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要繼承幾十億的富二代,並沒有夜夜笙歌
先富起來的第一批人,
開始考慮接班人了
中國現在有多少富二代繼承人?
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指出,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已達到158萬人,其中創富一代企業家佔比40%,職業金領30%,二代繼承人佔比10%,由此可以推算目前中國的富二代繼承人數量大致在15.8萬人左右。
他們是現代中國第一批真正享受了財富帶來優渥生活的人,也是第一批直面財富所帶來人生巨大挑戰的人。
—
繼承人有多重要?
曾經投資中國足球而聞名的重慶力帆集團,創始人尹明善的兒子尹喜地喜玩名車,曾花3000萬豪購中國第一輛布加迪威龍,而這恰是2009年8月底,在力帆集團投資俱樂部緊縮銀根的背景下。他在國內汽車論壇以「精彩哥」聞名,對家族事業卻似乎沒那麼上心。曾經有風投人士透露:「尹喜地通常是3點上班,4點就下班。當時我們準備入股力帆集團,在與其接觸過程中,發現企業存在接班人問題後,就選擇了放棄。」
尹喜地/尹明善
但是,普華永道發布的《2016年全球家族企業調研》中顯示僅有10%的中國內地和香港家族企業準備有健全的、有書面記錄及充分溝通的繼任或傳承規劃,這種情況雖然逐漸好轉,但這個比例仍然低於全球15%的平均水平。
根據福布斯中文網發布的信息以及WIND數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底,已有90家上市公司家族企業完成包括經營權力在內的代際交接,由父輩傳遞給了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
最早出現的上市公司接班發生在2000年,時年39歲的徐冠巨正式從父親徐傳化手中接過接力棒,擔任傳化集團的第二代掌門人,四年後徐冠巨推動傳化股份成功上市。
徐冠巨堪稱富二代成功接班的典範,目前傳化化工擁有傳化股份、新安股份兩家上市公司,和一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環特生物,而這個典範的故事卻是「非典型」的:
三十二年前,在魯冠球的萬向節廠工作的徐冠巨,因患上溶血性貧血回家靜養,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父親徐傳化的苗木產業也遇到瓶頸,破釜沉舟之下徐冠巨和父親一起創辦了傳化化工。
徐傳化/徐冠巨
一開始曾經花2000元(相當於當年40個月的工資)買了其實只是一勺工業鹽的「配方」,被父親大罵:「花錢供你們讀書有什麼用!」,會計出身的徐冠巨開始自學化學知識,建立實驗室,研究配方,賬房先生竟成「化工大王」。
父子倆一個主內,一個主外,需要在家養病的徐冠巨負責財務、電話聯絡以及接待工作,父親徐傳化則負責銷售,就這樣用了三年的時間,徐傳化父子的企業走上了正軌,又過了三十年,傳化集團成為年收入超200億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
7.9萬億交給誰?
中國激蕩四十年的經濟改革創造了屬於東方的財富繁榮景象,把這個國度變成了世界上新富豪誕生最快的地方,2017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TOP400上榜者的財富總額已經達到7.9萬億元。
歷經數十年的財富求索,發跡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創一代」們已逐步走向耳順甚至古稀之年,他們的精力不足以繼續支撐日漸龐大的家族產業,中國的財富家族也正在迎來企業接班、家族傳承高潮,這7.9萬億的財富應該如何傳遞?
