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中的三藏有哪些意義 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如唐玄奘稱唐三藏

佛教中的三藏有哪些意義 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如唐玄奘稱唐三藏

三藏(佛教解釋)

三藏,又作三法藏。藏,梵語pit!aka,意謂容器、穀倉、籠等。印度佛教聖典之三種分類為:經藏、律藏、論藏。

三藏解釋

梵語

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四述求品載,藏,『攝』之義,即總攝一切所應知之意。若依覺音之說,則藏為『諳記』之義,即以諳誦之法而師徒口傳。另據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卷中載,藏為『器』之義,即容受所應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眾部與其他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雜藏(本生因緣等),犢子部另加咒藏(真言、)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與菩薩藏,大眾部之一說部另加雜集藏與禁咒藏,成實論加上雜藏與菩薩藏,六波羅蜜經加上般若波羅蜜多藏與陀羅尼藏,五者合稱五藏。此外,經藏與律藏二者,或聲聞藏與菩薩藏兩者,並稱為二藏。

經藏

(梵su^tra^nta -pit!aka ,巴sutta-pit!aka ),音譯素怛纜藏、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皆屬於經部類。

律藏

(梵vinaya -pit!aka ,巴同),音譯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譯調伏藏。佛所制定之律儀,能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部類

論藏

(梵abhidharma -pit!aka ,巴abhidhamma-pit!aka ),音譯阿毗達磨藏、阿毗曇藏,意譯作對法藏。對佛典經義加以論議,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而後人以殊勝之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論藏又稱論部,與摩呾理迦(或摩得勒伽,梵ma^tr!ka^ ,巴ma^tika^ ,意譯作本母、論母)、優波提舍(梵upades/a ,巴upadesa ,意譯作論議)具有密切之關係。

據大毗婆沙論卷一載,三藏之所顯與等流等各異,經藏乃次第之所顯,律藏為緣起之所顯,論藏為性相之所顯;經藏為力之等流,律藏為大悲之等流,論藏為無畏之等流;經藏系種種雜說,律藏系講說諸學處,論藏則分別諸法之自相與共相。

引證解釋

佛教經典的總稱。分經、律、論三部分。經,總說根本教義;律,記述戒規威儀;論,闡明經義。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如唐玄奘稱唐三藏。

南朝·梁·沉約《內典序》:「義隱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窺。」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而至於席。」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三一章:「他近幾年來持律極嚴,更加精研經、論,想在生前做一個三藏具足的和尚。」

立三藏原因

大乘莊嚴經論卷四亦舉出設立三藏之九種原因,即:

(一)為對治疑惑,故設立修多羅。(二)為對治受用之二邊,即令遠離樂行之邊、苦行之邊,故設立毗尼。(三)為對治自心之見取,故設立阿毗曇。(四)為說三學,故設立修多羅。(五)為成就戒學、心學,故設立毗尼。(六)為成就慧學,故設立阿毗曇。(七)為講說法及義,故設立修多羅。(八)為成就法及義,故設立毗尼。(九)為通達法及義,故設立阿毗曇。

釋氏要覽卷中亦援引阿毗達磨集論之說,謂經藏乃用以對治疑煩惱,律藏對治受用二邊之隨煩惱,論藏對治自見取執之隨煩惱。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於三毒,而謂律藏可斷除貪慾,經藏可斷除嗔恙,論藏可斷除愚痴。

有關三藏之次第,迄無定論,或謂若就三藏結集之先後而言,則其次第為經、律、論;若就行修之順序而言,則為律、經、論。

若將此三藏配於三學,則經相當於定學、律相當於戒學、論相當于慧學。同時,經亦包含戒、定、慧三學,律包含戒、定二學,論唯包含慧學。其他尚有由各方面立三藏之別者。原來三藏系指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之聖典,亦即小乘之三藏教(藏教),其後此語為大乘所引用,三藏遂有下乘(聲聞乘)與上乘(菩薩乘)之別,合此即成為『六藏』。

凡是以經立宗者,如華嚴宗、凈土宗、密宗、日本日蓮宗等,皆稱為經宗;以律立宗者為律宗,如我國南山律宗;以論立宗者為論宗,如俱舍宗、成實宗、三論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別稱為經師、律師或論師。造論弘揚佛教者,稱為論主或論師。精通三藏之法師稱為三藏法師、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單稱三藏。在我國,三藏之翻譯家亦稱三藏,例如稱玄奘三藏、真諦三藏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誦律卷六十、分別功德論卷一、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一、唐譯攝大乘論釋卷一、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

(二)分別為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人所說之教法,即聲聞藏、緣覺藏、菩薩藏,合三者亦稱三藏。(一)聲聞藏,詮釋聲聞之理行果。(二)緣覺藏,又作辟支佛藏,詮釋緣覺之理行果。(三)菩薩藏,詮釋菩薩之理行果。[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卷中三藏品、阿闍世王經卷下、入大乘論卷上、大乘義章卷一、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

(三)日本凈土真宗,對凈土三部經所說之教法(法門),亦稱三藏。據『教行信證』一書之說,此三者即福智藏、福德藏、功德藏。(一)『福智藏』意即圓滿成就智慧與福德二種莊嚴,乃指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從而謂開顯大無量壽經所說弘願真實之第十八願之教。(二)『福德藏』即觀無量壽經所說之定散諸行,從而謂開顯第十九願要門之方便教。(三)『功德藏』即阿彌陀經所說以自力迴向之名號,從而謂開顯第二十願真門之方便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緣大智慧聚寶閣 的精彩文章:

佛經中所說的劫,分為哪三等 佛教稱彌勒佛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有福德的人,環境越是艱苦,道心越是堅固 修行起來也會比較順利

TAG:佛緣大智慧聚寶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