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泉石流隨筆作品:《英雄歸來》

清泉石流隨筆作品:《英雄歸來》

公元前196年的某一天,大漢王朝的開國大將彭越被滅族,他的頭顱掛在了洛陽城頭。朝廷昭告天下:有敢來收殮或探視者,立即逮捕。

城內城外,風聲鶴唳。有一位名叫欒布的人來到城下,跪在彭越的頭顱前,嚎啕大哭。迅即,他被烹殺論處。被綁於水勢鼎沸的大鍋之前,欒布曆數彭越在幫助劉邦打敗項羽過程中的種種功勞,進而抨擊君臣猜忌之弊。「真乃壯士!」彭越的謀反罪著實過於勉強,對此心知肚明的劉邦即刻下令為欒布鬆綁。後來,更任命他為帝國的都尉。

欒布是塊硬骨頭,在上司遭遇滅頂之災、大勢已去時,仍舊敢於直言,誓死力爭。他主觀上「沒想活著回去」的態勢及其酣暢淋漓的臨場發揮,觸動了劉邦在識人用人方面最柔軟、最靈活的那根神經,客觀上保全了自己。應該說,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欒布的表現很解氣,也讓人很感動。但兩年前貫高的故事,卻多了幾份悲劇色彩。

趙國國相貫高曾組織過一場暗殺劉邦的行動,圖謀未遂,公元前198年被人告發。受此牽連,貫高的上司趙王被中央政府逮捕,參與者紛紛自殺。貫高沒有自殺,也沒有逃跑,而是主動站出來澄清事實。受盡嚴刑拷打,雖體無完膚,但他仍然一口咬定:此事是我本人帶領手下人所為,與趙王毫無關係。經調查確認情況屬實之後,劉邦赦免了貫高並打算重用他。匪夷所思的是,貫高卻以割喉來結束生命!理由是,趙王的謀反罪已經洗清,自己如被劉邦任用,則又背負不起弒君之罵名。

貫高是真正有骨氣的人,他心中秉持著衡量是非的尺子——忠誠,寧折不彎。當然,貫高追求的是對唯一主子的忠貞不二,這一價值觀決定了他在看到趙王深陷牢獄時的挺身而出,也決定了他在得到曾經的謀殺對象重用時的無地自容。絕對忠誠,成為壓倒貫高內心世界的最後一根稻草。沒辦法,他只能死!

貫高的硬氣讓人汗顏,不過主體只是他一人。四年前的又一個故事,其中的硬氣則屬於整個集體。

公元前202年,洛陽附近的一家驛站里,迎來齊國前貴族田橫。他是主動前去歸順劉邦的。

秦末大亂中,田橫家族掌控齊國。兵敗劉邦軍團後,田橫帶領五百追隨者逃至海島。統一天下後,劉邦擔心田橫有變,派人招撫,並警告他:來京可封王封侯,不來則派軍誅滅。

田橫在驛站里向門客表達了他對向劉邦稱臣的切齒之辱,「你不就是想要見我的臉嗎,我滿足你!」交代完身後事,他拔劍自刎。見到屍首,劉邦直呼田橫是賢者,然後以諸侯王的規格隆重安葬。

按照劉邦的處事風格,他可能會厚待田橫的追隨者,可接下來發生的著實讓他驚呆了——兩個門客一起進入田橫墳墓,自刎殉葬;留在島上的五百人聽說田橫已死,集體自刎!

這是明確記載在《史記》里的幾件事情,它們鏈接到一起,勾勒出兩千年前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輪廓,也豐富著我的英雄觀。

在我們的意識當中,英雄往往等同於成功人士,似乎英雄肯定是要縱橫捭闔、叱吒風雲,但這並不全面。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俠客、殉士,其實也是英雄。俠義英雄和時勢英雄合起來,才能構成中華民族英雄的全貌。

和朋友聊起這些人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欒布、貫高、田橫及其門客,他們怎麼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怎麼那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他們怎麼那麼傻……

時過境遷,人隨世變。我們無法拿現代人的生存法則與價值認同體系來衡量上述英雄的所作所為,我們也缺少了像他們那樣「劍拔弩張」的生存土壤及環境。但我想,不管這個社會如何的急功近利,不管這個社會如何的推崇「識時務者為俊傑」,英雄基因的傳承,從來沒有斷絕;我們整個社會弘揚忠誠、正義的主流評判原則,也不會輕易改變。

試看,在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恐怖襲擊等重大險情面前,總有一些人,他們毫不畏縮,衝鋒陷陣,挽狂瀾於既倒,以自己的血肉軀體甚至是生命的代價來置換別人的安全;而見義勇為事迹的報道,總能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總有一些細節讓無數人淚流滿面。

這些閃耀著人性光環、彰顯著仁義力量的大德大行,難道不是英雄精神的歸來?媒體對此類事件之興趣的一以貫之,何嘗不是對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英雄情結的一種呼應與召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誰不是一邊想著離婚一邊摩拳擦掌繼續前行
香爐:中國歷代發展及精品銅胎掐絲琺琅香爐賞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