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SMZDM.COM|首席生活家 kimi838

前言

「優秀的程序員是不用機械鍵盤的」------ 逆行君@知乎

一個程序員怎麼才能成為心中理想的樣子,怎樣才能不屈於這個硬體至上的庸俗時代,不妥協於這個機械鍵盤滿天飛的主流社會?只靠心靈雞湯當然是不夠的,重要的還是擁有一把不一樣的鍵盤。最近看眾測頻道上線了 HHKB 的眾測,似乎鍵盤領域的又一次消費升級就要來了,好奇搜索了一下,張大媽裡面竟然沒有關於靜電容鍵盤的指南類原創,而關於靜電容鍵盤的中文資料也基本限於各類媒體公關文。本著知識儲備一定要在消費行為之前的原則,把自己之前入坑靜電容鍵盤(目前只體驗過幾把 RealForce,靜音+普通版,HHKB 這種 60% 還在自我拔草中)所做的一些調研分享出來,既是自我記錄,也算是拋磚引玉。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本文重點不在討論機械鍵盤與靜電容孰優孰劣,但由於後文要談到主觀感受對比,還是有必要實證自己有用過機械鍵盤的(未體驗過所有軸體,也不是 RGB 黨),目前手裡面只有 Flico 的青軸和紅軸,下面關於靜電容與機械鍵盤的主觀對比也基於對機械鍵盤有限的使用體驗。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並不是機械鍵盤黑,雖然不是高端玩家,Filco的紅軸、青軸也是有的。


「我信奉的是買了 Rolex 才能說 Omega 不好,有蘭博基尼才能說不喜歡法拉利,一群網紅想給你生猴子才有資格 diss 網紅臉。」 ------ 孔哥,零zXr0@什麼值得買

▲ 孔哥的這話,深以為然,做出消費決策一定要基於對評價體系的全面了解,價格不是評價體系的唯一,但是很重要的一環。

本文的主要內容如下:

1、靜電容鍵盤簡介:知其貴,但貴在何處?

2、靜電容鍵盤主觀感受:相比MX軸,只是高級的薄膜?

3、靜電容鍵盤產品推薦:已種草,買哪種?

4、總結:從鍵盤的興替,看消費領域的復古主義。


1、靜電容鍵盤簡介

1.1、靜電容為何物

靜電容鍵盤為什麼那麼貴?相信很多剛知曉靜電容鍵盤的值友們一定有這樣的驚嘆。靜電容鍵盤和普通鍵盤有什麼差別,和主流的機械鍵盤又有什麼不一樣呢?下面為大家從頭說起。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和主流的鍵盤一樣,靜電容鍵盤也是基於按鍵陣列的開關實現信號的輸出的。

對於一把鍵盤而言,按鍵開關的實現方式很多,從最為廉價和常見的薄膜式開關到現在流行的MX機械軸,再到本文中介紹的靜電容都是指開關的實現方式。而按照開關的原理,鍵盤可以分成兩大類,接觸式開關非接觸式(電磁)開關。接觸式開關鍵盤除了我們常見的薄膜、機械軸外,還有簧片式。而非接觸式開關鍵盤的陣營光看名字就更為高大上了,靜電容、霍爾效應(Hall effect)、電磁閥(Magnetic valve)、電感應(Inductive)、光電(Optoelectronic)開關和聲學(Acoustic)開關。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霍爾效應鍵盤,RAFI 目前在產的 RS 76 C霍爾效應鍵盤,軸體來自Honeywell。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Adomax Flaretech 的光電開關鍵盤,發佈於2015年的Computex展會,除去觸發機構採用光電感測器之外,其餘外形及內部結構和目前流行的MX機械軸很相似。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Smith Corona 的聲學開關鍵盤,沒看到視頻前,以為只是個玄學概念。

上面簡單介紹了這麼多的其他開關(軸體),回過頭來看看主角,靜電容鍵盤。顧名思義,靜電容鍵盤採用的是靜電容開關,利用的是電容器原理(改變組成電容器的極板之間的距離來改變電容大小),電容式開關將導電物體朝向PCB上的一對極板(其連接到信號發生器)移動,實現電路的開關。電容式開關相當昂貴,儘管具有很長的設計壽命,也不常見。因為電容式開關不依賴於通過觸點接通與否的改變電流,電容式鍵盤天生還具有無按鍵衝突(ghosting) 的優點。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電容式彈簧設計中,頂部的簧片既起到彈簧提供機械回饋作用,也扮演了電容器極板的角色。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Key Tronic 彈簧式電容鍵盤。

