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胡希恕講傷寒論27

胡希恕講傷寒論27

胡希恕講傷寒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二00八年六月




自本條以下論轉屬太陰的死症。


第295條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釋】少陰病,惡寒身蜷,虛寒已甚。若復轉屬太陰而下利,是為重虛。手足逆冷者,胃氣已敗,故不治。


【注】①開始為虛寒在表的少陰病,後轉屬為太陰病。身蜷,即蜷著手足,團身而卧。願屈不願伸,是惡寒相當嚴重的表現。


②下利,又手足逆冷,此少陰轉屬太陰,一派陰寒之象。胃氣已敗,故曰不治。


【按】少陰病維持在表的時間甚短,常二三日並於里而發太陰證,若治不及時,就有死亡的可能,這也是在太陰篇不論死證而放在少陰來講的原因。




第296條


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釋】少陰病不解,並於太陰則上吐下利。若其人煩躁不寧,四肢逆冷者,為胃氣已敗,生機欲息之象,故死。


【注】吐利,少陰轉屬太陰的特徵。曰躁煩而不曰煩躁,因躁而煩,躁多煩少,主精氣欲盡。四肢厥逆,為中氣沉衰,陰寒極盛,殘陽欲息之象,故死。


【按】手足逆冷是看胃氣有無的關鍵,若於其他陰寒證病並見,則危矣。另外,手足逆冷還應辨寒熱的真假。




第297條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釋】少陰病,並於太陰而下利,胃氣不復,精氣泄盡而利止,頭眩時時昏冒者,為血虛上竭之證,必死。


【按】頭眩,時時昏冒者,有似於今所謂腦貧血證。本條所述為精氣虛竭所致也。


【注】此少陰病並於太陰。下利止,要辨佳惡。胃氣復,利止為佳;里虛已極,無利可下而利止為惡。本條屬後者。眩為頭暈、頭眩者,由於吐利而津液喪失太過所致。冒為頭髮沉,其重者為昏冒,血虛不足以奉上也。以上都是虛脫衰竭的現象,故曰死。


【按】陽氣盡者死,陰

血竭

者亦死,此陰陽互根之理,茲不贅述。少陰病並於太陰當慮此變也。




第298條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釋】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者,虛寒至甚也。脈不至者,血不足而氣衰也。因無熱,故不煩。神欲離,故但躁。病屬不治,必死。


【注】①四逆,惡寒而身蜷,陰寒甚,虛已極也。


②脈不至,血不足,且心臟已衰竭。


③煩者,正邪爭,熱也。因無熱,故不煩。躁者,亂也,躁動無暫安時,只躁不煩,有陰無陽,邪盛正衰,神欲離散也。


④死,孤陰無陽也。


【按】無下利,未傳太陰。波及心臟,為少陰並於厥陰。四逆,脈細欲絕者,與

當歸

四逆湯尚可治。但若脈不至,不但血不足,心力亦大衰,尤其不煩但躁,死在頃刻也。




第299條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釋】少陰病六七日,已傳入厥陰,若氣促而息高者,為氣脫於上。此大凶侯,主死。


【注】①少陰病六七日,傳半表半里厥陰之期。


②息高者,呼吸短促而聲音很高。氣息出入全在胸上位,吸淺呼急,形容呼吸困難,竭盡全力的狀態,為氣脫於上的凶候,故主死。


【按】此亦為少陰並於厥陰之死狀。上條為心衰,本條為氣脫。兩條均無太陰病特徵,故知系少陰厥陰並病也。




第300條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卧,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卧寐者,死。




【釋】脈微細,但欲寐,為少陰病本有的脈和證。始得之病在表,宜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

。微細之脈見於沉,可知為寒飲在里。汗出不煩者,暗示原來還有發熱心煩,因過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

