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個自動駕駛測試場啟用,無人車要上路也得先考試!
2月9日,多輛「顏值」獨特的汽車在位於北京市西北六環外的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整裝待發。它們高矮胖瘦各不相同、顏色各異、轎貨均沾、順序排列,只等測試場啟動,點火發動。
「還是百度牛呀,」一位「吃瓜群眾」從後走到前,又從前走到後,嘴裡念叨著。
「哪裡看出來牛呢?」記者追問。
「車頂上的那套裝置最貴啊,車也最豪啊。」「吃瓜群眾」跟著拋來一個「還有人不曉得這個」的冷笑。他說的裝置被業內親昵的稱為「全家桶」,是64線激光雷達,來自美國Velodyne公司,據查售價曾達到過7萬美元,比汽車本身還貴。
對於「誰最牛」的判斷,排在隊尾的禾多科技顯然並不同意,「你會願意你的車頂著一個『花盆』出門?」禾多科技項目經理張京揶揄記者道,「中國的法規要求碰撞時車輛不能有飛濺物,如果一個30多斤的雷達放在車頂,是不符合量產標準的。」他強調,禾多科技的目標是讓自動駕駛汽車真正落地應用。
北汽新能源的LITE是鮮紅色,最小巧;北汽福田是唯一測試的貨車……對於自動駕駛這樣的新興技術,百花齊放是最好的狀態,而肆意生長之後,誰能安全上路,還必須要通過測試。
AI考駕照,需要分幾步?
普通人要成為駕駛員,需要通過樁考、路考等一系列的考試。同樣地,自動駕駛汽車中搭載的AI(人工智慧)想要上路,也需要通過場、路、區的三級試驗。
為了明確什麼樣的智能駕駛車輛能上路、什麼樣的場地能開展自動駕駛能力測試與能力評估活動,北京市交通委、市經信委、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三部門在2018年2月初在全國率先發布了《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及《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地技術要求(試行)》。
根據相關辦法和要求,2月9日,「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範區海淀基地」作為全國首個面向自動駕駛車輛研發測試、能力評估而建設的封閉測試場地正式啟用,封閉測試場由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攜手北京海淀駕校共同建設。百度、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恆潤經緯、禾多科技等企業的自動駕駛車輛正式啟動在海淀基地內的研發測試。
「在這裡安全行駛5000公里,就可以上路測試了,」北汽福田工程研究總院系統部件試驗所所長張立博說,「測試場中,有多種路況,例如鄉村道路、橋樑、大轉盤等,我們會在這裡進行各種測試。」
據介紹,測試場涵蓋京津冀地區城市與鄉村複雜道路環境,可構建上百種靜態與動態典型交通場景,並搭載了網聯通信(V2X)設備與系統,支持網聯駕駛研發測試。測試場還提供背景車輛、模擬行人等模擬交通流設備,直角轉彎、曲線行駛、模擬公共電汽車站、模擬施工路段等模擬設施。
「例如,下雨濕滑的路面怎麼測試呢,你不能等天下雨吧,」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技術人員畢超站在已經107天無降水的北京地面上的解釋讓人印象深刻,「試驗場可以通過數據模擬出必要的路況,例如有行人、施工等,看被測試車輛的反應是否合格。」
北京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姜廣智表示,從封閉測試場走向公共道路測試,是自動駕駛車輛技術 研發與產業化的關鍵環節。他認為,這不只是一個測試場,還希望各方能利用這個公共平台,加強交流、互相啟發,加快共性技術的科研攻關和產業化。
未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還將建設一個更大的測試場,涵蓋高速公路、山路、鄉村道路、城市複雜環路、鐵路、隧道等多種交通場景,預計在2018年6月竣工使用。
來「應考」的酷車,個個身懷絕技
搭載了最金貴感知設備的百度自動駕駛汽車排在首位。「前面有毫米波雷達,只探測正前方,可以探測到幾百米的範圍,車頂有激光雷達,360度感知,對100米以內的情況作出反應,」百度技術人員王曉龍表示,感知系統全面,車上搭載的感知設備各有擅長,短焦、長焦、廣角,能收集到各類複雜信息。
「我們的處理速度是很快的,所有的演算法都是自己開發的,並能對大量信息進行實時融合,」王曉龍說,組合定位系統的精度能達到厘米級別。車輛從探測到情況到做出反應,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時間約控制在500毫秒左右。
身材最小巧的鮮紅LITE在車內卻有一塊幾乎佔據正面駕駛室的超大屏幕,它由北汽新能源研發,是A00級市場中的首款人工智慧電動汽車,能夠語音控制導航、開關空調等,還可以自動泊車、360度全景影像、盲點探測等。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院長楊子發表示:「它將按照計劃在封閉測試場接受嚴格的測試考驗,並將在測試通過後考取無人駕駛牌照,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LITE無人駕駛車將實現正式上路。」
「貨車是載重的,所以對我們的演算法要求很嚴格,剎車距離的控制要更精確,」張立博說,和小客車不同,貨運車輛的體積很龐大,留給研發人員的「餘地」就更小。
無論是激光雷達、納米波雷達,貨運車搭載的感知設備所探測到的(物體)邊界必須更加精確,因此布局和位置都不同,視角也無法採用頭頂布局。「在受限的情況下,卻要達到更高的精度和靈敏度,商用車的自動駕駛更難實現。」張立博說。
禾多科技的測試車輛不細看幾乎找不到感測器或雷達。「感測器被藏在了車裡,」張京說,計算平台選用了接近量產的嵌入式平台,不再使用大功耗的圖形處理器來提高演算法的處理速度。
他介紹,量產、落地是團隊努力的目標,這一套軟硬體結合的封裝解決方案目前的成本已比行業平均水平低出數倍,總體成本有望控制在萬元級並實現量產,以此加快推動自動駕駛在消費端的落地和普及,讓大眾都能買得起自動駕駛車輛。
文中部分圖片由作者提供 其餘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突然,這家共享單車「復活」了!但欠你的押金還是沒什麼希望……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布!北極,我們會怎麼對你?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