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2030年,人工智慧將為中國帶來7萬億美金的國家價值
GIF
2018年2月8日,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海淀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北京人工智慧產業高峰論壇暨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大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交易中心隆重舉行。
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在海淀成立,作為首任院長,李開複發表了「中國人工智慧的新機遇」主題演講,以下是演講實錄:
尊敬的陰市長、李院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今天非常有幸出任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這樣一個重大的責任。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們創新工場對於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一些看法和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一些機會和挑戰,最後再介紹一下我們研究院,還有剛才談到的研究院和創新中心、計算平台怎麼樣策劃讓我們北京成為全世界的人才中心和人工智慧中心。
PART 1 未來十幾年是弱人工智慧產業的機會
今天看人工智慧,很多人還是把它當做一個科幻中的所謂強人工智慧,就是達到人腦的能力,但是我們在座的專家都很清楚,未來的十幾年最大的機會一定是所謂的弱人工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完全不需要達到人腦的所有功能,完全達到人腦所有的功能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今天的人工智慧簡單的來說,就是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用大量的數據來做出比人更精確的判斷,來創造價值,創造效率,然後能夠解放人類不再需要做重複性的工作,讓我們更有創意和更有愛的工作。
今天的人工智慧純粹是一個工具,而且僅僅弱人工智慧的工具。根據一個非常保守的報告,2030年在中國會帶來7萬億美金的國家價值,在全球更是20多萬億的價值,僅僅這個價值就值得我們努力去走這個方向。
很多人把人工智慧和移動互聯網相比,也有人跟區塊鏈相比,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說,人工智慧和其他的技術絕對不在一個層面,因為它會滲透全世界每一個產業,包括傳統產業,包括新興產業,包括提升人類的工作,包括取代人類部分工作,包括成為工具讓人類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包括提升產業升級。
PART 2 人工智慧的四波浪潮
人工智慧的過程從創新工場的角度來講,大概會有四波浪潮,既然叫做浪潮,代表它們不是一個接一個發生,而是同時發生。最早是互聯網浪潮,我們互聯網有最大的數據,今天BAT都在場,有非常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有數據他們做了更好的產品,用戶滿意之後賺了錢買更多的機器,找更多的AI人才,收集更多的數據,這樣就迭代下來了。
我們認為互聯網AI只是第一波浪潮,第二波浪潮就是把AI用在我們能想像的每一個領域,最多的是金融業、銀行、保險,最偉大的是醫療業,還有生物科學方面,包括教育、政務方面,我相信人工智 能都能產生特別特別巨大的價值。
在第二波浪潮里,我們是把已有的數據拿來做訓練,讓我們人工智慧模型提升傳統產業,過去我們講互聯網+,未來我們講的更多的一定是AI+,因為不是每個企業都可以互聯網+,或者1+1加出來未必等於3,但是用AI加每一個傳統行業,1+1一定是三四或者更大的數字。
第三波浪潮,今天在座的商湯、曠視都是這個領域的,特別重要,他們捕捉過去從來沒有的數據,從裡面探索發現開發創造從來沒有的應用,比如人臉識別我們讓人更有效率,比如今天進入大會,不需要每個人戴一個牌子,刷臉就可以進來,有更多的攝像頭,比如機場和火車站,可以確保安全,因為機器識別的人臉比人識別精確的多了,而且機器可以識別幾百萬張臉。所以未來在確保飛機場、火車站的安全上,或者在學校的點評,或者在零售的時候對線下的用戶有線上一樣的個性化的認知等等的功能,被人臉識別所啟動。
所以第一二波浪潮是有已有的數據激活,第三波是創造新的數據。
第四波是更大的機會,在這個領域裡我們叫做自動化的AI。這個時候AI不只是能看能聽,能分析大數據,它也能動,在工業4.0商業的應用,無人駕駛等會有更多的領域。
如果說第一第二第三波浪潮能夠把很多白領重複性的工作取代掉,第三四浪潮對於很多藍領性的工作也有替代,讓人類做更有價值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如果說人工智慧只是提高GDP的20%,我覺得肯定是低估了,因為這滲透到每一個我們能想像的領域。
PART 3 中國AI的優勢
談談中國在人工智慧占什麼樣的角色,我在紐約時報寫了一篇社論,讓美國現在開始看到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去年6月在哥倫比亞大學做的演講,7月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在美國得到非常大的關注。原來美國不一定是領跑世界的。
談到中國有什麼優勢呢?