,汗後表解而煩亦去也。寒飲未除,故自欲吐。太陰病的為證漸顯,急與

附子

湯溫中逐飲或可得治。待至五六日,終因胃虛無力收攝而自下利。復煩躁,以至不得寐者,是生機欲息,難得暫安之象,故終不免於死。


【按】少陰病本虛,若里有水飲,勢必轉屬太陰。其過程由漸至著,先有自欲吐,而後自利、煩躁不得卧。通過這條正告醫者,要知防微杜漸也。學者宜與後之

麻黃附子細辛湯

附子

湯、四逆湯條互參而細研之。


【注】①微細,少陰脈。但欲卧,少陰證。脈不浮而見沉者,里有寒飲。此少陰病里有水飲者也。


②此亡陽激動里飲的反映。少陰病始得之,有發熱而煩者(參見306、309)。服藥後,得微汗而熱除煩去,以有里飲,雖熱除煩去而病未已,反自欲吐。脈沉為寒飲在里的確證,此少陰並於太陰之始也。從另一個角度看,不煩為無熱擾,反映氣已不足。汗出促使陽熱欲息,不是好現象。


③至五六日,或因誤治,或因未治,或因人甚虛,終於並發太陰下利,乃至煩躁,既不得卧又不得寐,此正不勝邪,生機欲息之象,故死。


【按】少陰病傳里為里陰證(太陰病)或半表半里的陰證(厥陰病),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以上六條均為少陰轉屬太陰或厥陰的死證,確屬危險凶殆,學者宜細觀熟記。吐利為表證傳里的見證,宜把握陰陽屬性。又陰性病入里時傳變迅速,不可等閑觀之。




小結


自開始至此,可作為少陰病篇的總論。少陰病與太陽病同在表位而陰陽兩種不同的證,歷來注家誤於經絡名稱,不承認少陰病亦屬表,但以上有三條論述少陰病不可發汗,如不是病在表,列這些禁汗條豈不是廢話。少陰病本虛,維持在表的時間甚短,二三日即常傳里或半表半里,傳里多屬太陰,傳半表半里多屬厥陰。此與太陽病傳里多屬陽明,傳半表半里多屬少陽者正好相反。少陰病在表本無死證,其死證均於太陰或厥陰時見之,最後諸條乃其例也。具體證治論述於後。




第301條


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釋】少陰病以不發熱為常,始得之病在表,脈亦不當沉。今反發熱而脈沉,發熱為邪在表,沉為寒飲在里,故以解表而兼溫中逐飲的

麻黃附子細辛湯

主之。


【按】太陽篇謂「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故少陰病以不發熱為常。脈沉主里有寒飲,本不宜發汗,今以始得之反發熱,則表邪明顯,故以兩解表裡的

麻黃附子細辛湯

主之。《金貴》曰:脈得諸沉,當責有水。水在里者,熱反外郁,此少陰病始得之所以反發熱脈沉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

,解表兼逐飲也。


【注】①反發熱脈沉中間不當斷句。反字貫徹發熱脈沉兩者。少陰病本虛,以不發熱為常。病在表,脈當見浮,發熱、脈沉均不尋常,故曰反。脈沉,當責里有水飲。反發熱的原因有二:一是邪在表,其人抗病能力較強;二是里有水飲。此亦同表陽證邪在表、里有水飲者,單純發汗不但表邪不去,且激動里飲而生變證,小青龍湯證即其例也。不管是表陽證,還是表陰證里有水飲者,必須解表逐飲同時實施。若是表陽證,先解表後逐飲,即有變證,尚容時調整方證。若表陰證,解表逐飲分步治之則不可輕視也,


必須同治。蓋虛寒之人里有水飲,並於里則轉太陰病之下利也。


②得少陰病的人本來就虛(津虛血少),即使用發汗藥解表,也得減輕

麻黃

的用量以小發其汗,且必加亢奮葯。若里有水飲,必加逐飲葯以兩解表裡。本方

附子

細辛

正為此而設,故曰「

麻黃附子細辛湯

」主之。


【按】本條為少陰病兼里有水飲者,乃變治方劑,下條才是少陰病的正治方劑。




第302條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發微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釋】少陰病得之兩三日,以不傳里而無里證為常,宜

