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英主的奇思妙想,既成全了他,又毀了他

一代英主的奇思妙想,既成全了他,又毀了他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趙雍,是戰國時期趙國一位很有作為的君王,在他的統治下,趙國發展到了巔峰,十分強大。公元前307年,已經是一名成熟政治家的趙武靈王以孤注一擲的決斷,發動了戰國時代一次規模宏大的軍政改革。趙武靈王的這次改革,與之前魏國李俚變法,秦國商鞅變法都有所不同,這次變法,並非臣子主導,而完全是趙武靈王這個國君的乾綱獨斷。

趙國版圖

趙武靈王先召見肥義,與他共議天下事,五日而畢。然後選賢任能,削弱宗室大臣勢力,提拔肥義、樓緩等人為國家重臣;在他們的協助下,力排眾議,下令舉國「將軍、大夫、適嫡子、戍吏」皆衣胡服、習騎射,效仿北方游牧民族,改革過時的軍制,建立起一支當時中原各國絕無僅有的精銳輕騎兵。

胡服騎射

對著保守派公子成等人的強烈反對呼聲,趙武靈王以「雖千萬人吾往矣之」的決心,慨然言道:「狂夫之樂,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賢者察焉」,堅信為了讓國家強大,哪怕舉世皆敵,其他各國都來嘲笑胡服之事,也毫不在乎。這一套針對軍事方向的改革,讓趙國訓練出了一批勇猛靈活的軍隊,戰鬥力十分強悍。

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在胡服騎射之後,相繼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雲中、雁門、代三郡,擴地千里,並修築了「趙長城」,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成為戰國晚期僅次於秦、齊之後的第三大軍事強國。特別是軍事力量,較之秦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名將迭出,士卒精勇,享有六國屏障的盛譽,與秦國並稱為當世兩大超級戰國。

征戰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趙武靈王傳位於太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他則自稱為主父。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與自己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可以全心專註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趙武靈王在公元前299年就退位給了趙惠文王,這個時候的趙武靈王還是很理智的。他見過王室在舊王死後,王子們爭奪王位的慘狀,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也變成這樣,他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培養新王,讓趙國的新舊交替能夠和平過渡。

征戰

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君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但隨後趙武靈王就後悔自己退位的做法了。短短几年時間,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已經成了趙國名正言順的一把手。趙惠文王心胸寬廣、善於納諫,因此贏得了趙國許多大臣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雄心不已、一生追求輝煌的趙武靈王來說,難以接受。

攻城略地

趙主父聰明的大腦此時又產生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念頭,就是把趙國一分為二,兩個兒子一人一國,互相制衡,而趙武靈王好在上面進行統御。這番設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分裂趙國,醞釀內戰的危險,在兼并戰爭風潮湧動的戰國時代,無論趙國貴族還是平民根本不可能接受。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史稱「沙丘之亂」。

沙丘之亂

遭到大家的反對,但他並不甘心,在他的授意下,公子章向趙惠文王公開奪權,最後兵戎相見。公子章打不過,躲進趙武靈王的沙丘宮(在今河北廣宗縣)避難,但趙惠文王手下公子成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主父不能制止。

沙丘遺址

帶兵的是趙武靈王的叔父公子成,他命令宮中人員馬上離開宮殿,唯獨不許趙武靈王出宮。趙武靈王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圍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主父收屍。趙王何對主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主父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威武靈王

根據古代的謚法,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對外征伐、威強敵德,所以稱「武」,又由於自己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反覆造成了國家的內亂,但沒有實力大損,亂而不損,所以就叫「靈」。 他的謚號「武靈」足以精確的概況了其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油城快樂俠 的精彩文章:

一代國學大師到了民國,仍留著清朝時期的大辮子
漢武帝去世前留下的一道詔書,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

TAG:油城快樂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