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創始人大多出身貧寒學歷不高,但是他們卻有獨一無二的財富:人生閱歷豐富,嘗盡人間冷暖、洞察世間曲直。
與父輩們不同,富二代繼承人普遍未曾經歷改革開放初期的「原罪時代」,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教育經歷,他們均遠勝於父輩,中學時代就讀海外私立學校,之後修讀大學乃至碩士博士,負笈遊學後歸國繼承家業似乎成為了標準路徑。
80、90後富二代中,很難找到沒有留學經歷的,比如: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的掌上明珠宗馥莉在加州聖馬利諾中學讀高中,此後進入洛杉磯佩珀代因大學。
宗馥莉/宗慶後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之子張康陽15歲就來到美國賓州傳統精英高中莫西斯堡學院就讀,畢業後選擇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並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如今擔任蘇寧國際公司副總裁和意甲豪門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董事。
張康陽/張近東
良好的教育經歷並不足以讓富二代繼承人們完全取信於父輩,繼承人接班是個漫長多變而又錯綜複雜的過程。
富二代對於家族企業的繼承,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為管理權繼承;二為股權繼承。從國內企業的傳承模式看,多數創始人都是先轉移管理權和少部分股權,讓後代擔任董事長等重要職位,觀察一段時間,再逐步轉移控股權,當然也有很多家族企業在設計上市架構的時候就事先安排了股份轉移。
曾經的中國首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為獨生女兒劉暢安排了一條頗為穩妥的接班之路。
劉永好/劉暢
出於安全考慮,劉暢從小就有兩個名字:在新希望之外叫「李天媚」,回歸家族企業才是「劉暢」。1996年,16歲的劉暢被送到美國留學,直到2002年獲得MBA學位後歸國,劉永好並沒有安排女兒直接進新希望的管理層,而是讓劉暢先在北京接觸和學習政商關係,再到新希望的下屬公司南方希望、新希望乳業學習。同時,劉永好也不忘安排女兒在新希望涉足的投資領域學習,全面了解和感受企業管理、資本運作,為以後的事業發展做準備。
多年前,劉永好曾與劉暢定下「十年內不見媒體」的規矩。直到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暢第一次在媒體面前以「劉永好女兒的身份」正式亮相。那一年,劉永好60歲。
2013年5月22日 劉暢從父親劉永好手中接棒新希望,成為這家中國最大農牧企業的第六屆董事長。
而在2012年,劉暢就已持有新希望集團36.93%的股份。
—
不愛創業,
愛投資
很多人眼中「水到渠成」繼承家業的富二代們,在現實中卻越來越「不愛接班愛投資」,這一方面是由於家族財富初步累積,已有「第一桶金」的情況下,嘗試進入高額回報率的新領域,對有開拓精神的富二代來說有極大誘惑。
另外一方面,新一代的富二代大多進修了金融、經濟、財務等相關專業,自身求學經歷和家族人脈資源的積累也促使他們傾向於從事金融行業,他們不願像父輩一樣經歷創業的艱辛,又渴望通過資本運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獨生子王思聰(王思聰花光爸爸給的5億之後,就變成了富二代模範),他名下擁有2%的萬達集團股份和1000萬股萬達電影股份,同時他還創辦了普思資本。這家創辦於2009年的私募投資公司,所投項目整體退出率達39%,遠超頂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平均水平近一倍,投資規模已經從成立之初的不足5億發展到超過30億人民幣。
但是計劃再周詳,總有意外突如其來,這句話可以用在富二代繼承人的接班上,也可以用在資本投資上。
1987年李海倉白手起家創立焦化廠,後成立海鑫鋼鐵,歷經十餘年發展成為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及最大的民營公司,在200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以1.95億美元列第27位。
2003年1月22日,李海倉在辦公室被人開槍射殺,兇手隨後飲彈自盡,李海倉生前對繼承問題並沒有做出安排,當時他22歲的獨子李兆會正在澳大利亞攻讀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
當時,網路還不不發達,國內的親人隱瞞著李海倉的死訊,用「奶奶生病」的借口讓李兆會回國。在香港轉機時,李兆會看到兩個女孩在看香港《華商報》頭版頭條,標題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海倉被歹徒打死」,才得知父親的死訊,那一刻的震驚,一如當年「皇姑屯事件」後的張學良。