麻黃

附子

甘草

湯微發汗以解表。


【按】二三日無里證,說明少陰證本是表證。以其本虛,維持在表的時間甚短,四五日即常傳里,並發嘔吐下利的太陰病。若胃氣衰敗,則死也。外感而現少陰病,宜抓緊時間治療,稍有疏忽,極易轉屬太陰或厥陰而致死。




由上條脈沉而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

可知,本條脈不沉。本方為少陰病發汗主方,亦即傷寒無汗者的發汗劑。若中風汗自出的少陰病,當於

桂枝

附子

湯類求之,已詳於太陽病篇,故不重出。本條告人少陰病本是表證,以其多虛,傳變較速,很快傳里或半表半里,因此把少陰病看成里證是不對的。


【注】①少陰病津虛血少,即使發汗亦不可大汗,同時應加亢奮葯。

麻黃

附子

甘草

湯乃治少陰病的基礎方(主方),與太陽病發汗有

麻黃

甘草

湯、

桂枝

甘草

湯一樣。太陽篇21條「其人惡風,汗漏不止」,以

桂枝

附子

湯治之,其實也是少陰病,前後互參自明。


②病仍在表,故可微發汗解之。若病以傳里,並發太陰病,則不可再用汗法,急當救里矣。此為定法,需切記。(可與93條注互參)


【按】由此可知,少陰病脈微細當為浮而微細,因浮以應表也。




第303條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黃連啊膠湯主之。


【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安卧入睡者,病已傳半表半里而為少陰少陽並病,故作虛煩,宜

黃連

阿膠

湯主之。


【按】少陰病傳半表半里,以厥陰為常,然亦間有傳少陽者,今於二三日以上轉屬少陽。以其本虛,上焦復有熱故使心中煩,不得眠也,

黃連

阿膠

湯主之。


【注】①二三日以上,指四五日或五六日言,為內傳之期。


②心中煩,乃上焦胸中有熱擾。不得卧,乃血虛煩甚,不得安卧入睡也。

梔子

豉湯證是下后里已不實,但有熱擾心胸,為虛煩不得眠,不是真正的虛煩,而是偏於熱也。本方證則是真正的虛證,又有熱擾心胸,可見是真虛煩不得眠也。


③病由少陰表證傳半表半里,因虛而有熱,即使傳少陽也不顯

柴胡

證。這與由太陽傳少陽常顯

柴胡

證者顯然有別,故以

黃連

阿膠

湯主之。


【胡老按】久利或下利腹痛、便膿血、血便、咯血以及吐血等諸失血證,凡心中煩不得眠者,用本方均有驗。本方治心中煩不得卧,頗似

梔子

豉湯證,但本方偏於治虛煩不眠兼有以上諸血證者,

梔子

豉湯則無此功效。


【按】本方證為少陽方證,而非少陰方證。冠以少陰病,乃始得之的為證。




第304條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釋】里有寒則口中和,胃中有飲,則背惡寒。少陰病一二日即見此候,急當溫中逐飲,緩則必並於太陰而吐利也,故當灸之,並以

附子

湯主之。


【按】《金貴》「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少陰病本虛,得之一二日尚未傳里,但口中和,背惡寒,里寒有飲,法當溫中以救里,止吐利於未萌,此良工治未病手段至於灸何穴,書中沒有明文,諸家有謂膈關(第七椎下兩旁三寸陷中)及關元穴(腹中線任脈臍下三寸),存以待證。


【注】①得之一二日,且不見吐利之證,此尚未傳里也。


②口中和,指口不幹,不苦無黃苔等,是虛寒的標誌。背惡寒,是胃有停飲,比一般惡寒重。少陰病見此證,若不早治,必傳太陰為防傳變,溫中去飲正當其時,防患於未然也。


③本證不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

者,以表證不明顯,亦不發熱之故。白虎湯證亦可有背惡寒,但其證口舌乾燥,本證則口中和,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點。


【按】本方較真武湯增加了

附子

的用量,以無吐,去

生薑

,加

人蔘

健胃補虛,防病傳里。主證和組方均有別也。


本方術附合用,共走皮中以逐水氣,為治濕痹的要葯,根據需要可以加

茯苓

。若去

人蔘

,留芍藥以緩攣急,可治關節痹痛。




第305條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釋】中氣內虛則手足寒,有水氣則脈沉。身體疼,關節痛,知為濕痹而無關外邪,當屬太陰虛寒證,故以