IBM最早在彈簧式電容鍵盤中使用了電容式感應技術,這種技術在當時廣受好評。原理是是通過移動泡沫和箔片來改變電容,其中可變電容器的可移動部分是放置在泡沫墊的底部上的箔片。BTC和KeyTronic是最常見的基於此原理的電容式開關(目前KeyTronic還在市場上流通,但是市佔率實在可憐)。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Topre 鍵盤的原型機。

不同於上面提到的IBM電容式彈簧鍵盤,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靜電容鍵盤都採用了來自Topre的開關。Topre是一家日本公司,生產基於橡膠圓頂的Topre開關,在2000年後已成為最主流電容鍵盤製造商。2013年國內的Noppoo「複製」成功,並基於此推出了它們的自由鍵盤,可惜未能一炮而紅。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Noppoo「複製」成功,不過由於靜電容鍵盤這個品類本身曲高和寡,所以跟進者寥寥無幾,也只量產過一種35g的軸體。開關兼容 Cherry MX 鍵帽,類似Topre專門為酷冷定製Cooler Master NovaTouch TKL的設計,為鍵帽玩家帶來福音。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Noppoo 108EC-Pro 也成為不多的採用Noppoo靜電容軸體的鍵盤,曾在美亞上線過,全域壓力35 cN(克重)。目前似乎國內有PLUM的採用的是Noppoo軸,未體驗,待求證。

說過李鬼,講回李逵。類似櫻桃軸(Cherry MX switch)之於采埃孚ZF電子,Topre switch也只是Topre公司的產品序列的一部分,不同於Topre switch(下面簡稱 Topre 軸)的結構十分簡單,如下圖所示。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除去鍵帽後,結構相比機械軸體要更加簡單。也正由於有橡膠碗,所以靜電容鍵盤會被很多人戲稱為高級薄膜,但是不同於薄膜鍵盤中按鍵必須按壓到底使薄膜上開關接通,靜電容按鍵的觸發並不需要全鍵程。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靜電容鍵盤的手感回饋大部分來源於橡膠碗,螺旋彈簧壓到底也只提供大約5 cN的回饋力。

1.2、現存的靜電容軸體

Topre 軸目前的種類並不是很多,普通按鍵按照壓力克數有30, 35, 45, and 55 cN。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和機械軸不同,目前的Topre 軸除去壓力克數外,並沒有提供更多的段落感選擇。而且壓力克數也並不通過軸體的顏色顯示。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靜音與非靜音Topre區別除了顏色外,本身的公差使用下來也不一樣,紫軸更緊實穩定,而且有O圈起到緩衝消音作用。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Cooler Master NovaTouch TKL的紫軸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靜音紫軸,而且軸體和普通Topre軸不一樣,採用了機械鍵盤的軸頭設計。

除去普通的軸體之外,Topre 軸最常見的特別版本就是靜音軸,因為軸體及外殼採用紫色,也被稱為紫軸(這裡有個特例,需要把靜音紫軸與Cooler Master NovaTouch TKL的紫軸區分開來,NovaTouch TKL的全部採用紫色軸體軸殼,並不一定是靜音)。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HHKB 通常採用的就是Two-tone設計,不像RealForce有獨立的上軸殼。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高鍵位Hi-Pro算是遠古時代為了人體工學而優化出的特別軸體。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高鍵位Hi-Pro軸體一般搭配左側這種半球形鍵帽,設計目的是提供更好的曲線,保證手掌不疲勞。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低鍵位Short-throw軸體顯然是為了小巧和輕薄的體積而來,就像現在的蘋果蝴蝶鍵盤一樣。

除了顏色的差別外,Topre軸還有以下幾個分類,不過相關衍生產品並不是很多。依照軸體和軸殼結構不同可以分為非獨立軸殼(Two-tone)、高鍵位(Hi-Pro)、低鍵位(Short-throw)等。而NovaTouch TKL採用特殊的軸體設計,可兼容機械鍵盤的十字鍵帽。除此之外,還有Topre為一些特殊產品OEM代工生產的獨立可替換橡膠碗軸,諸如作為Sony BVE-2000影音編輯系統配件的Sony BKE-2011鍵盤便採用了這種軸。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不同區域採用了獨立的橡膠碗,可以實現分區壓力,現在RealForce的一些產品也採用了這種設計,不過區域並沒有專業設備這麼多。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Sony BKE-2011。作為專業設備,鍵帽配色繽紛當然不是為了好看。