在父親去世後的第28天,李兆會正式接班,他說:「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
李兆會/李海倉
此後的兩年,李兆會韜光養晦,淡化企業家族色彩,穩定員工隊伍,並且擴大主業產能。2004年,李兆會一舉將福布斯排行榜的排名由父親的27位前移至19位。
如果故事寫到這裡就結束,那李兆會將會是富二代繼承人中的又一個典範,但是2005年成了李兆會的分水嶺。
留學多年熟悉金融的李兆會骨子裡對鋼鐵並沒有多大興趣,他認為資本運作才是賺錢的最高境界。2004年,李兆會小試牛刀,以6億元的價格買下民生銀行1.6億多股,沒有想到3年後的2007年,股市達到巔峰,他一舉大賺10個億,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此後的3年,李兆會再也無心做實業,他醉心資本市場,先後投資興業證券、光大銀行等40多隻股票。除了炒股,李兆會還投資房地產,四元橋西的比如商場是李兆會最大的一筆投資。
依靠投資收益,2008年李兆會以125億元身家成為山西首富,2010年1月,時年29歲的李兆會迎娶演員車曉,婚禮擺了500桌,海鑫鋼鐵近1萬名員工,不需要隨份子,每個人都發了500塊錢紅包。他的人生走上了巔峰。
2007年之後,李兆會便很少介入海鑫鋼鐵的管理,主要進行資本運作,放棄主業本末倒置的惡果逐漸反噬。
2012年,李兆會與車曉離婚,之後危機接踵而來。
銀行抽貸、鋼鐵行業持續低迷,2014年春節後,海鑫鋼鐵資金鏈斷裂,海鑫集團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約為104億元,而賬面資產也剛剛100億,負債率超過100%。2014年3月19日,海鑫鋼鐵全面停產。李兆會也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
直到2017年12月,因為與美錦能源集團追償權糾紛一案被上海法院限制出境,李兆會這個名字又再次見諸報端。
李兆會的前妻車曉在電影《非誠勿擾》中說出了「一年一次」的經典台詞,而命運的選擇,也許一生只有一次。
—
中國的富二代,
到底應該繼承什麼?
2018年1月17日,昔日中國煙草大王,褚橙品牌創始人褚時健90大壽當天,雲南褚橙莊園舉行了雲南褚氏果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儀式,褚時健任董事長一職,褚時健獨子褚一斌擔任總經理。此時55歲的褚一斌,已經是搭著末班車的中年人了。
褚時健/褚一斌
褚時健是原紅塔集團的董事長。從70年代末開始一直到90年代中葉,他把資金短缺、技術落後、連年虧損的玉溪捲煙廠,變成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團企業,資產超過70億,年利稅200億,把一個默默無聞的紅塔山,變成了一個赫赫有名的超級名牌,品牌價值400億,在某種程度上,「紅塔山」代表了80後對父輩的印象。彼時,他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煙王。
此時的褚一斌為逃離父親褚時健規劃的人生,選擇了離家出走去日本發展,住在沒有衛生間的破舊公寓。
1999年1月,因經濟問題,褚時健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在最輝煌的時刻,褚時健從「煙王」的神壇上跌落。2001年,73歲的褚時健獲減刑,保外就醫,與妻子到哀牢山承包了2500畝的紅土地揮著一把鋤頭開始種橙子。
此時的褚一斌在新加坡做金融,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
2012年底,褚一斌接到了父親的電話,「我年紀大了,也跑不動了,你看怎麼辦?」
2013年,褚一斌放下手上如日中天的事業回到雲南,子承父業,拾起鋤頭。在其他富二代和銀行家在果嶺揮動高爾夫球杆時,褚一斌在哀牢山的紅土地上揮動著鋤頭桿,把2500畝果園變成了20000畝。
褚一斌的前半生一直努力和父親分清關係,談起傳承,他說:「我總結過,我發揮我的最大的能力,大概能達到父親的百分之八十吧。但總而言之,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我們嘗試一下,邊緣往外伸一點,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傳承。時代也在發展進步,最慶幸的一點,中國文化傳統不是國外那樣,名字都是一世二世。父子之間還是獨立的,既然是獨立的,那我覺得最好還是做一點自己的東西。」
褚橙有句廣告語,「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用來形容褚時健褚一斌這對父子再合適不過。
在家族資產傳承過程當中,可以像新希望那樣傳承企業,也可以像王思聰這樣繼承財富,但是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傳遞,只要家族精神得以傳承,即便千金散去,終有一天可以王者歸來。
撰文:宣瑋
圖片設計:白
編輯:羊


※這12種奇葩男青年,在交友軟體上都是死緩……
※我約前任去看《前任3》,散場沒有擁抱,沒有不舍,沒有過夜
TAG:ELLEMEN睿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