附子

湯主之。


【注】①身體痛、骨節疼屬表證,形似外邪,雖冠以少陰病,但有無少陰病的其他脈證,故實非少陰病也。以身體骨節疼痛為主要表現者屬痹症。


②手足寒,是因中氣內虛、胃氣不振。脈沉,為寒飲在里之應。體痛、骨節痛,為寒濕之痹。


③寒濕在里而有身痛、骨節疼痛,雖無下利、嘔吐,亦當屬太陰虛寒證。治之之法,不應解外而應溫中逐飲,故以

附子

湯主之。


【按】

麻黃附子細辛湯

證亦有脈沉,也是內有水飲,因而(反)發熱,說明表邪重,故用小汗法以解表。本方證手足寒,里虛已反映出來,故屬太陰,即不得小發其汗,亦不亦四逆輩,用

附子

湯溫中健胃去飲,以除寒濕痹痛也。


另外,風寒濕邪和而為痹,尤以關節痛為常見,並且常以表證的形式表現出來,或太陽或少陰,臨證需分陰陽以治之。寒濕痹痛而脈沉者多屬本方證,尤以下肢拘急、屈伸不利者更驗。




第306條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釋】少陰病轉屬太陰,下利便膿血久不止者,宜溫中止利,桃花湯主之。


【按】下利便膿血,即今之痢疾的黏液膿血便。若脈微乳沉細而無里急後重,滑泄不止者,可與本方止之。若脈滑數而里急後重,多屬實熱,非溫澀所宜,不可輕試本方。


【注】①此當有少陰病的脈微細、但欲寐,而又下利、便膿血,是少陰病傳里而轉屬太陰的虛寒下利。便膿血是下利日久,寒濕浸淫大腸,以至滑脫經久不愈,故下利不止。無熱象,應不渴而口中和。


②這種下利宜溫中固脫,故以本方主之。陽性病之下利,因正氣不衰或里實,故一般有里急後重,萬不可上來即用止瀉藥,使毒素潛伏於體內留下後患。


【按】臨床用本方的機會很少。本條為證不全,應與下條互參。




第307條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釋】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常傳里轉屬太陰,其腹痛、下利不止、小便不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按】此承上條而詳申其證也。以上兩條均指脈微細、但欲寐的少陰病並於太陰,便膿血下利不止,即所謂陰證下利,故以溫中固脫的桃花湯治之。


【注】①少陰轉屬太陰,里有寒則腹痛。里虛寒,水谷不別,水不走前陰而入腸道,故小便不利而下利不止。若下利不止,津水傷,亦可使小便不利。二者互為因果,均可造成虛脫。


②虛寒陰證的下利急需固脫止利,故仍以桃花湯主之。




第308條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釋】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除以溫中固脫的桃花湯主之外,亦可用針刺輔助治療。刺何穴,如何刺,書中無明文。


【按】可刺,乃可用針灸之法作輔助治療。愚以為用灸法輔助之更妥。不管針灸還是湯藥治療,此等下利萬不可用苦寒之法。




第309條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燥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這個吳茱萸湯以吐為主呀,吐的厲害,這個吳茱萸湯證候我遇到多了,真是這個樣子,以前我有個鄰居呀,一看這個病,一點也起不來,就是吐,同時頭暈厲害,

就是先前講的那個水飲上沖的那個暈,頭眩暈的厲害,他說不時時自冒,

與那個病是一樣的,手足逆冷,他一吃藥就好了,我就給他吃這個吳茱萸湯,他這一次給記住了,一看病呀就找我說「我還吃那個辣葯」,這個方子

又苦又辣,辣的很

所以這個雖然說是吐利,利並不厲害,以吐為主的,當然他裡頭的水多,它既吐,下邊也利,不是一點也不利,同時手足厥冷,這個氣沖的厲害,手足厥冷不一定是胃氣全敗了,你得看情形,那麼假設胃氣敗,他手足厥冷,那麼頭前的就是的,肢燥,燥煩,不得安寧,那個始終是那樣的。