2、靜電容鍵盤主觀感受

2.1、手感

很多人對靜電容的評價是高級的薄膜鍵盤,從手感上來說我自己是認可這樣的說法的。從上面的壓力-鍵程曲線我們也可以看出,相比機械軸那種由彈簧造就的相對線性的反饋(除去觸發點的轉折),靜電容鍵盤本身的壓力在整個鍵程範圍(除去初段的0.5 mm)內並沒有明顯的遞增。這一點和機械鍵盤是很不一樣的,也正因為此很多機械鍵盤的忠實玩家在體驗過後會對靜電容不屑一顧。而且靜電容的觸發並不需要按到底,主觀上並沒有明顯反饋,沒有黑軸、青軸、茶軸那種Clicky的感覺,這對很多機械控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初入靜電容的時候自己也是這樣的感受,不過手中的靜電容鍵盤用了一段時間在回過頭去看機械鍵盤,就算是紅軸都感覺生硬,沒有那種柔順的感覺。

2.2、克重選取

分區壓力(variable force)與全域(Uniform )30 cN、45 cN我都有體驗過,個人認為分區壓力使用起來更為順手。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分區壓力示意圖。Esc和Num Lock採用55 cN,小指端為30 cN。

各個壓力克重下全域45 cN的觸發壓力介於紅軸和茶軸之間,個人感覺算是全域中最為適用的,無論是文字輸入還是輕度遊戲都能滿足。

2.3、靜音與否

如前文所說,除了酷冷的NovaTouch TKL,RealForce,HHKB等非靜音版的軸體是黑色的,靜音版的軸體是紫色的,靜音版的價格也相對貴,但使用下來,感覺靜音真的只能算是副產物(說真的就普通版的聲音都不會擾人)。靜音版軸心更穩定,靜音版的曠量明顯比非靜音版的小。靜音版軸體底部有O圈,按壓行程略微縮短且觸底更柔和。


3、日系靜電容鍵盤產品推薦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採用Topre軸的日系靜電容鍵盤其實可選品牌並不多,除去Topre自有的RealForce、Type Heaven,也就是HHKB、Leopold和酷冷(依舊是上面被提到的NovaTouch TKL)了。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RealForce系列除去小鍵盤系列,就是屬於80%鍵盤範疇的(86、87、91日本版)特點是比全鍵盤小巧點,無數字鍵區,還有就是(101、103、104) 這些全尺寸鍵盤。各種版本,像是分區壓力、全域、靜音基本都覆蓋了。而且相比HHKB的靜音版本來說,RealForce的價差更小些,適合那些想體驗靜音版,但預算有限的消費者。

RealForce型號簡單解讀

數字代表按鍵數量,例如 ## / ###87U / 103UB;後綴字母U為USB介面,P為PS/2介面;S為靜音版,例如108UH-S;分區壓力沒有特別的字母表示,需要看具體型號。

———————— 分割線 ————————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Type Heaven是Topre的親民產品線,非MIJ,採用的是ABS鍵帽,而不是熱升華鍵帽,似乎也沒有分區壓力版本。

———————— 分割線 ————————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HHKB的Professional(千萬不要買成Lite,那個只是普通的薄膜鍵盤)主打的是60%區域,對於習慣於此的朋友輕量,但對於普通人可能不夠友好。

———————— 分割線 ————————

道「鍵」禪關:Filco就想退燒?日系靜電容鍵盤入門指南

★ Leopold的FC660C類似上面的,66鍵設計,不過有方向鍵。


4、總結

以上僅僅是我作為一個初級用戶的入門指南,在分享過程中力求帶給大家盡量準確的信息,但難免受制於來源局限,會有偏差。若有錯誤,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指正!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知識儲備一定要在消費行為之前,在這裡普及一下靜電容鍵盤相關知識,撥去它的神秘面紗。雖然相比薄膜或者機械鍵盤,它價格稍高,也不用把它想像得多麼神秘,作為輸入工具,對於大多數普通人它真的只是個「高級薄膜」。

物以稀為貴,曾幾何時,機械鍵盤也似如今靜電容一般高冷地存在(受限於成本,只在少數領域保留一席之地),似乎靜電容鍵盤也在重走舊路,是噱頭,是炒作,是借屍還魂?其實並沒有,在我看來,這更像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伴隨著普通消費者購買力的提高,以往那些只出現在專業領域的行業應用產品會因其更好的產品力被人所熟知,所購買,目前可以說靜電容軸體技術被Topre給壟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靜電容鍵盤那麼貴的原因之一,買的人多了,伴隨著規模效應,價格肯定會下探,而以往的高端技術也會逐步下放。先買先享受,希望此文能讓更多的值友能加入靜電容鍵盤的大軍,願大家都能感到值而退燒!


5、參考資料

Deskthority wik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