第一個是中國人的論文越來越多在頂級期刊裡面出現,2015年與十年前相比,中國人的論文(佔比)已經從20%上升到40%多,這是一個很好的消息,表示我們的年輕老師、學生和研究員和各個大公司的研究員都在全球開始顯露出他們的光芒。
人工智慧的能源就是數據,誰的數據最多誰就有優勢,專家重要,數據同樣重要,或者更重要。
中國的數據是比任何國家都多,不只是來自於我們人口眾多,移動互聯網是美國的3倍,看電子的成長率,看外賣的數字,共享單車的數字,或者移動支付都是美國的幾十倍,如果我們有特別巨大的計算中心,再加上很好的科學家,我們研究出來的技術應該是領跑全球。
再下面是政策,百度也發布了AI白皮書,相對來說國內的白皮書更有針對性,希望2030年成為全世界人工智慧的創意大國。
我們在十九大報告中看到了對人工智慧特別大的認可,十九大報告讓我們做人工智慧的感到振奮,不但談到了人工智慧,而且談到了人工智慧加上實體經濟,這是中國特別大的動力。我去年12月在美國也發表了一篇文章,未來線上線下是必須結合的,AI是背後的推動力。
PART 4 中國AI的不足
談了這麼多中國優勢,我們還有什麼不足呢?這是美國頂級研究機構做的報告,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做的更好的地方。
從投資額度來說,美國投入的比中國更多。當然我們可以迎頭趕上,從現在看來這個應該可以達到,不是特別需要補助或者幫助,或者政府推動的,我們靠產業的力量就足夠了。
AI公司也有差距,但是只要投資補上了,公司也可以補上了。
但是我個人有點擔憂,我們專利的數據遠遠落後於美國,雖然我們的論文數字追上了,但是專利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不能落後於美國。而且在專利的背後還隱含著頂級的研究。
剛才我們談的是所有的AI論文,如果我們真的是看頂級期刊的論文,或者看圖靈獎,這些特別頂級的科研專家排名還是美國,歐洲、加拿大,然後才輪到中國,我們一定要從第四五位力爭上遊,在頂級的科研人員和專利數量上要努力。
第四個是AI工程師的數量和AI科學家的數量,數量不足,尤其是工程師不足,科學家的論文蠻多,今天我們只要問在座的BAT京東,他們每年招很多工程師,但是真正需要的AI工程師是不夠的,所以教育方面的補強也是特別重要。
針對這一點,創新工場已經開始一點工作,我們和教育部合作,將在今年培訓100位人工智慧的教授,他們回去再教更多的學生,但是這僅僅是第一步,以後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國一切看好,但是可能有些挑戰,在頂尖的科研方面,專利方面,人才方面有挑戰。
PART 5 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目標與使命
我們成立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我們希望能做什麼呢?我們希望把北京打造成為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才中心,特別重要的是產學研結合,人工智慧不只是寫論文的遊戲。
今天創新工場投資的每一個大公司,是工程師和科學家坐在一起解決各種用戶的問題,創造價值,所以產學研的合作應該是三者捆綁在一起。我們也聽到了陳院士的分享,在生物科技方面也很希望AI的參與,別的行業的科學家和AI科學家、工程師在一起工作,真正能夠把人才凝聚在北京,在一起工作。
第二項想做的事情是國際交流,我們不是一個只把北京、甚至只把國內專家匯聚在一起。我們希望做到國際化。
陰市長剛才給我們指示國際化特別重要,北京市的國際化,人工智慧的國際化,尤其是最頂尖的100位世界人工智慧專家裡,中國人只有幾位,希望十年二十年以後,在一百位裡面我們佔有二三十位、四五十位。
研究院的框架下有三個創新中心,我們未來會有更多的創新中心,其實人工智慧的公司遍布北京,這次有三組公司決定在一起合作,做三個創新中心,一起來成立研究院。
第一個創新中心,我們希望落戶北京,專註在兩個方向,一個是視覺和圖象方面的實驗室,第二個是機器學習實驗室,我已經到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物色了若干國際人才,我們會利用暑期把他們拉回來。我們也有一批頂級的國際專家,姚期智院士和我以及孫劍博士,創新工場的王博士,都會扮演這樣的角色,還有在座的,我們幾位會努力把各方面專家請到國內跟我們一起合作,包括大的會議,也包括暑期的合作,盡量挖幾個回來在我們公司和研究院層面和我們創新中心層面合作。
第二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商湯和深圳的大數據研究院一起做的智慧城市的工作。智慧城市做的是希望了解未來智慧城市的需求,從交通到政務,到大連的GPU和數據中心等方面,請各方面的頂級學者來參與智能社區,智能交通,智能政務,智能醫療,這些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我覺得AI投資從政務的角度著手非常重要,因為政府有很大的需求,讓每個人得到自己需要的服務,把城市管理好,這是升級的服務,是一個公司做不到的。
第三個是專利的問題,我們一定鼓勵更多的AI學者申請專利,包括專利聯盟,包括怎麼幫助大家理解專利的重要性,讓專利的交易產生價值,能夠有一天中國的專利也可以跟美國並列。
最後我們也希望有若干個平台,這次非常有幸由中科院牽頭,曠視、商湯都會參與,他們已經成為兩個最大的基礎計算需求公司。當我們有海量數據的時候,計算量是非常巨大的,計算機平台的共享也非常重要,由中科院帶著我們兩個需求最大的公司在一塊,怎麼樣把這麼一個好的共享平台推廣出來,對我們的產學研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特別希望和十幾家企業一起攜手,把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做好,謝謝大家。
來源:海淀園管委會


TAG:中關村核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