀。諸候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露,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候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後,曰門,曰行。適土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土、庶人立二祀,或立戶,或立灶。」從以上記載看,百姓立一祀,或是立戶,祀出入門戶的小神,或立灶,主管飲食煙火的小神,這兩位神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它們不是民間的家神。民間家神是民間信仰最普遍,帶有自然崇拜的神,它雖然經過多次演變,這一特點永遠不會改變。

民間家神的演變過程是在文化發展和家教發展中進行的。中國文化經歷了一個多學說,多種成份存在的發展過程,中國宗教經歷了一個多門派、各種宗教融匯的發展過程。它們所產生的影響涉及到民間家神的演變。就門神來說,最早出現於《山海經》,「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有桃樹,二人坐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這段記載說的是一個上古神話,神話中的荼與鬱壘兩兄弟被民間作為門神。鍾馗啖鬼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鍾馗也被作為門神懸掛於門首。至今岐山民間在新春時還常在家中掛鐘馗的畫像。民間出現武士門神是後來的事情,它的出現與民間一個傳說故事有關。傳說唐玄宗曾患一種怪病,眼前常有惡鬼索命,但只要秦瓊、尉遲恭二位大將一到,惡鬼就會逃走。唐玄宗便讓二位把守在他的寢室門。二將整天整夜地守門,身體無法支持,但又不能離開,怎麼辦?唐玄宗就下令讓畫師畫了兩幅秦瓊和尉遲恭的畫像,掛在門口,仍然奏效,這件事傳到民間,民間就將二位大將作為除邪驅鬼的門神看待,家家效仿,二將便成了民間的門神。聽起來似乎有點滑稽,但是事情就是這樣發展的,民間家神的演變就是這樣帶幾份滑稽,幾份認真走過漫長的歲月。

灶神出現應該說從人類茹毛飲血進入熟食階段就出現了。當人們發現火的妙用以後,對火就有所崇拜。在上古神話中有關火的神是炎帝和祝融。《淮南子》載,炎帝是其母安登游華陽時,天空金光閃閃,一條巨龍從天而降,安登生炎帝。並有「炎帝抱太陽」的神話故事,炎帝被作為太陽之神。關於另一個火神祝融,《山海經》載,「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南方屬火生之地,祝融是南方的神,這又是一個上古神話。

人們不但創造了神,也同時在創造自己。把上古神話的神賦予神性是早一些的事情,把當代或前幾代的英雄人物化為神,也是人們的偉大創造。東漢許慎的《五經異義》說灶神是夫婦二人。《莊子運生篇》說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這就與上古神話,人獸結合體有根本的差異。《封神演義》的民間傳說對灶神的演變也有很大的關係,民間出現張奎,高蘭英夫婦倆為灶神的結果,與姜子牙封神有關聯,後來《酉陽雜俎》也出現「灶神姓張名單,夫人字忌卿」的說法。從目前民間的現存灶神看,灶神確實是一對夫婦,但無考證是那個張。

四海龍王

龍是中國古人幻想出來的動物神,在上古神話有相當的地位,後來成為象徵祥瑞的「四靈」(麟、鳳、龜、龍)之一。《山海經》載:應龍和燭龍是神力無邊的神物,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息為風。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周易》對龍的描敘脫離了上古神話的神性,把它演變為一個動物, 「龍潛藏於瀾,遇陰而升,行雲施雨,滋潤萬物。」這是龍行雲施雨,潛於水底的最早記載。龍行雲施雨,滋潤萬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崇拜它的神力,也企盼它為人類造福。但人們崇拜的僅僅是行去施雨的神物。古書籍出現「四海龍王」記載的同時,民間將龍作為「龍王」並有了「龍宮」的說法,龍成了人身龍首的海域怪物,被封為掌管海域國的大王,逐漸地龍王普及民間,只要有水域便有龍王存在,它實實在在充當了水族最高統治者。在這個同時,水族統治者也進入民間家庭,於是有了家庭水井通大海,通江河,龍王可能隨時巡查的傳說,民間家庭便在井旁設立龍王神位進行供奉。龍王的形成過程是在一個人獸嵌合的宗教運動中產生的,不外乎是借用了上古神話中神的形象,將「八面蛇身」改為「人身獸面」。

民間有「馬王爺三隻眼」的說話,民間馬神也確確實實是一位長有三隻眼的神。據古書《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靈官馬元帥,面露三眼,法力無邊。馬元帥是否就是民間的馬神,很難確定,但它掌管馬事,又是三隻眼,與後來的《封神演義》中文太師的形象很相似。姜子牙斬將封神的傳說中把文太師說長有三隻眼的神人,其額上那隻眼能識妖魔鬼怪,民間多傳說馬神是文太師,丹這種說法無法得到肯定。

