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15個省級行政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中國15個省級行政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瓊):中國國務院近日批准了包括北京在內的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15個省級行政區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已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15個省區市的約61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原則上禁止開發。按照時間表,中國大陸其他16個省級行政區也將於2018年底前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最終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

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中國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區域,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數據顯示,北京等15個省級行政區總面積的1/4被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包括生態功能極重要和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地區,涵蓋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濕地公園等各類保護地,其中涉及29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縣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平均佔比超過40%。中國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峰表示:「這個生態保護紅線既要劃得准,更重要的是守得住。一個是明確屬地管理的責任,就是地方的各級黨委和政府,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第二是要求首先要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優先地位。三是實行嚴格管控。第四還要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的補償力度。」

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控制是15個省級行政區生態保護紅線均包括的類別。從不同區域看,京津冀區域3個省級行政區的37個片區還包括防風固沙、土地沙化控制、海岸生態穩定等類別,長江經濟帶11個省級行政區的144個片區還包括石漠化控制和海岸生態穩定等類別,寧夏回族自治區的9個片區還包括防風固沙類。

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以構建國家生態安全格局為目標,採取定量評估與定性判定相結合的方法,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布局合理、落地準確、邊界清晰。環境保護部生態保護紅線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告訴記者:「整個劃定過程體現了幾個特點:一個就是科學性,怎麼劃。經過科學評估,將具有生態功能及重要、生態環境敏感的區域,全部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範圍。第二個特點就是體現可操作性,經過上下左右對接,保證了紅線劃定以後能夠化得准。劃的生態紅線能夠落地、可操作。」

程立峰表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留住綠水青山的戰略舉措,是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有效手段,「生態保護紅線現在太重要了,它真正是將來國土空間管控的一個最重要的措施。國土空間規劃是一個底線,是一個前提和基礎,是留給我們子孫後代也是最珍貴的自然遺產。 」

按照時間表,山西等中國大陸其餘16個省級行政區於2018年年底前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此外,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預計2020年年底前建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各地民眾喝臘八粥 歡慶臘八節(組圖)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