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職業拳手逆襲成頂尖建築鬼才,他把混凝土做成金子的價格

從職業拳手逆襲成頂尖建築鬼才,他把混凝土做成金子的價格

「沒文化的日本鬼才」

「清水混凝土詩人」

安藤忠雄的一生甚為傳奇

1941年

他出生於日本大阪

在成為建築師前

干過貨車司機

職業拳手等

與建築完全無關的職業

在對未來迷惘的年紀里

他看了一本

柯布西耶的作品集

產生了對建築的濃厚興趣

▲勒·柯布西耶

作品集里有一句話

「年輕時代的旅行具有深遠的意義。」

於是他用拳擊比賽贏來的獎金

在八年時間裡前往美國、歐洲

非洲、亞洲等地旅行

近距離觀察各地獨特的建築

1969年

28歲的安藤單槍匹馬

殺入滿是菁英的日本建築界

在家鄉大阪創立建築研究所

成為一個非科班出生的

野生建築師

安藤忠雄的職業生涯

全靠自學

開創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流派

1995年獲得了

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普里茲克獎

完成了從一個三流拳擊選手

晉陞為世界級

建築家隊列的轉變

成為建築史上的一個傳奇

很多人知道安藤忠雄

是因為光之教堂

但安藤說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都沒有讀懂這個建築

▲光之教堂,1989

在清水混泥土上

開了個十字架

於是光進來了

在昏暗的教堂里

留下細長的光影

信徒們說

這是天堂的光輝

「光」的十字架太美了

甚至掩蓋了安藤的真實用意

以至於走在其中的人

都不太注意到

樓梯是往下走的

傳統宗教建築中

比如教堂

總是高高在上

神父也站的比信徒高

是權利的象徵

而安藤想要打破這種模式

他認為一切是平等的

隱藏在強烈幾何感

空間感之下的

是安藤忠雄從做建築

第一天就深信的「平等」

「我很在意人人平等

人與自然平等

人與宗教的平等。」

「要在人生中追求「光」

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

叫作「影」的艱苦現實

為了要超越它

需鼓起勇氣向前邁進」

安藤忠雄早期

以設計小型住宅出名

他的工作室原本是

他為一對年輕夫妻設計的居所

戲劇的是

在這個項目快完工時

這對夫妻生了一對雙胞胎

對於四口之家來說

這套房子就太小了

不夠用

於是安藤乾脆買了下來

改建為自己的工作室

▲ 如今已是五層樓高的安藤工作室

經過多次改建

這套住宅

升級成了一幢七層小樓

地下二層

地上五層

內部結構更是大換血

簡練乾淨的

清水混凝土牆面是

安藤忠雄的代名詞

▲ 中庭的設計保證了工作室的採光

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

就是一個高達五層的中庭

將各層的開放工作間

連成一體

同時也將自然光線

引入工作空間

在單調的清水混凝土牆面上

投下流動的光影

坐鎮全局的安藤的座位

在中庭的底層

員工進出工作室

都會經過他

工作室禁止使用手機

郵件甚至傳真

和外界聯繫的唯一渠道是

五台公用電話

這些都在安藤的

視線範圍內

在這樣一個開放空間里

安藤忠雄猶如一座指揮塔

掌握著工作室里

發生的一切

▲ 工作室擺滿了成牆的書籍和雜誌

▲ 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的瓦楞紙邊椅靜靜佔據了樓梯的一角,牆上掛著的建築模型也引人注目

▲ 喬治·尼爾森(George Nelson)的掛鐘旁邊是拳王伊萬德·霍利菲爾德(Evander Holyfield)簽名的拳擊手套

這個按照安藤需求

改建的工作室

唯一的缺點是

安藤的位子因為正對出口

冬冷夏熱

且十分嘈雜

他經常會抱怨「好熱」

「好冷」、「好吵」

但對安藤來說

外界帶來的苦難

只是人生漫長修行的

一部分

抱著這樣想法的他

成為大師似乎是理所當然

在住吉的

聯排別墅(1976年)

