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會讀帖嗎?

你會讀帖嗎?

免費觀看書法講座關注書法易後回復:視頻

讀帖可以歸納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方面,時代氣息、風格、流派,還可以讀到其他一些信息,讀到某一個書法家取法的影子,我們讀《石門銘》可能想到康有為,我們讀北魏墓誌可能想到于右任,我們可能會想這塊碑給某位著名的書家寫過了,我們還有沒有寫頭。比如《石鼓文》,一寫就會想到吳昌碩,寫《三公山碑》,馬上就會先想到齊白石,其實其他人也寫過,好像這個模式給這個人搞出一個名堂來了,不敢再去摸他。

《石鼓文》

宏觀方面還可以讀更多的東西,讀那個時代的歷史。比如我們寫宋代刻帖,知道不知道宋代刻帖的歷史?知道不知道某一個書家的歷史、習性?我們寫《定武蘭亭》,有沒有想到過趙孟頫當時臨《定武蘭亭》?他從杭州坐船到北京去,在路上寫了幾通,題了十三跋、十六跋。這次我在台灣見到一個《趙子固落水蘭亭》影印本,裡面有大量題跋,很厚,但可能有問題,古人作偽技術很厲害。讀某本帖,裡面還有許多背景材料、故事,你說這東西有什麼意思啊?當然不可忽略,因為這裡面儲存著歷朝歷代人對這本帖的信息。它為什麼好?好在哪裡?譬如說米南宮有句話,說梁武帝評價王羲之「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是何等語,十年前,書法報請李世南畫了一批肖像,叫大家寫詩,分給我王羲之,我在想這個句子,一個是龍跳,一個是虎卧。一個是表現動,一個是表現靜,我覺得形容《蘭亭》動靜交融,還是有道理的。所以這些當然跟我們讀帖有關係。金農一生寫《華山廟碑》,對他太重要了,那種解讀的形式和方法值得我們去研究,他有可能用生命在解讀它。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我以前有個學生,寫米字,他說他寫不下去了,我說你可以放一放,退一退,退一步海闊天空,拉開一點距離。為什麼一部好的碑帖可以永無止境地讀,以往我們對臨帖限定在一個像不像的基礎上,這當然很重要,但這常常容易把自己的視角定位在形上面。中小學生臨帖,往往就是這樣,什麼米字格、回宮格、九宮格,就是一個形的問題。所以我們又不能丟開形去談風格,談歷史,它們是捆綁在一起的,不能拆開來,一般說來「唯觀神采,不見字形」是很難做到的。從臨摹來講往往是被形先抓住,表象的東西常常是先打動你,如果這件作品的墨色再好看一點,像蘋果的表皮,有賣像,還有人講七分寫三分裱,馬靠鞍、人靠裝,一條領帶打上去人就變樣了,然後到理髮店把頭刷刷光又不一樣了。我們看展覽會確實有這個問題,日本人辦展覽,框子還從日本運來。但是我們如果由形入神,看一件作品被它打動以後,必然還有其他因素在制約,光是欣賞問題還不大,你要將它轉化為你手上的東西,這就需要微觀的東西。

微觀,有筆法,從筆法延伸進去還有毛筆問題、速度問題、動作問題,筆和紙的磨擦關係問題,毛筆舔墨的程度也能在帖上看出來,特別是極好的印刷品,原作更不用講了。筆法概念是寫字中最重要的技法問題,結字也是技法,布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在作品裡面能夠讀出來的東西,應該是包涵量很大的。我們可以從黃庭堅的帖中讀出他的執筆高,不可能執筆低,因為只有高,才有可能產生一波三折的振動,你們可以去試。

我寧可用古人比較模糊概念的「八面出鋒」、「鋒有八面」,而不願意用現代物理實驗的方法來剖析用筆。有些東西可以講白的 ,也有的講不白,畢竟是一個藝術的東西,不是車床、刨床。

我們在臨摹一件作品時,有可能已經被某種風格所統領。我在講篆隸書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一些現成的方法在制約我們。我們在運筆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筆畫,已經有了風格特徵。一張作品的風格特徵不僅僅取決於字形,用筆也很重要。我們到博物館看某件作品,一打開卷子還沒有看完就知道這是蘇州人的,這是學文徵明的,因為他從筆法到氣息都來源於文徵明。所以在讀帖的本領上,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歷代造假人和鑒定家破譯的方法,對我們有幫助,不是要你們做壞事。

結字和章法也是我們讀帖的範圍,結字有所謂「斜畫緊結、平畫寬結」。還有讀流派,鍾法和王法、米法有什麼區別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難得一見的行書精品!
給朕拿文房四寶來!等等,文房四寶你備齊了么?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