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也成了父母一代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我們的父母那一代存在愛情嗎?
講真,自從對於愛情懵懵懂懂的意識開始,加之受到近代文學作品的影響,特別是紅色革命到改革開放時期關於理想,愛情,奮鬥的描述。
我一直認為父母輩的愛情都有著「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執著,有著「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的篤定,又或許有著「你好哇,李銀河,只要最後你和我好就成」的堅持。
甚至有點過分的想像著自己父親就是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平,母親則是田曉霞式的人物,只是跟小說故事的結局不同,最終沒有因為田曉霞在洪災中因為救助小孩而被洪水吞沒,而是兩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柴米油鹽,粗茶淡飯。
小說也有真實的一面,更何況是現實生活。
高二的時候,也是偶然得知,原來父親跟母親不過是經人牽線介紹,各自父母做主,也算是門當戶對,因為各種原因,父親還做了上門女婿。納尼,怎麼完全不是按照小說情節展開,據我母親口述,婚後五年兩人因為性格,價值觀,家庭矛盾等因素,婚姻生活幾近破裂的邊緣。
哎!從此,我對於愛情婚姻的所有希冀也算是土崩瓦解,甚至把家裡的近代文學作品撕的面目全非。
隨著年齡的漸長,自己也經歷過幾段感情,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件很無奈的事,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那就是折磨!
愛情也許經歷了九分的酸才能享受到一分的甜,但經歷過,記憶就不會有死亡。我所認為的分別,是珍重道別,就像張小嫻寫的三月里的幸福餅,過去,才可以重新開始,也意味著幸福和美好。
我安慰自己,每一次的別離都是為了更好的擁有,糾結在彼此內心中的各種矛盾體,走好每一步,且行且珍惜,這是我當時對於愛情婚姻的所有看法。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現在是哪一年,我多大了,2017-1991,26?不對,現在好像是2018年,生日是農曆還是陽曆?農曆多少,陽曆多少,一減,27歲?也不對,哪有那麼老?我27周歲生日還沒過哩,我還只是26歲!
26歲?
奔三了吧!
什麼?
原來自己也是奔三的人了!
年齡有那麼重要嗎?
重要!
有多重要?
就好比女人對於三圍的重視程度!
我無話可說,我跟你們一樣安慰自己,心態更重要,年齡次之。
終於 ,身邊的同學,朋友,你的基友閨蜜,好像都跟你作對,一個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做起了爹媽,有些小學同學,已經是三四個孩子(超生了哈)的父母,過分的是,有些小學同學,沒你帥,沒上大學,卻娶了你小學的班花,偶然得知,小鎮不過三四萬人口,兩人不過是經人牽線介紹,各自父母做主,也算是門當戶對。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也成了父母一代。
我一直有個問題,相親的人,會幸福嗎?我不知道,幸福不是計量單位,沒辦法衡量,它存在每個人的內心,只有自己最清楚,但願每個人都可以遇到愛情,我也希望,你的婚姻是因為愛情,而不是因為年齡漸長或者適合。
就好比我愛你,並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因為在你面前時,我是誰。
生活遠不止粗茶淡飯,還要有詩和遠方。


TAG:依心寫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