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腳麻是怎麼回事?原因可能是這6個!
北方血管病醫院熱線
點擊可查看大圖
生活中,如果坐著時間過長、不正確睡姿、如廁蹲久了等這些情況,都可導致手腳發麻。
除此之外,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很容易得很多的疾病,有一些老年人也常常會手腳麻木,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
那麼腳麻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1
血液迴流受阻
多數人坐在椅子上會習慣性的翹起二郎腿,或者當我們坐久或坐的姿勢不好,都很容易使腿部出現麻木的感覺,經過活動可自行緩解。
因為當血管受到壓迫時,血管供應肢體部分缺血,引起麻木。
2
糖尿病併發症
如果手腳沒有受到壓迫而出現經常性的麻木的話,這是就要想想是否是糖尿病引起的。
患有糖尿病的人,體內的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和神經,使之出現手腳發涼、麻木,有緊繃感,像套個袖套或者襪子一樣綁著了,或者像「螞蟻爬一樣」的感覺,這些感覺都屬於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早期癥狀。
嚴重時,還會出現走路腳疼、跛行、走路不穩等運動障礙。特別是晚上睡覺時,疼痛感會加重,腿就像被鋸子鋸一樣,產生鑽心般的疼痛感。有時候正睡著的時候,會突然被腿疼給驚醒,然後徹夜難眠。
一般來講,下肢會比上肢嚴重,如果患者已經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肥胖,也應考慮糖尿病的可能。
3
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全身性的血管疾病,由於老年人機體代謝減慢,血管脆性增加,血液代謝減慢,粘稠度增加,所以發病率較高。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早期會出現肢體麻木,發涼等癥狀,此時患者皮膚溫度較低,色澤較蒼白,足背或脛後動脈搏動減。
患有腦動脈硬化的人,會出現大腦供血不足的情況,它進一步還會導致中樞功能發生障礙,從而使得單側上下肢或半身發麻,或出現短暫性的頭痛或眩暈,一般久蹲起身後這種發暈發麻現象更明顯。
4
藥物副作用
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的人會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其中磺胺、痢特靈、呋喃唑酮、氧氟沙星等抗菌葯,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葯和長春他辛等化療葯,在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的情況下,可能誘發神經末梢炎,引起肢體麻木。
而這種麻木通常是由手足開始,而後逐漸向上蔓延,並常伴有感覺過敏或感覺異常,因而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嚴格控制劑量。
5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使坐骨神經受到壓迫,而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它的通路是沿著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一直到足外側。
因此,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容易出現腳麻,大多還會伴有腰疼、腿疼等。還有一些患者表現為時而左腳發麻,時而右腳發麻,這類人多屬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
6
營養不良
長時間胃腸道功能紊亂,攝食減少,會造成機體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特別是缺乏B族維生素,會導致營養與代謝功能阻礙和神經傳導速度減緩,引起末梢神經炎和神經根病變,造成手足麻木。老年人平時需要加強飲食調理,做到飲食易消化,促進吸收。


TAG:北方血管病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