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人工智慧】李明海:用智能化應對網路空間戰

【人工智慧】李明海:用智能化應對網路空間戰

原標題:【人工智慧】李明海:用智能化應對網路空間戰


作者系國防大學戰爭與危機應對訓練中心副主任


美國接連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與《國防戰略報告》中,將自己「描繪」成網路攻擊的被侵害對象,藉此來提升網路戰能力和網路戰體系的建設。其真實目的是想讓自己的網路空間作戰能力進一步甩開其他國家,我們對此應保持高度警惕。

事實上,美國根本就不是網路攻擊和網路戰能力中的弱者。它是網路戰的始作俑者,擁有最強的網路戰能力。美國對網路攻擊和網路戰能力的重視,直接反映出未來美軍聯合作戰的基本形態的重大變化。從網路中心戰、數據中心戰到知識中心戰,是歷史的必然邏輯。正像2016年《美軍聯合作戰中的「跨域協同」》計劃手冊中提到的,「跨域協同最大的挑戰在於能夠吸收多領域專業人才及其經驗知識,並使其融入到計劃制訂與作戰之中」。知識中心戰將是孫子所提出的「知己知彼」極致表現。而這完全在於美軍是否能夠佔領網路空間。


當今世界,軍事大國全力爭奪人工智慧技術這一未來戰場「新制高點」,美軍則是「智能化戰爭」的領跑者。而人工智慧則已成為鞏固其全球霸主地位的一個重要籌碼,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就是利用人工智慧等「顛覆性」技術嵌入到國防部的作戰網路中,使美國的傳統威懾能力登上一個新的台階,創設下一場戰爭的制勝規則。


面對這種態勢,我軍不僅要著眼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更要放眼人工智慧等「顛覆性」技術發展,謀求「彎道超車」。人工智慧突破性的發展必將對信息化戰爭形態產生「顛覆性」影響。對軍隊而言,如果不能正確預判軍事科技的突破方向、把握戰爭形態變化,不僅會導致「技術代差」,更會導致核心能力和國家安全的危機。軍隊應從人工智慧的思想認知域與行動控制域的雙重維度,實現智能技術對信息化、機械化的重大突破。


一是智能化決策指揮。戰略戰役決策和指揮控制方式的態勢感知、模擬模擬、人機交互、對抗推演、智能化程度,對於提升指揮決策效能、克服人性的困擾和弱點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將會改變傳統的指揮決策模式。

二是智能化作戰方式。從搜索發現、威脅評估到鎖定摧毀,效果評估實現無人化。從以思想、心理為打控目標,用智能化方式手段,進行「文化冷戰」和「政治轉基因」等思想控制和精神「軟打擊」的作戰行動。將會使未來戰爭形態產生革命性變化。


三是智能化軍事裝備。人工智慧技術、無人化武器將人與機器深度融合,讓機器的精準和人類的創造性完美融為一體,用機器的速度和力量讓人類提升認知速度和精度並做出最佳判斷、決策和行動。


【全球治理】吳志成 董柞壯:國際體系轉型與全球治理變革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20180212;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號平台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中東研究】王晉:敘利亞和平進程的中國角色
【伊斯蘭研究】李福泉:英語語境中伊斯蘭復興相關術語的爭論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