是安藤忠雄早期

最好的設計之一

是他建築哲學的奠基之作

安藤用一個個簡潔的

混凝土體塊

代替了年久失修的

木結構建築

為保證住戶的私密性

他在建築上中間

設立了一個庭院

帶來自然採光的同時

也讓住戶感受到

四季的變化

這個作品獲得了

日本建築學會賞

這是安藤作為建築師職業生涯中

重要的轉折點

要知道

他是自學成才

沒有經過任何建築上的專業訓練

之後安藤接連發表了

以清水混凝土

建造的住宅和

商業建築

引起了業內廣泛的

風潮和討論

1995年

安藤忠雄獲普立茲克獎

讓他榮獲這一世界級獎項的是

他從1878年開始設計的

六甲山集合住宅

住宅位於神戶六甲山山腳下

一個60°朝南的斜坡上

這是一座平凡又

奇特的建築

平凡的是那些方正灰白的

混凝土盒子

奇特的是不大的建築竟然

擁有十幾處室外庭院

面向寧靜美麗的神戶港灣

為了這個項目

安藤花費了很多心血

期間碰到重重困難

因為斜坡上蓋房子難度很大

連一直和安藤合作的建築公司

都不肯承接這個項目

首位普利茲克獎得主的

菲利普·約翰遜(Phillip Johnson)甚至說

「這樣的房子是不可能造起來的。」

種種挫折沒有打敗安藤

而是激發了他的

鬥志與決心

為了與周邊環境相呼應

秉持「自然與建築融合」這一初衷

建築物為低層並順應山勢而建

其中

一部分還掩埋在山裡面

在克服了各種困難

安藤花費了五年的時間

完成了六甲山集合住宅

第一期工程

並在外界

反應良好的情況下

於1993年完成了

三倍工程的第一期

六甲山集合住宅第二期

並憑藉這個項目一舉獲得了

1995年的普立茲克獎

這個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安藤忠雄的設計

個人風格強烈

本質都是圍繞詮釋他心中

建築與自然間的關係

▲越野的房子(小筱邸),1981

在設計這一建築時

安藤避開了基地上現有的樹木

並將建築物的一半

掩埋在國立公園

綠色隱隱的斜坡地里

建築是獨立的

卻遵循著自然的環境條件

水之教堂是他以

「與自然共生」為主題的

「教堂三部曲」之一

藉由「從大自然中切割出的空間」

重新定義「神聖空間」概念

完全開放的空間

將一年四季中日光的移轉

隨風飄散的氣味

潺潺的水聲…等等

毫無保留地傳遞到

觀者的五感中

▲良渚文化藝術中心,2015

「一個建築

應該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

一片池塘

是以天空為頂棚的房屋。」

一個公共空間的

真正價值和靈魂是

要靠居住者一起來營造的

安藤忠雄並不信仰任何宗教

除了有名的「教堂三部曲」外

他還設計了許多宗教相關的項目

都是眾人心目中的經典

2015年

安藤忠雄被查出癌症晚期

並因癌細胞擴散

先後切除了膽囊

十二指腸

胰腺和脾臟

儘管如此

在治療告一段落

身體恢復得差不多後

他依然堅持親自去項目現場

GIF

2016年

安藤的新作

向公眾開放

安藤忠雄稱

這個建築為「頭大佛」

這個神秘的地方是

位於日本札幌的

真駒內瀧野墓地

安藤在接受採訪時

從容說道

「只要死亡一天沒拿走我的生命

我都要戰鬥到底

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只有無能的人

才會選擇退場

勇敢的人會

直擊慘淡的人生

在一次講座中

一個學生提問

「年輕時

教授是怎樣在沒有

任何準備的情況下

決定要做一名建築師的呢?」

他微微一笑,答道

「那是因為

當時的我一無所有

如果那個時候我擁有

某種其他手藝的話

也許就很難接觸新的事物了

我只會全身心地投入到

已有的技能上」

但正因為我什麼都沒有

所以才能夠接受我看到

和感受到的新東西

「一個人真正的幸福

並不是待在光明之中

從遠處凝望光明

朝它奮力奔去

就在那拚命忘我的時間裡

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追隨多數必然迷失自己

只能不怕孤獨

繼續自己想做的」

——安藤忠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混凝土與水泥製品網 的精彩文章:

3D列印自由曲面的建築房屋

TAG:混凝土與水泥製品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