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關橋:海外遊子鄉愁的精神載體

東關橋:海外遊子鄉愁的精神載體

有著「閩中屋脊」之稱的戴雲山脈為福建第二大山脈,山脈橫貫福建中部。群山疊嶂、泉清樹綠的戴雲山脈中,有座美麗的城,因其「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而得名「永春」。永春有一條清澈明麗的溪水,叫桃溪。桃溪從永春錦斗雪山南麓奔騰而下,蜿蜒八個鄉鎮,出東關鎮入晉江。桃溪流經東關鎮地段,叫湖洋溪,湖洋溪上有座古意盎然的風雨廊橋叫東關橋。

幾年前的一個澄明而寧靜的春日,我第一眼見到東關橋的時候,著實驚艷了:蔚藍色的天空下,一道色澤艷麗的彩虹橫架在兩岸的青山間,漆紅色的屋頂,飛檐重疊,如翼高翹,尖頭船形的橋墩頂起了長龍似的橋屋,碧綠的溪水從橋孔中潺潺而行。

哦,這就是傳說中的廊橋!第一次知道廊橋二字是因那部催人淚下的經典愛情電影《廊橋遺夢》,不能達成心愿的愛情總是比大團圓的結局更動人心魄。自1992年《廊橋遺夢》在美國發行後,無數的遊客慕名造訪美國麥迪遜廊橋,同名電影上映後,麥迪遜廊橋更是聲名遠揚。或許是麥迪遜廊橋的暗示,有個執念便在我腦海里生了根,凡是廊橋必是有典故的,那麼,已有800多年歷史的東關橋一定也是有傳奇的。

東關橋

果不其然,永春的東關橋是很有一些淵源的。相傳,宋朝時候,泉州有一府官到永春桃溪巡遊,當船行到湖洋溪,只見溪水潺潺、波光粼粼,兩岸風光旖旎,景色秀麗,可惜水面上只有一條渡船,極不方便。於是,他下令永春縣官在一年裡架設一座橋。縣官令總管家馬用負責建橋,馬用仗勢欺人,趁機強征暴斂,搜刮民膏。正好這一年永春遇上旱災,稻田顆粒無收,民工無心建橋。眼看期限已近,建橋毫無進展,這時,一位鶴髮童顏、道骨仙風的老人出現了。老人巧布機關,使馬用付出了大米5000擔、銀子1.5萬兩,及時建成此橋。大橋建成後,老人便踩著一朵白雲含笑從橋上通過,向泉州府飄然而去。老人走後,眾人恍然大悟,莫非老人是神仙,從此把這座橋叫做通仙橋。清代王光華寫有《通仙橋詩》:「桃谷尋源路不迷,垂虹人渡石林西。雙魚塔近殘霞散,五岫台空落照低。置驛此間通上國,放舟何日到仙溪。會當立馬金鰲上,大筆淋漓認舊題。」傳說未必真實,然而傳說寄託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同行的永春朋友告訴我,東關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有橋屋26間,全長85米,寬5米,全橋用青崗岩石和特大木料構築而成,墩下以松木作卧樁,古稱「睡木沉基」。艦形橋墩以上全是木材構造,技藝之精湛,構造之奇特實屬罕見。他說:「我從小在東關橋邊長大,我最愛東關橋的夏天。橋上有人賣肉羹湯、地瓜、稀飯等食物,非常熱鬧。夏天晚上,我常卷著草席在橋板上席地而睡。上大學後,離開了這裡,每每想到家鄉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東關橋。」

