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簡單易得的小技能,讓你更值錢

這個簡單易得的小技能,讓你更值錢

GIF

時間和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如何解決時間碎片化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深度工作的理念也是由此而生。我們一昧地追求高難度的深度工作的時候,卻忽略了自己原本就會的、實用性高的小技能——做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我們都耳熟能詳,且說起來頭頭是道,可是真正付諸行動的人卻渺渺無幾,做的好的更是少之又少。

當然,也有少部分人越來越重視筆記的作用,他們無一不是社會的精英。國內最著名的筆記型平台應該是筆記俠,眾多互聯網巨頭諸如羅振宇、李開復等都對其推崇備至。

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使用一個平台不如徹底掌握這項小技能,《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備重讀的高效筆記讀書法,簡單易學,讀完即可掌握,受用無窮。

作者奧野宣之是畢業於最會做筆記的新聞專業,其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極受商務人士歡迎,他不僅是暢銷書作家,在各大媒體和論壇中,他還是公認的「筆記本作家」。

附上本書思維導圖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從書單筆記、讀書筆記和復盤三個方面來理解筆記的奧妙。

一、書單筆記,踏出筆記的第一步

對於好學的人來說,學習是不分時間和地點的。在地鐵里,我們偶爾從手機上看到一篇精彩絕倫的書評文章,或者是朋友介紹,對一本好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是工作繁忙,過後再想起來,卻忘了書名。

有90%的讀書愛好者都忽略了書單筆記的重要性,更不知如何執行。書單筆記包含三個點:書名、作者和出版社,這三個點可以幫助我們儘快找到欲購書籍。就像男人和女人購物一樣,男人目的明確,往往可以在十五分鐘左右完成一件商品的購買,而女人可能在挑選上花去一整天的時間。書單筆記讓我們有目的性地去購書,節省時間。

那麼書單筆記除了記錄欲購書籍,還有什麼作用呢?

首先是掌握選書主動權。網路上推薦書籍的平台不勝枚舉,往往都極具煽動性,但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獨立創業,掙更多的錢,偶然在邏輯思維公眾號的羅胖60秒里聽到一本關於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書叫《必然》,是介紹人工智慧的。我一時衝動,買回來之後卻發現這本書所講並非我目前所能觸及的,就這樣放了一年,都不曾翻開過。通過列舉清單,之後統一購買的時候,我們可以輕易去除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書,避免衝動購買。

其次是書籍的篩選,我們讀過的好書往往可以作為選書的「樞紐書」。例如《精進》這本書里,作者為了將一個觀點表達清楚,引用了一些經典書籍作為論據。就像論文一樣,會有許多參考書籍,每一個領域的入門書籍都會附上參考文獻,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書。

此外,一般出版社出版書籍都是具有領域偏向性的,這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找到相關領域的好書。例如,海豚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偏向少兒類,譯林出版社偏向文藝類,中華書局則注重古籍和古典名著,心理學的書籍出版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最具代表性。可以說,在人人都有機會出書的時代,出版社已經幫我們將好書篩選了一遍。

當然,除了書名、作者和出版社,書單筆記還有必要添加一項備註,用於記錄想要購買此書的原因,例如「朋友推薦」、「心理學入門必學"等等,為我們的書籍篩選階段提供明確的依據。

二、實用性的讀書筆記,將知識化為己有

懂得閱讀的人都知道讀書劃重點,但效果卻往往不那麼好。

走進圖書館或者參觀其他地方,我們看到經典的東西往往會下意識拍照,以備日後學習;看電子書籍,讀到經典片段,我們會截圖保存。但我們真的日後學習了嗎?知識定格在照片里,真的歸我們所有嗎?

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拍照和截圖,簡單易得,我們以此作為自己學到了的依據,實際上毫無所獲。在我們參加培訓或者開會的時候,那些認真做筆記的人往往比處處拍照的人收穫更多。你可以查看一下自己的手機相冊,成百上千的照片裡面,有多少是自己認真回顧過的,又有多少是自己印象深刻的。

所以,做讀書筆記是很有必要的。奧野宣之在書中介紹了兩種方法,剪報式和蔥鮪火鍋式。

這兩種方法都是摘抄加評論的記錄方法,剪報式更適合閱讀報刊之類的可以隨意剪切的刊物,粘貼在筆記本上,同時在下面寫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蔥鮪火鍋式則是摘抄和評論都是手寫。我們可以以符號來做區分,「O」表示摘抄,「※」表示評論或感悟,以《目送》為例:

《目送》/龍應台/三聯書店

O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讀來有些悲涼,除了死別,最令人痛苦的應該是親人之間的生離了。

一本書中經典的句子肯定不少,摘抄的時候只需選取亮點部分。如果一個觀點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那就沒必要摘抄,我們應該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新知識的部分和讓自己心動的內容。

評論部分也不一定要十分有深度,只需直觀地記錄當時的想法即可,哪怕你的想法只是「真棒!」或者「寫的真好!」之類的。

這種筆記方式有三點好處:加深記憶和理解、引發主動思考、發現自身不足。

每一次書寫的過程,都會促使我們再次在腦海里認真重複一遍,不僅是意識重複,更是身體重複;而書寫評論的過程則會帶動大腦主動思考,留下自己的原創性思維,評論可以用於日後的書評寫作或者其他文章的素材;評論和原文的對比,也會很直觀地反應出自己和牛人思想以及表達上的差距。

三、復盤,將知識化為己有,提高自我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人都是健忘的,若不能定期回顧,遲早會忘掉所學。

在學校的時候,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往往會安排足夠的時間給我們用於複習前面所學知識。現在我們看書也是如此,但一本書的內容太多,我們往往沒有那麼多時間和耐心去重讀一本書,重讀筆記是最好的選擇。

由於大腦本身有過記憶,所以重讀筆記並不需要特別專註,我們可以選定輕鬆的時間來重讀,比如下班回家的地鐵上,又或者睡覺前泡腳的時間。這也是碎片化時代順勢而為的最佳方法。

要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固定頻率是很有必要的。這需要嚴格自律,就像最開始練習閱讀和寫作一樣,到了規定的時間,無論自己在做什麼,都要堅持完成重讀筆記的任務。這個頻率可以以三天或者一周為周期。

重讀的過程中,同樣的內容,我們會產生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想法,也就是更多的原創性思考。例如上面所舉的《目送》,第二次讀可能就會生出「珍惜眼前的人」這種想法,再次記錄下來。

加深記憶和增加理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輸出。對於這方面,我堅持每讀完一本書,整理筆記,寫一篇書評文章。這是一個運用知識的過程,當然,不限於書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寫成讀後感或者拆書文章,與其他讀書愛好者形成交流,激發更多的思想火花。

另外,為了方便復盤,可以利用便利貼、標籤等方法做好筆記檢索。

本書封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涵蓋了奧野宣之對於讀書筆記技巧的深入運用和理解,按照書中的筆記法,能完美解決書籍選購、吸收知識和運用知識等各個階段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真正不負「超實用」之說。

當然,本書所教會的,遠不止閱讀一本書的方法,更多的是帶來思維方式的轉變。這種思維的轉變也不僅僅局限於讀書,對於工作中的培訓學習、商務會議也有無法估量的實效。

做筆記,實際上就是將知識碎片化吸收,順應了時代的需求,這也是眾多社會精英對筆記法趨之若鶩的原因。你獲得的,不僅僅是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有更高效的知識吸收及運用之法。

喜歡就幫我轉發出去

讓更多的人看到

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願意讓愛高於一切么?
你在想誰 想的睡不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