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三大奇女子,告訴我們如何尋找自己的長期飯票

民國三大奇女子,告訴我們如何尋找自己的長期飯票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徐志摩

詩人是有才的,詩人也是多情的,但是如果換個現代的角度來看,當年的大詩人徐志摩,妥妥的是一枚渣男無疑啊。

他活得太浪漫,也許是出生望族,在他的心裡並不知道何謂責任,何謂家庭,他一心只追求愛情,而不管其他。

他的一生很短暫,和他有交集的女子卻為數不少,而且徐志摩交女朋友的眼光毒辣,我們今天不說其他,就說說他的女人們,最有名氣的三個,張幼儀、林徽因和陸小曼。

同樣都曾是徐志摩的女人,同樣都是出身名門,結局為什麼卻相差那麼大?

張幼儀

張幼儀出身顯赫,但因父親重男輕女,張幼儀從小讀書並不多,只不過是上過女校學會了認字。18歲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徐志摩,並很快生了兒子阿歡。

但是徐志摩一直就不喜歡張幼儀,他稱她土包子。

22歲那年,張幼儀跟隨徐志摩到了英國劍橋,並懷上了二兒子。可是這時候徐志摩瘋狂的愛上了同在劍橋念書的16歲大才女林徽因,要與張幼儀斷絕關係,並讓她去打胎。

張幼儀執意生下了二兒子彼得,卻也沒有換來徐志摩的回心轉意,彼時,林徽因執意要與徐志摩分手,徐志摩變本加厲的逼張幼儀離婚。

張幼儀心灰意冷,與徐志摩離婚,獨自一人在德國學習德語和幼兒教育,撫養幼子。兩年後,小兒子在柏林患腹膜炎夭折。

張幼儀說她自己的人生分為兩個階段,去德國以前,凡事都怕,去德國以後,一無所懼。

年僅24歲的張幼儀,背井離鄉,被迫離婚,孤苦伶仃,幼子客死他鄉,一個人能夠遭受到的最大痛苦,全部給她一個人遭受完了。

從德國回來以後,張幼儀的人生開了掛。

1926年,張幼儀進入東吳大學教德語。

1934年,張幼儀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並出任上海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當時上海所有的貴婦大小姐都以有一件「雲裳」的衣服為榮。

1937年,張幼儀任中華民國國家社會黨的財政總管並開始進入股票交易市場。

抗戰期間,張幼儀做軍用染料生意富甲一方。

1949年,張幼儀移民香港,與蘇姓中醫結婚。這一次她遇到了懂得她,愛護她的人,白頭到老。

後移居美國,兒孫繞膝,安享晚年。

林徽因

林徽因一樣出身書香門第富貴之家,父親林長民是民國初年的著名政客,官做到最大的時候是北洋軍閥政府的司法總長。林徽因雖是庶出的女兒,卻因天資聰穎深的父親喜愛。16歲便跟隨當時任中國國際聯盟同志會駐歐代表的父親留學英國。

在英國,林徽因邂逅了已經娶妻生子的徐志摩,並與之陷入愛河。

林徽因是徐志摩最愛的,同時擁有美麗的臉孔和淵博的學識的女子。他們時常待在壁爐邊,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她就像一團帶電的雲,裹挾著空氣中的電流,放射出耀眼的火花。

徐志摩徹底的淪陷不能自己,拋棄妻子來追求林徽因。

面對徐志摩的熱情,年僅16歲的林徽因迷茫過,也惶恐並糾結過,但她骨子裡的理智戰勝了她心底潮水般的熱情,她回詩人的信里寫道:「我懂得,但我怎能應和。」

當時的林徽因已經與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有了婚約,或許她是為了信守約定,或者她是被徐志摩的熱情嚇到了,或許她也是看到了徐志摩對髮妻的殘忍便心生退意了。

很多年以後她回憶起來說,我們不能只嫁給愛情。

她堅定的選擇了梁思成,並於1924年一同赴美國求學,在那裡,他們一起學習建築。於1928年結婚。

婚後梁思成與林徽因一同回國,並一起受聘為東北大學教授,並創建了建築學這門學科。

她與她的丈夫一起,堅定的追求自己的事業和學科研究,她有開闊高遠的世界,清醒獨立,又自持。

1932——1946年間,林徽因與梁思成一起走過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研究中國古建築。