那麼這個手足厥冷,他這個氣往上,這個水氣沖逆的太厲害了,這個

胸中的大氣受阻礙

,他手足也逆冷,這個用吳茱萸湯,我常用,不但治這種病,而且在

臨床上西醫說的美尼氏綜合病的頭暈

,這個方劑很多呀,他只是暈得厲害又吐,那準是吳茱萸湯證,這個方子非常好使,這個方子他是個

溫中健胃祛水

這個吳茱萸湯專治水氣上沖

,可這些葯是大溫大熱,真正有熱可不行,你像咱們柴胡劑那個,那個嘔,那不行,那吃了就壞了,陽明篇里有嘛,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那就是屬上焦也,那就是柴胡證,所以說真正有熱的嘔,越吃嘔越厲害,在這個太陽篇里有,那麼這一段呢,它在少陰里也擱了,因為少陰篇經常的有嘔吐下利,這是一個危險的證候,這一個並發太陰病,但是也有似是而非的,那麼這個就是,這個當然也是中虛有飲,這肯定的,那麼這個不是說的這個,是煩燥欲死,象,要死之證,這是沖那節說的,這種病很多,這個病不要緊的,今天就講到這了。……少陰病,少陰篇你好好看看,這一篇最不好懂,他這個文字也有關係,你看這二段,他一個煩燥與這個燥煩,它都擱在這個地方了,它容易誤解的,那麼吐逆,手足逆冷,燥煩則死,為什麼還要治呢?一般說這個病與那個是絕然不同,這個不是個重病,這個不是說那個煩燥欲死的,……




第310條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雖然也冒一個「少陰病」呀,這裡它是少陰病傳入半表半里而發為少陽病,心煩、胸滿、咽痛這都是熱上炎的一個

證侯

呀,可見下利也是熱利,而不是寒利,不是虛寒的下利,它用豬膚湯主之,豬膚這個葯就是用豬皮一味,這個葯潤燥解熱,它是去熱不是去寒的,它又加白蜜,凡是甜葯都能夠緩痛,加白密就治嗓子痛,這裡加白粉,

白粉就是米粉

,這是以治胃,養胃的法子,這個病很輕,這個主要的是往下講咽痛,那麼這個病就是這個少陽病呀以傳厥陰太陰為常,但是也有兼傳陽明,陽明少陽也,這一段呢,它是傳少陽,他也是表證,所以表證傳里,可以為陽明證,也可以為里陰證,太陽以傳陽明、少陽為常,也兼有傳太陰和厥陰的,一樣,這個陰陽兩種病呀,陰病以傳陰為常,因為它虛,根本就虛,所以傳里以傳太陰和厥陰為常,也有傳少陽、陽明的。這個書上也是這樣的,這就是其間的一個例子了。




第311條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這裡也是,少陰病這咽痛呀,大概古人把它擱在少陰篇里他有用意的,臨床上扁桃體發炎我們常遇到的,這種病來呀都帶著感冒,也是開始發熱怕冷,

那麼咽痛呢,輕的沒關係,重的不能發汗,忌發汗,發汗封喉嘛,總之要用清涼解熱的法子,所以擱在少陰篇裡頭有用意的,擱在太陽篇裡頭,容易當太陽病發汗,少陰病發汗的機會不太多,按理說應擱在少陽

篇裡頭,

這個口苦咽干目眩呀,眼暈耳聾,都屬於少陽,是孔竅的病都應該屬於少陽,那麼這個書呢它擱在少陰篇裡頭,是不是原書就這樣子,還是王叔和弄到這裡,我們都不知道,

但是我們要知道,就是有少陰病的外觀,也是少陰病里傳少陽而發生咽痛,可以這樣理解,那麼一般的咽痛呀,

都是指的一側局部痛,後面的「咽中痛」,整個嗓子都痛

,那是重的,這個局部咽痛就是咱們平時說的這個一側紅腫呀,就是扁桃體發炎這類的疾病,輕的話,就是甘草湯就行,就是甘草一味,甘草,要是生甘草,它也解熱解毒止痛,要是重一點的,要是紅腫輕,吃甘草湯是可以好的,那麼腫的厲害一點,吃甘草湯不行再加桔梗,桔梗這個葯呀,它有利於咽痛,後世說它開脾,就是脾氣,不對的,

