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窮」是一種病

為什麼「窮」是一種病

因為「窮」,所以事事都在遵循著「窮」的做事邏輯,哪怕買個小菜也得貨比三家,從家樂福到沃爾瑪再到新華聯來回比價,最終還是菜市場價格覺得合理些。

事後才發現光跑這幾個地方比價的車費都不比買這小菜的成本低了,更別說還有浪費在路上的時間。本來想的是要節約錢,事實上卻造成了浪費。

如果用這一部分來做點自己工作上的事,所產出價值已經遠比拿這部分時間來買菜多了。為什麼說「窮」是一種病呢?就是因為窮,所以事事想著都是少花錢,要節約用錢,偏偏以旁觀者角度來看,「窮」就如陷入沼澤地一般,越是隨著自己的努力,反而越陷越深,越努力越糟糕。

在生活中如果稍加觀察或者反思的話就會發現這樣案例非常多,包括我自己有干過這樣蠢事。比如,為了節約十來塊錢打計程車費用,而寧願花個三五十分鐘時間,浪費在公交車上面,殊不知如果把這個時間用於和家人相處,用於商業行為上面時,哪怕多賣出去一瓶鄧公酒,都更有價值。

雖然想著是少花錢就是在掙錢,偏偏在思考這個問題上面忘了更重要環節,節約錢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想有用更多錢嘛!如果以這樣方式不管多麼的去努力,想要真正實現目的可行性,越來越低,打個通俗比方來說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同樣事情在合理範圍內如果花錢就能解決的話,不但讓自己省了時間,更關鍵是同樣事情如果讓更專業的人來做,不但效果更出色,而且自己把重心轉移到更擅長領域的話,自然就能隨著不斷努力而創造出更多財富。

如果能這樣想,而且也在這樣做時,就已經掙脫了「窮」的囚籠,離自己想要的自由越來越近。「窮」讓人陷入惡性循環,從工作上來說,就因為窮所以自己必須得壓縮開支,減少應酬,偏偏在該花錢的地方沒有去花錢,在該努力的地方沒弄對,導致結果就是比如明明每年看個十本八本書就能解決自己生活上許多疑惑的,就是覺得買書太貴,自己要節約,覺得是不開花銷的。

明明就該讓自己走出來參加更多有益的交誼活動,可是,想著出門就是開支,也捨不得,結果就是社交面越來越窄。本來生意就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上面,而且是找到正確的人然後交流,就能產生價值。可是,自己不走出來,又怎麼可能認識到更多的人,在這些人中找到是自己需要找到的人呢!

表面看自己開支少了,理論上說收入自然就多了嘛,可是,有一個易忽略的問題,就是源頭,光是節流,源頭沒有源源不絕的水來。而且,隨著自己年齡變大,社交圈子固化,沒花費時間,花費金錢打磨,提升自己技能,沒擴大自己社交圈子,讓自己社交面變廣,變深,自然也就沒有更多機會來實現自己想要實現價值,沒了希望,只有絕望。

就如減肥個讓人很是焦慮的話題一樣,畢竟理性分析下自己能長這麼胖也不是一天兩天,隨隨便便就辦到了的事。那麼,正確邏輯來說,要瘦回去,自然道理也一樣,肯定也是需要花費同樣甚至更多時間。

而且,從節約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好習慣,關鍵在於什麼該節約,什麼不該節約,要想清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和我們價值觀念就有關了,就如同樣是一兩年沒有都沒用上的東西,農村呆時,換做是我也捨不得扔。

但是,在大城市裡面,你會發現空間遠比你東西更貴,哪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扔了呢?所謂旁觀者清也就是善於觀察,能夠從不同角度,能夠轉換自己關注的焦點來看問題。

關於「窮」的認識也就是眼睛只盯著少花錢上面,而不是把頭抬起來,望得更遠一點。能夠從如何掙更多錢角度分別去考慮。畢竟只有源頭上多了,然後花費降低這樣前置條件下,自己想像那樣的情況才能符合預期。

只見著一個點就以為已經是全部,這不就是典型盲人摸象嘛,當然就算道理懂得,從知道到做對選擇,到沒有意外執行到位距離也是非常大的。這個世上懂得無數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多了去,要治療這個「窮」病肯定沒有什麼仙丹妙藥能夠一下子就能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是如此優秀,卻依然時常感到迷茫
賈錄會:落雪的季節等候春暖花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