這個美麗又纖弱的女子,像個男人一樣風餐露宿,奔走十幾年,並在奔波中染上了肺病。

後來日本侵華,林徽因與丈夫一同為國守節,不願留在北京做亡國教授,逃亡西南,困苦交加的同時堅持自己的學術創作,並寫了詩集和小說集。

建國後,好友費正清邀請她去美國任教,並好好治療肺病,她婉拒了,選擇留在祖國,她說,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她嘔心瀝血,設計國徽;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搶救景泰藍工藝……

雖然生為女子,雖然她這一生並不長壽,但是她在建築學上的成果豐富,是新中國建築史上的泰斗。

人們永遠的記住了她的名字,是因為她是名副其實的民國第一女神。

陸小曼

相比較而言,這三名女子,陸小曼竟是出身最好的。她的父親陸定同時賦稅司長,母親是正妻,是一名大家閨秀,從小就對陸小曼進行正統教育,陸小曼從小就學習古文和丹青繪畫,並非常有天賦。

不僅如此,陸小曼精通兩國文字,會彈鋼琴,在外交上也有很高的天賦。並在父親的安排下16歲就到了外交部工作,專門接待外國使節。

只不過陸小曼最終並沒有為自己的事業努力過,她根本就沒想成為一個眼界開闊、風光無限的外交家。

她一生太過順利,造就了她性格里的任性自我,唯我獨尊。

她從小學琴棋書畫,長大去外交部工作,不過是希望能成為一名魅力四射的名媛,然後選一個有權有錢有勢的男人,嫁入豪門。

結果她也如願了,19歲時,她嫁給了一位青年才俊,時任哈爾濱警察局局長的陸軍少校王賡。

婚後的陸小曼,如願過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但是卻因為王賡工作太忙,受過西式教育的陸小曼總覺得寂寞,她涉及交際界多年,過慣了明星一樣眾星捧月的生活,沒辦法適應相夫教子的枯燥歲月。

所以她遇上浪漫多情的大才子徐志摩,就像久旱逢甘霖,乾柴遇烈火,迅速的燃燒起來。在王賡的眼皮底下相識相愛,冒天下之大不韙,打掉腹中懷著的孩子,離婚再婚,追尋自己的幸福去了。

才子佳人衝破了禮教的羅網,轟轟烈烈了一番,本可以傳為一段佳話。可是他們卻陷入了婚姻里的一地雞毛。

陸小曼自幼生活奢靡,嫁給徐志摩後並不工作,也不願意跟隨徐志摩北上,執意要留在燈紅酒綠的上海灘。吃穿用度都要用最好的,她不但貪玩、浪費,還吸上了鴉片。她的大手大腳和荒唐生活,導致了大才子徐志摩的經濟拮据,幾度欠債,還是前妻張幼儀替他還債。

後來徐志摩四處奔波,四處講學掙錢,以維持陸小曼的奢靡生活,終於在一次奔波的路上搭上郵政的班機,飛機失事去世。

徐志摩去世以後,陸小曼失去了經濟來源,卻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她為了維持原來的奢靡生活,一直接受有婦之夫翁瑞午的經濟接濟,並與他未婚同居多年。

她自己說,我對他是沒有愛情的。

解放後,陸小曼靠作畫寄售,勉強維持著自己的晚年生活,她沒有子嗣,也得不到徐家和陸家兩家的諒解,被所有人視作紅顏禍水的浪蕩女人。早年的放縱生活對她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於1965年孤獨終老。

她自己曾對自己的境遇做了描述:「可嘆我從小就是心高氣傲,想享受別的女人不容易享受到的一切,結果反而成了一個一切不如人的女人。」

她的兩位情敵都活出了自己,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有傲人的成就,唯有她,後半生就在做一個沒有靈魂的美麗花瓶與寄生蟲,晚年凄涼。

總是有人說,女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應是找個好丈夫,擁有一張優質的長期飯票,所謂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當年的陸小曼也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她也用她的一生向人們告誡,生為女子,千萬別將一生的經濟需求都依賴在別人身上,一旦你的這張飯票過期或作廢,你將何去何從?

對於女人來說,無論你出身如何,美貌如何,最穩定的飯票只能是自己。

感謝閱讀,我是卷卷,歡迎留言討論。

在這個寒冷的時節里

因為有你的關注

而變得溫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與果之間 的精彩文章:

不得不說的塑料姐妹情

TAG:水與果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