佇立橋首,可見橋屋頂用本地產小青瓦鋪面,青磚砌脊,漆紅色的屋頂,就像有頂棚的人行天橋一樣,廊屋裡,兩排紅色的護欄座椅一直延續到了橋尾。每間的屋架楣額都畫有神話故事的圖,有麻姑獻壽、文王求賢、神猴降妖等,這些圖畫色澤明麗,人物生動形象。橋中橋墩上有一佛龕,供奉著觀音像。龕下有青石雕刻雙獅戲球、荷蓮花卉,雕工細膩。龕額上書「觀自在」,楹聯碑刻:香閣峙中流,萬眾恆河自在;慈燈懸彼岸,千年般若常明。龕下設有金壇和青石雕就的雙獅戲球、荷蓮花卉、麒麟獻瑞。坊間盛傳這裡的觀世音菩薩十分靈驗,當地百姓每逢初一、十五都會到這裡敬香,他們會把自己的心思願望說給菩薩聽,他們的神情很專註、很虔誠,他們堅信把心底的願望說出後,他們與菩薩就達成了隱秘的黙契,菩薩就會保佑他們的心愿達成。除了香客,橋上還有一些老人與孩子,老人慈眉善目地圍坐在一起聊著家常,打發著時光;孩子們在老人的身邊嬉戲玩耍,小商販兜售著本地的土特產,行至橋尾,便可看見清光緒元年(1875年)知州翁學本題詞的「古橋通仙」匾。

春之永春,青山巍巍,綠水瀅瀅,兩岸路徑的樹上開滿了艷麗的花朵,如火如荼;天邊白雲悠悠遠遠,河風吹來的氣息又柔又軟,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樣子,唯有東關橋凹凸斑駁的橋板、一道道凹陷的木痕,訴說著穿越悠悠歲月的一種滄桑、一種神秘、一種深邃。

許久許久以前,東關橋兩岸遠非現在這般安然寧靜。在人類古代文明的發展史上,曾經存在一個海上航運和貿易體系,它就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七個多世紀以前,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完成了他壯麗的世紀之旅,旅程的起點是被稱為「亞得里亞海明珠」的義大利水上都市威尼斯,終點就是今日的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從公元前2世紀持續到19世紀中後期,其中宋元時期(10至14世紀)為繁榮時期,當時,古泉州以「刺桐港」聞名於世,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獨佔400年鰲頭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海外貿易繁榮,蕃商雲集。那時,東關橋正是永春人通往泉州唯一的必經之路。這裡官府文檄穿梭往來,民間商旅熙熙攘攘,溪中帆布木船陣陣,兩岸縴夫號子不絕。永春是晉江河流的源頭,從五代後周期間至民國時期,主城區桃溪有眾多碼頭。來自大洋彼岸的海貨,順著晉江、順著桃溪,在永春五里街進行交易。永春幾十萬華僑,也是穿越東關橋、下晉江、出泉州灣,前往東南亞。800多年來,東關橋見證了宋、元、明、清各代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東關橋成了集交通、休閑、文化、宗教於一體的文化地標,是海外遊子鄉思、鄉愁的精神載體。

最早知道五里街,是因為五里街的特色小吃咯攤。咯攤有點像火鍋,幾個人圍鍋坐在一起,鍋里的大骨湯咕咕作響,大腸頭、灌腸、瘦肉、蛋腸、豬肺、豬肝經過簡單地手抓地瓜粉之後就一起下鍋去,然後撈起來放在大碟子里。根據各自的口味調配醋和醬油,有人會放點泡水辣椒。咯攤的吃法是有講究的,蔥花是必不可少的。吃時,先在碗中放些切碎的蔥花,將煮沸的湯舀到碗內並攪拌幾下,讓蔥花燙熟,先用這碗蔥花熱湯暖暖胃,大骨湯的鮮濃和蔥的清香開啟你的味蕾,再慢慢地品嘗食物的本真味道。據說清朝時期,五里街是繁榮的海鮮農副產品集散地,南北商貿往來頻繁。商人們聚集五里街,到了吃飯的時點,擺上硃紅色的八卦桌和長條矮方凳,把各自帶來的食物圍著熱鍋燙著吃,吃飽了就走,下一撥客人來了,繼續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咯攤。由於食材煮熟後會在鍋中翻滾,發出「ko ko ko」的聲音,和「咯」的閩南語發音相似,咯攤因此得名。