關於財神,民間說法不一,各地有各地的說法,各地有自己崇拜的神,岐山民間傳說趙公明是財神。稱趙公明為財神也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載,趙公明於終南山得道,戴鐵冠,執鐵鞭,黑面濃須,騎黑虎除瘟禳災,買賣進財,使之宜制以後才出現的。翻閱古籍,趙公明始見於晉干寶《搜神記》,那時趙公明還是上帝差派三將軍督鬼下取人命的其中之一。《列仙全傳》也稱趙公明為八意味鬼帥之一。趙公明的出現是以道教的神出現的,幾經周折,成為民間的財神,這是道教文化在民間的浸透。民間稱它為「黑虎靈官」並尊為財神,這是民間後來的事情。另外《封神演義》稱它為峨眉山仙人,因助紂搞周身亡,後封為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下轄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岐山民間尊他為財神是綜合了歷代傳說,並重於《封神演義》最終確認它為民間財神。

木板年畫

「劉海撒金錢」的傳說在岐山也很盛行,但是劉海並沒有被算作神之列。一個仙童,前額垂著短髮,騎在蟾上,手裡舞著一串錢,這幅木板畫民間在春節期間懸掛,是人們企盼富裕的一種嚮往。

天神是民間傳說統管天地人三界十方萬靈之大神。這一概念出現較晚,中國自毀周以來,已有最高神——上帝的觀念。惟初視天,上帝為一物,故有昊天上帝,皇天上帝之稱。後來隨著社會分工,社會組織,社會意識的日趨複雜,上帝的形象,功能也日趨社會化,人格化。西漢有王方帝和太一,東漢有王感帝,都具有上帝的職能。東漢末又以北極星為天皇大帝,總領王帝群神。在《西遊記》中,三清、西方佛老皆居玉皇大帝之下,尊之為大天尊,並轄佛、道,以及中國民間信仰中所有的鬼神。天神的出現和發展一直在宗教的範圍內進行,它作為民間家神是在有《西遊記》以後形成的。作為最高等級的神進入百姓家中,這本身就是對它神性的淡化,儘管它在佛、道及神界有最高的統治權力,但民間只把它作為家神頭目來看待。因此從它作為民間家神以後,在大眾信仰中,它已經不是宗教最高地位的神。

在迎新春時,岐山人習慣在大門上貼掛篾,掛篾上刻有「福、祿、壽」三字。這三個字實際是三個家神,稱「三官神」。三官神在道教中地位頗高,唐武則天時,三官神不但掌管民間禍福,也主管鬼神之升轉。到了近代,民間以天官為福神,與祿、壽並列,俗稱 「福祿壽三神」。岐山民間在迎春之際,在色紙掛篾上刻有「福、祿、壽」三字,以示三神之神位,懸掛在大門頂,與門神配合,形成了門神守門,福祿壽納戶的節日氛圍。

《封神演義》的核心人物姜太公呂尚,自封神以後在民間名聲大震。而在此之前,由於他是西周建國之名將,民間就有很多關於他的神話故事。古兵法有「六韜」「三略」合稱太公兵法,傳說是呂尚遺著,實際是後人的偽托。在唐宗時期他被列入祀典,封武成王,天下遍立太公廟,與孔子並列,掌武事。從此,在民間便出現了孔子職文事,姜太公掌武事的局面,民間則處處有書「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諸字,以為可避邪,卻不知道此俗由何時開始。岐山是西周發祥之地,姜太公諸多神話也產生於這裡,姜太公的神力被岐山民間廣泛借用,修院、建房必借神力,就連民間做食醋用擀麵杖以托神鞭,尋求保護。

門神

太歲是民間信仰的凶神,所以,有「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俗語。太歲的來源眾說紛紜,一說是歲星(即木星),一說是四時寒暑之神,一說是十二辰之神,也有說是月神。它的主要職能是管動土興造、遷徒、嫁娶等事由。太歲雖為凶神,姜太公可降服,只要姜太公在此,它便會避開,所以民間就供奉姜太公鎮守一方。民間習慣於道教的「符錄」,原來意思是依照天神所授信錄,按諸神名冊所定職責,命令某神去執行。後來,道教在壇醮祈禳等宗教活動中常用符錄以驅鬼避邪,為人齋醮祈禳,以祛災求福。符錄亦稱符字、墨符、丹書,為一種筆畫屈曲,似字非字的圖形。民間借用這種形式,便出現了「姜太公在此無禁忌」諸字避邪的習俗。

神話總歸是神話,這種原始宗教的產物在民間產生,受民間的哺育,被民間所推崇,這就是民間文化的成長過程。這些神話中帶有原始宗教神性的諸神,成為民間家神,不是偶然的,不是哪一個人說了算的,它是帶有廣大勞動人民的信仰和祈求進入民間家庭的。人們對它的崇拜,不能用簡單的錯與對來界定,可以說,有家神的存在,人們才有精神依託。人們為了求平安,除災難,保健康,去崇拜他們理想中能賜予他們力量和保護他們的家神,能說不重要嗎?

當然,隨著歷史文明進程的推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民間家神會有新的認識。

蘇文謙,岐山縣青化鎮人人,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您的每一次肯定 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山作家 的精彩文章:

閑諞「黨閣老」 ——讀王英輝《黨閣老其人其聯》有感

TAG:岐山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