它這個葯就是一個排痰排膿,嗓子要是痛又覺得這個地方不利落,可以加桔梗,這是輕症,要是重症呀,只是用桔梗湯也是不行的,桔梗就是甘草加桔梗。




咱們一般在臨床臨床上治這個扁桃體發炎呀,常用這個,常用小柴胡湯加石膏,加桔梗,小柴胡湯裡面就是甘草嘛,很好使,但是特別重的,如果是扁桃體化膿的,那就不行了,就是小柴胡加石膏合用桔梗湯,是不行的,那就得想法子用增液湯這類的,就是白虎增液,或者用玉女煎這類的方子,加上馬勃呀,或者其它的祛痰治嗓子痛的葯都可以的,這是我們經常見的病,這是都說治這個。




它凡是咽痛呀都是說局部,很輕,所以用甘草湯類的,甘草湯不好用甘草桔梗湯,甘草湯就一味二兩,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就是分二次服,二兩就是六錢,分二次,就是一次三錢,平時用量就是三四錢,現在用克計算就是10克12克的樣子就行了,桔梗湯呢就是甘草加桔梗,這個量更較輕,甘草還是那麼重,桔梗輕,桔梗為甘草的一半,也就是甘草各三錢,桔梗就是一錢半。




第312條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這個就重了,這個咽中,就是整個嗓子,而且生瘡,就是有潰破的地方,那麼這個就是進一步的化膿之後了,不能語言,這個重的很,他這個不能語言有幾種,一種是疼的厲害,一種是粘痰呀膠著嗓子這個地方,吞吐不出,這個嗓子疼得的厲害,所以聲不出,苦酒湯主之,這個法子挺妙呀,這個半夏這個葯,在古人說是下氣治咽痛,它這個以半夏為主的,它擱十四枚,就是重用這個半夏,雞子,就用雞子清,把黃去了,它這個煎法也挺別緻,黃去了,蛋清仍擱在雞蛋殼裡頭,然後它底下有說法,右二味以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它是什麼意思呢?它就是在雞蛋殼裡頭擱上苦酒,即是醋,那裡頭還有蛋清,連雞蛋清帶苦酒,然後半夏也擱在裡頭,它那個古人利用這個當時的情景,它也是個秘方,大概古人也有個說法,那個刀後頭都有一個環,那時候古人有腰刀,後頭有一個把,把上有一個圓的,為綁一個綢子或者布希么的,它那雞蛋正好擱那裡頭,掉不下去,它那環也不大,然後再擱在火上,它就是利用這個雞蛋殼,令三沸,要時間長了,雞蛋殼就糊了,所以一看開三開就行了,把這個滓子不要了,少少含咽之,它少少含咽也有用意的,讓這個葯久久的在嗓子處存在,咱們吃六神丸也是一樣的,六神丸也不能一下子咽下去,要含著,那麼它要你少少含著,在嗓子地方一點一點潤,不差,更作三劑,假設吃一次,都是這個做法,不好,可以連續這麼作,吃它三劑,大概可以好的,這個雞子清這個葯呀,它是……的,咱們以前唱戲的人都知道,