五里街與東關橋的關係密不可分,歷史上,它們都是內地與沿海流通的樞紐。五里街的許港碼頭是「海上絲綢之路」(又稱「陶瓷之路」)的內地首站碼頭。明清以迄民國,這裡舟楫往來,航運繁盛,溪舟貨船沿桃溪向下游可直通泉州後渚港。那時,永安、三明、南平、德化等內陸山區的茶葉、香菇、筍乾、土紙、陶器等,沿著崎嶇山路,到這裡集散;沿海的魚、蝦、糖、鹽等則由這裡轉售內陸山區。因此,五里街十三階、海客巷、新亭路等處,客棧林立,商販雲集,成為閩南沿海與德化、大田、永安商貿流通的重要集散地。五里街的商號也遠到東南亞及閩西北、上海、廣州、福州、廈門、泉州等地設立分店。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廈門、泉州成為帝國主義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的口岸,永春商業急劇變化。隨著近代工商業的興起,合吉街範圍擴大,向豐岑頭街、官田市延伸,並與中街、儒林街聯成名實相符的五里街,時稱西門,成為繁盛街市。《永春縣誌》稱,「民國初以其地距離縣城五華里而改稱五里街,是永春、德化、大田一帶貨物集散地,繁榮盛況為全縣第一,也是閩南著名集鎮之一。」現在,還有許多店鋪一直保留古街建築和卵石鋪路的風貌,道路兩旁的建築均是兩層或三層土木磚柱結構騎樓,上樓下廊,極具南洋風格。

如今街道兩旁斑駁的騎樓在春光里顯得古樸寂寥而滄桑,然而這裡每一塊破舊斑駁的石碑、朱紅剝落的殘垣斷壁都隱含著它曾經有過的光輝,我在五里街看到一口挖於清乾隆初年的「四角井」,井口長方形,長2.2米,寬1.8米,水源充沛,水質優良,一年四季,甘甜的井水可供居民和商旅行人四五百人飲用,故又被稱為「千口井」,可以想像五里街曾有過的繁華盛景。民國年間,五里街是永春縣商會所在地。抗日戰爭期間,沿海不少機關、學校內遷永春,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及福建銀行、集友銀行也都在這裡設立機構,商貿十分繁榮,被譽為「閩南商貿重鎮」。永春的商貿文化、武術文化、紅色文化、建築文化、教育文化、紙織畫、根雕藝術等都起源於五里街。

永春是著名的僑鄉,華僑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五代後周時期(951—960年),就有永春商人到交趾經商。在東南亞至今仍有「無永不開市」之說。「永春多山,在昔閉關時代,先輩多經商本省上下游各縣,以謀什一之利,持籌握算,角逐市廛,多能以機智勤謹取勝,用執當地商界牛耳,遂有『無永不開市』之美談。洎乎海禁既開,又能放開眼界,改換方針,乘風破浪,前往東南亞各國,披荊斬棘,墾荒創業。或更挈眷定居,長育子孫,繁榮當地,建立功勛,留名青史。」 這是李漢青所撰《永春人海外拓殖志》一文的開頭語,也是最早關於「無永不開市」的記載。目前永春旅居海外的華僑、華裔以及港澳台同胞達120多萬人,足跡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在僑居地與當地人民一道墾荒種植,辦廠經商,建設港口、道路,開辦運輸業,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們雖然久居海外,甚至加入了外籍,但他們沒忘記祖宗神主、墳墓和宗祠在故鄉。他們不忘祖國、不忘故鄉,每年清明、七月半、冬節、過年,大多會寄錢委託故鄉的親人為其掃墓、祭祀;改革開放以來,他們捐資興辦教育,修橋造路,修建祖祠,扶助貧困鄉親,修建寺廟,還有的在家鄉投資興業,帶動家鄉經濟發展。「一鎮三僑領」的達埔鎮,先後有尤揚祖、李鐵民、顏子俊任全國僑聯副主席,僑領的楷模示範,激勵眾多僑資、僑力回饋家鄉,為家鄉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時光不停地流轉,花開了一季又一季,人換了一代又一代,唯有東關橋依然佇立在湖洋溪上,堅守著家園及世代生息於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東關橋承載著很多華僑的童年記憶,是他們思念家鄉時最容易聯想到的標誌性建築,在他們心中,東關橋就是故鄉,它在,家就在;東關橋在永春人的精神世界裡,呈現出其生命的某種詩意和永恆的本質,東關橋與永春人有著血脈的聯繫,也有了同樣的使命與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uaxiamagazine 的精彩文章:

人文鷺洲·留住鄉愁

TAG:huaxiamagaz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