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鑒·史:清清仁宗嘉慶石質璽印8枚

鑒·史:清清仁宗嘉慶石質璽印8枚

+

【清】嘉慶帝「三希堂精鑒璽」組璽

「三希堂精鑒璽」組璽,清嘉慶,計三方。「三希堂精鑒璽」,白玉質,獅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2.3cm,長4.4cm,通高4.2cm,紐高3cm。「宜子孫」,青玉質,螭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2.9cm見方,通高2.3cm,紐高1.1cm。「嘉慶鑒賞」,青玉質,螭紐圓形璽,漢文篆書,直徑3.1cm,通高4.2cm,紐高1.1cm。

此三璽為嘉慶帝著名的鑒藏類寶璽, 相互配套使用,共貯於一紫檀木匣內。三璽主要鈐蓋於《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三編著錄過的書畫作品之上,具體使用情況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三編的「凡例」中有明確說明:凡古今臣工書畫則用「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可知《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三編著錄過的古今臣工的書畫作品上都鈐有嘉慶帝的這套「嘉慶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和「宜子孫」璽。顯然,嘉慶帝這套寶璽完全仿自乾隆帝的「三希堂精鑒璽」組璽,但二者仍有細微差別,這是鑒別清宮書畫收藏著錄情況最明顯的標誌之一。

+

【清】壽山石夔龍紐「嘉慶御筆之寶」

「嘉慶御筆之寶」,清嘉慶,壽山石質,夔龍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8.6cm見方,通高8.5cm,紐高4.1cm。

此寶周邊滿刻淺浮雕夔龍及博古紋飾,上部雕夔龍出沒於雲間,體態生動,其質地與四邊紋飾、紐雕等都與康熙朝晚期的壽山石印章風格一致,說明此璽是嘉慶時利用宮中收藏的舊寶改刻的。這也是帝後寶璽製作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

【清】壽山石雙魚紐「平生知己是梅花」璽

「平生知己是梅花」璽,清嘉慶,壽山石質,雙魚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寬1.7cm,長3.1cm,通高4cm,紐高2.2cm。

+

【清】壽山石佛手莖蔓紐「福緒祥源」璽

「福緒祥源」璽,清嘉慶,壽山石質,佛手莖蔓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4cm見方,通高9.3cm,紐高3.5cm。

+

【清】壽山石「嘉慶御覽之寶」

「嘉慶御覽之寶」,清嘉慶,壽山石質,隨形雕山水小景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長4.3cm,寬3.1cm,通高8.5cm。

該寶鈐用於嘉慶帝御覽鑒賞過的古今書畫作品之上,主要為《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三編著錄過的書畫作品。據《石渠寶笈》、《秘殿珠林》三編「凡例」,凡三編所錄古今臣工書畫則用「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等璽。其中的「嘉慶御覽之寶」就是這方。

+

【清】壽山石「嘉慶宸翰」璽

「嘉慶宸翰」璽,清嘉慶,壽山石質,通體淺浮雕松石小景。漢文篆書。面3.3cm見方,通高7.5cm。

此寶質地一般,有微細裂痕,顏色深淺不一,但治印者因形就勢,用淺浮雕技法雕出蒼松、山石、亭榭,布局恰到好處,巧妙地掩蓋了石材本身的瑕疵,堪稱妙品。此寶在嘉慶帝御筆上鈐用較多。

+

【清】壽山石隨形紐「嘉慶尊親之寶」

「嘉慶尊親之寶」,清嘉慶,壽山石質,隨形紐長方形璽,漢文篆書。面9.7cm長,9.3cm寬,通高17.8cm。

「尊親之寶」一般在新皇帝即位不久後製作,為上尊謚或徽號而用。此方「嘉慶尊親之寶」在嘉慶初年的乾隆帝裕陵的神道碑上已經使用,是嘉慶帝寶璽中製作較早的一方。

寶周身雕山石樹木和出沒於其間的螭龍,並有代表「天保九如」的圖案穿插其間,頂端有總括所雕形象含義的「瑞葉九如,萬壽無疆」的題記。其雕刻細膩傳神,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

寶身正面下部有「含章發采,鏤形九如,義標雅什,珍儷璠璵。旃蒙大淵獻月在執徐」的題款及「清宮」、「鑒賞」印記。據《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是為歲陽;「在亥曰大淵獻」,是為歲名。「旃蒙大淵獻」即乙亥年。從題款和印記可知,此寶的雕制至少是在乾隆二十年(1755,乙亥年)由內府御用工匠完成,以為祝壽之用,至嘉慶初年又刻上現在的印文,因此此寶表現了乾隆年間宮廷壽山石雕刻水平。

+

【清】昌化石雕雲龍「惟幾惟康」璽

「惟幾惟康」璽,清嘉慶,昌化石質,隨形雕雲龍方形璽,漢文篆書。面7.1cm見方,通高14cm。

「惟幾惟康」語出《尚書?益稷》:「安汝止,惟幾惟康,其弼直。」蓋言人君奉天命以臨民,安其位者,惟在慎幾,惟在慎微。嘉慶以「惟幾惟康」為治世之要道,故刻之於璽,垂諸萬世,固當與典謨訓誥共昭法守。

看「清」

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嘉慶帝原配妻子,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十五歲。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即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庄靜固倫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永琰,永琰改名顒琰,是為嘉慶帝。嘉慶元年正月,冊立喜塔臘氏為皇后。二月甲辰,其父和爾經額追封三等承恩公。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歲。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后。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宮。道光、咸豐累加謚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后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女。仁宗為皇子,乾隆三十九年,高宗冊後為嫡福晉。四十七年八月甲戌,宣宗生。仁宗受禪,冊為皇后。嘉慶二年二月戊寅,崩,謚曰孝淑皇后,葬太平峪,後即於此起昌陵焉。道光、咸豐累加謚,曰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后。子一,宣宗。女二:一殤,一下嫁瑪尼巴達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人生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與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