嗓子不好,他在後台喝雞蛋清,馬上嗓子就痛快,所以這個方子很妙,它這個醋是收斂,斂瘡瘍,這個較比以前的嗓子是重。




第313條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它都大量用半夏,那麼這個呢,它是外有風邪,所以它用桂枝甘草湯的基礎呀,加半夏,那麼這類的嗓子疼呀,這都是特別凶,它也寫個咽中痛,它不是用咽痛呀,全嗓子都疼,這個古人把這類的嗓子疼呀叫纏喉風,這在現在不常見,這個說死人就死人的,這個喉腫的厲害,這個相當的凶,所以這個它也有外證,不是沒有的,所以它用桂枝甘草湯它也是解外,同時用大量的半夏,來治這個嗓子疼痛,這個半夏治咽痛,是古人說的,這個桂枝也治咽痛呀,桂枝這個葯呀,你們看一看神農本草經里有,治喉痹,所以桂枝這個葯也止痛,所以身疼痛沒有不用桂枝的嗎?它也治喉痹這種痛,那麼這個葯現在很少有人用了,遇到嗓子疼呀,大概都是在解熱這方面,滋陰解熱這方面下手,但是有這種病我認為還是要用這個方子還是能好的,它說這三味呀,等分,各別搗篩已,就是要搗碎篩細的意思,合治之,然後擱在一起,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也是少少咽服,半夏有毒,不當散服,是指生半夏了,生半夏是有毒的,現在咱們的半夏都是制的,也有拿姜制的,也有礬制的,用姜制是最好了,與生半夏差不多,但是毒性沒有了,那麼以前呀,咽痛都出這些方子,我們要是治咽痛呢,頭前那二個小方子常用的,這個咽痛生瘡用這個苦酒湯,這個我試驗過,就是這個人嗓子痛,聲不出,的確的效,後面這個我沒用過,但是嗓子痛以後邊二個為最重。




第314條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這個少陰病下利,這就要跟頭前講的太陽陽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湯主之是一個道理,那個必下利不是說太陽陽明合病必定下利,不是這麼個解釋,這個書內面有很多內容,這種話,例如桂枝湯證,頭痛者必衄與這個太陽陽明合病必下利是一樣的,它是沖著方劑上說的,說太陽陽明合病,怎麼個合病呢,必須有太陰病,同時有下利,必須得這樣,沒有下利,那太陽、陽明證候多呀,不一定下利,必須有下利才能用葛根湯主之,象我們說頭痛,不是說凡頭痛就要鼻衄的,如果頭痛而鼻衄者仍用桂枝湯,因為桂枝的應用呀,全是在津液喪失之後,如自汗呀,時汗出呀,鼻衄也喪失津液,桂枝湯是甘溫養胃益氣的作用。那麼這裡說的,與那個葛根湯是一致的,少陰病同時有下利,少陰病也是表證,這個下利以表證出現,這個病還是要欲表解的一種反應呀,所以用白通湯主之。




那麼白通湯是什麼葯呢,你看這個方劑就知道了,蔥白四莖,四根蔥白是很大的分量呀,乾薑一兩,附

子一枚,蔥白是個發汗藥,辛溫發汗,那麼擱上這個溫中,亢奮機能的葯呀,乾薑附子是大熱的葯,它是有陰證的,跟我們頭前講的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這個一樣,這也是少陰病的發汗的一個方劑,由於乾薑附子溫中都有治下利的作用,所以它用這個發汗,發少陰的表證之汗,這個利當自止,這跟葛根湯治太陽陽明合病是一個手段,那麼我們遇到下利呀,又有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與太陽陽明合病,必下利而用葛根湯,都是一樣的。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下利,如果有表證,要是現無汗脈浮緊的這種情況,用葛根湯,如果汗出脈弱,那就要用桂枝湯,如果現像陰證的這種情況,脈反而微細,當然也有表證存在呀,就用白通湯,但是下利沒有表證,那千萬不可用白通湯,

所以中醫就是講辨證,不是說發汗能治下利,下利而以表證出現者,那你就要發汗,所以這個方劑呀是個發汗的方子,因為這個豆豉加上蔥則發汗,如蔥豉湯,一般的解表,這是千金里的方子,我們家鄉常這樣,就用點蔥,用點姜,擱點紅糖等,感冒就拿這煎一煎,喝了就好了。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我們為什麼講這麼詳細呢,就是為了下面這一段,你們好好看看下面這一段。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烏髮,而是。。。每天一把效果驚人




這種茶調理人體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七成疾病與情緒有關,養生請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壯漢上火多實,情種上火多虛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