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妝為什麼看起來很富貴

唐妝為什麼看起來很富貴

文化菌說:

你知道唐代女子用什麼化妝嗎?

她們又怎麼化妝?

化什麼樣的妝?

盛唐時的長安是世界的潮流中心,一千多年前的長安,聚集了中國最美的女人。美的潮流因大唐美人的環肥燕瘦而牽動世界,鉛華、胭脂、眉黛、花鈿、口脂——-這些看似陌生卻又詩意的名字,是中國古典女人獨有的化妝品,風靡盛唐,傳世千年。

唐代詩人李賀在《惱公》中這樣描寫了唐代女性早晨化妝的情景:

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

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

這四句五言詩,道出了唐代女子的化妝步驟,唇妝、眉妝必不可少,還要在臉上製造一對假靨。唐代女子用什麼化妝?怎樣化妝?化什麼樣的妝呢?

如同現代女性化妝先要塗抹粉底一樣,古代女子化妝的第一步便是敷粉。不過她們可沒有現代如此細膩的粉底液,古代女子敷的是鉛粉,古稱粉錫或鉛華。王建在《富詞》中這樣描寫女子「卸妝」後的情景:

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紅泥。

洗臉之後的水,已經如泥水一般了,可以想像古代女子的粉妝之厚,對搽粉之執著。

這種鉛粉的起源有很多,《博物志》中說是商紂王發明了燒鉛錫煉粉,讓后妃敷面修飾儀容。從古籍記載中來看,所謂鉛粉,實際上包括了鉛、錫、鋁、鋅等多種化學元素。古代女性的妝粉還出現過很多種類,唐代宮人以細粟米加入西域香料製成迎蝶粉,也做粉底之用。

說到粉妝,塗抹胭脂也是古代女子妝容的必需步驟。以紅色脂膏塗抹面頰,笑帶春風,面如桃花,有酒暈妝、飛霞妝、血暈妝、桃花妝等眾多名目。盛唐時有著不同尋常的潮流,女子還在太陽穴處用胭脂描斜紅——工整的形狀如弦月,繁雜者狀如傷痕,甚至還用胭脂點染出血跡模樣。

看唐代女性畫作,無論是《簪花仕女圖》,還是《弈棋仕女圖》,畫中女子的臉頰都異常紅潤,濃重誇張的胭脂粉妝讓觀者以為這只是畫中的體現。然而事實正好相反。專門研究中國古典美妝的孟暉老師認為,在盛唐那個活躍的年代,豐腴的胭紅臉頰就是美的代表,是那個時代的時尚潮流。

除了紅粉,還有額黃,又稱鴉黃,這種底妝是在額間塗上黃色。這種化妝方式起源於南北期,在唐朝盛行。據《中國歷代婦女妝飾》中記:這種妝飾的產生,與佛教的流行有一定關係。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進入盛期,一些婦女從塗金的佛像上受到啟發,將額頭塗成黃色,漸成風習。唐朝額黃之風盛行,李商隱也寫道:

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

唐代的美,可以從唐朝的畫作上探尋一二。《簪花仕女圖》猶如一張唐代「時尚」女性的海報,讓那個時代的標緻美感躍然於紙上。

五位仕女高髻簪花、暈淡眉目,露胸披紗、豐頤厚體的風貌,突出反映了唐代仕女形象的時代特徵。幾位仕女,乍看近似,實際各有特點。仔細端詳她們的妝容,會發現她們的眉毛各有特色,但卻都形狀誇張,顯然是在天然眉形的基礎上精心打造的。

孟暉在《花間十六聲》中寫道,《簪花仕女圖》中的仕女形象反映了晚唐興起的一種怪風氣:開額。那個時代的女人把高高的額頭視為一種時尚潮流,她們「拓廣額頭,再把眉毛全部剃光,正好騰出一片寬闊的舞台,由一對描畫出來的奇特眉影大唱主角」。

唐代美似乎都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了那寬廣的額頭和那一對濃密翩然的眉毛上。《全唐詩》中趙鸞鸞有一首《柳眉》,這樣寫道:

彎彎柳葉愁邊戲,湛湛菱花照處頻。

嫵媚不煩螺子黛,春山畫出自精神。

古時的女人們是用什麼畫眉毛的呢?我們從小就學習古詩文,對「黛」這個字一點兒也不陌生。從「六宮粉黛無顏色」,到《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我們都知道它是一個跟女子美麗容顏有關的辭彙。

其實,古代女人畫眉的材料就是「黛」,雖然隨著朝代的演變女性使用的材料會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的便是這一個「黛」。從最初的用石頭畫眉的天然石黛,到唐朝興起的用蘇方木做的人工石黛,再到由西域傳來的青黑色顏料「青黛」,以及用墨描畫可以留下「性感」眉痕的「墨黛」,中國古代女性總在探尋著可以把雙眉完美展現的方法。

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女性似乎把心血都花費在了那一雙「柳葉」上,因為對於五官相對平淡的中國古典女性,雙眉的描畫是多麼的重要。「黛眉」可以說是提振整個臉龐的利器,美麗的眉毛,就是一個美人的標籤。

明清時代,女性使用胭脂塗嘴唇,我們在影視劇中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女子於梳妝鏡前,執一殷紅胭脂片,雙唇上下含住,一點朱唇便躍然眼前。但是在一千多年前,女人用的口紅更接近今天的唇膏形式,叫作「口脂」。北朝的「唇脂」與擦臉油「面脂」一樣,用牛髓或牛脂製作,因此是油脂狀的。到了唐代,口脂的基本原料變成了蠟。

有意思的是,唐宋時期,口脂也是男士的必要保養、美容用品。每年臘日這一天,唐朝皇帝都要向一些重要大臣賞賜應節禮物,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就是面脂和口脂。杜甫《臘日》詩即云:

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唐朝皇帝賞賜口脂,顯然是把它當作一種冬天的護唇用品,特別是把它賞賜給軍人,讓將士們在冬天可以防止嘴唇皸裂。

在口脂里加入一些帶顏色的草,便可製成各色口脂,供女性使用。煎紫草而成的「紫口脂」,便是女性專用的口紅。唐朝女性對口脂的喜愛程度可以從《唐書·百官志》中看到:

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

這裡寫到用雕花象牙筒來盛口脂,可見口脂在當時諸多化妝品中有著多麼珍貴的地位。

唐朝女性化唇妝時也有那個時代的特點,主要以點絳唇為主,唇形適當縮小,看起來圓潤飽滿。櫻桃小口,嬌艷欲滴,光看「點絳唇」這三個字就仿若伊人蒞臨眼前。

口脂還有著奇異的香氣,連現代的口紅都難以比擬。北朝時代,口脂中要加丁香、藿香二味香料;到了唐朝,則時興甲煎口脂,即用十四味昂貴的進口香料煎制配料,加入口脂中。

花袍白馬不歸來,濃蛾疊柳香唇醉。

李賀詩中描繪唇香可以醉人,這芬馥蘭膏的沁人香芬不禁令我們也心馳神往。

落英繽紛的唐妝,美哉。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故宮欽點,蔡瀾探訪,這清廷古方傳承三代,究竟好吃到什麼境界?
原來——不夠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