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官秩,前幾任都辦過大案但無一善終
最新
02-12
錦衣衛為明朝設置,開國皇帝王朱元璋的得意之作。「洪武十五年罷儀鸞司,改置錦衣衛,秩從三品,其屬有御椅等七員,皆正六品」,洪武十五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作為皇帝親自設置的軍事機構,錦衣衛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說白了就是保護皇家,抓抓壞人。當然這些壞人可不是平頭百姓,而是當朝官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情報搜集的活,主要是根據皇帝需要。
朱元璋當朝時,為了給太子朱標繼承大統鋪平道路,一度廢除了錦衣衛。明成祖當朝後,重新設置錦衣衛,主要是方便清除朱允炆餘黨,之後一直延續到南明永曆帝結束。
據《明史》記載,錦衣衛辦差時,級別與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是平級的,官秩正三品,僅比正二品的刑部尚書和都御使低一級,而和大理寺卿一樣同為正三品。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一般出任錦衣衛指揮使的都是皇帝親信,他們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不經公開審訊即定罪。
就是這樣的一個職位,身處權力中心的指揮使,很少能夠得到善終,尤其是開國的幾任指揮使。
歷史上,關於第一任指揮使沒有明文記載,有錦衣衛指揮使官銜的第一人是毛驤,在朱元璋的授意下製造了著名的胡惟庸牽連大案,最後為平眾怒被朱元璋所殺。
第二任是蔣瓛,藍玉案與他有莫大關係,藍玉謀反的罪證就是他向朱元璋秘密彙報的。藍玉案之後也被朱元璋賜死。
建文帝時期一直沒設置錦衣衛,直到明成祖登基後重新設置。指揮使紀綱,他辦的大案是把《永樂大典》總裁官解縉活活在雪地里凍死。永樂十四年,因為支持漢王奪嫡被殺。
之後的幾任,有些就可以退休終老,有些辦過大案要案,或者參與政權爭鬥的,基本也都沒有好下場。


※圖說:印度追趕中國的神秘計劃,15年時間,掙到10萬億美元
TAG:圖看天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