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平谷 軒轅文化

文化平谷 軒轅文化

軒轅文化

黃帝開創了華夏文明,是華夏民族的精魂,稱呼他為中華文明的「人文初祖」,一點也不為過。歷史史料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史記開篇五帝本紀描寫的就是黃帝,而在後人的崇敬中,黃帝既是神靈,乃五方上帝之一,又是肇啟中華文明的始祖。

一、平谷軒轅文化歷史沿革

有祖同祭,中華的大地上傳誦著有關黃帝的傳說,留下多處祭祀黃帝的祠廟陵址。其中就有北京平谷的「軒轅台」,平谷「軒轅台」,又稱軒轅陵,即是黃帝陵,最早見於明代典籍文獻《大明一統志》記載:「魚子山,在平谷縣東北一十里,有大冢,雲軒轅黃帝陵也。」明萬曆時蔣一葵《長安客話》也記載:「世傳黃帝陵在漁子山。今平谷縣東北十五里,岡阜窿然,形如大冢,即漁子山也。其下舊有軒轅廟雲。」除此之外,《光緒順天府志》、《日下舊聞考》等典籍均有類似記載。明以前不見記載,或與平谷明代才開始編修縣誌有關,即這些典籍文獻所記,或來源於《平谷縣誌》,只是記述簡略不一。

由於黃帝是上古時代的人物,神話與傳說摻雜其中,再加上典籍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範圍遍及大江南北,各地人民群眾又都思念這位人文初祖,所以關於黃帝的地望、陵寢等說法都不可能確鑿無疑,這是極其正常的,不同歷史時期在各個地方都建有、或流傳是黃帝陵也是很有可能的。

恰恰由於年代久遠,平谷軒轅台的歷史追溯到何時何代同樣難以確證,所以在典籍文獻中,多次引用陳子昂《軒轅台》詩以證其處,例如民國二十三年的《平谷縣誌》記載漁子山上軒轅黃帝廟內碑文引唐陳子昂軒轅台詩:「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台,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尚想廣成子,遺迹白雲隈。」然而民國九年的《平谷縣誌》又記:「朔方北狄也,古薊相傳在京師西南五六里乃唐之薊縣(如今北京城區廣安門一帶),非今之薊州也。」可想平谷軒轅台時隔久遠,以致古人筆下有所疑慮,可也如實記述。如今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唐人陳子昂詩應該作於北京地區無疑。

如今,在山東庄鎮廟山下生活的鄉民們,是願意相信黃帝確實埋葬在這座山上,庇佑這一方水土,至今鄉民仍將黃帝親切地稱呼為軒黃爺,鄉鄰口頭也流傳著許多關於軒黃爺的傳奇故事。我們邁過民間的傳說從明之後歷代典籍文獻上看平谷軒轅台的確切方位和形狀,均寫作:「崗阜隆然,形如大冢」。乾隆四十二年、民國九年、民國二十三年的平谷縣誌也一再記述:「相傳為軒轅陵,上有軒轅廟。又此山名漁山。」「軒轅黃帝廟,在縣北漁子山上。」就足以說明「岡阜窿然,形如大冢」,指的應該就是廟山,古稱漁山,或漁子山。就是說,所謂「崗阜隆然」,其實就是漁子山,漁子山「形如大冢」也。民國二十三年平谷縣誌上所刊圖片第七頁下圖就是「漁山軒轅陵」,現在實地來看此山的形狀,也是如此。

既有軒轅台,還有軒轅廟。漁子山上的軒轅黃帝廟,可能是黃帝後人留居而建,《史記》上記載黃帝邑於涿鹿之阿的涿鹿,距平谷不過百餘公里。《禮記》上也記載有黃帝之後為武王封於薊城之君,當時的薊並不是現在的薊縣,而指的是當時的薊國,說明西周初期,黃帝族一支仍居處於北京地區。不僅如此,民國二十三年的《平谷縣誌》也明確表示黃帝廟所建並非無因,可能是黃帝後代的活動遺迹。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平曾根據史料也推測到:各地不同的軒轅黃帝廟很可能與涿鹿大戰之後不同的黃帝族的遷徙活動有關。陳平曾在總體上歸納出黃帝族遷徙的西、中、東三條線路,平谷山東庄的黃帝廟則可能與東路遷徙的某支黃帝族有關。

二、平谷軒轅文化傳承與保護

雖然歷史上的平谷軒轅黃帝廟經數次損毀重建,如明末荒廢清代重建,近代侵華日軍廟內修造炮樓(1945年日本投降後炮樓被拆毀),上世紀90年代的原址重建,但平谷軒轅黃帝廟建於明朝之前是可以定論的。早在1993年4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就與平谷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軒轅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漢代板瓦殘片、遼金獸面瓦當、明清建築基礎等。1995年,在原址重建仿漢代風格的鐘樓、鼓樓、山門、大殿、東西配殿等建築,重塑伏羲、神農、黃帝像,並將東西配殿闢作陳列室。作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軒轅廟遺址,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和對軒轅文化的傳播。

三、平谷軒轅台有祖同祭的文化意義

前輩學者們,諸如考古學大師蘇秉琦、胡厚宣、趙光賢等人,早已為平谷軒轅台的認證做了大量工作。作為人文始祖黃帝紀念地之一的軒轅台、軒轅廟,確實是平谷先民們留給後人的一筆古老而又豐厚的財富。平谷在古代作為北方游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的交合點和分界線,在如今處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哨陣地與交流中心,更應該保護好我們的平谷軒轅台、軒轅廟,保護好我們的軒轅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谷信息化 的精彩文章:

歷史文化的美學結晶——平谷舊八景

TAG:平谷信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