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對外投資限制更多了,但為什麼去年最後兩個月對外投資額反倒上升了近 40%?

對外投資限制更多了,但為什麼去年最後兩個月對外投資額反倒上升了近 40%?

通常來說,中國企業進行境外投資必須獲得特定監管機構的批准,包括發改委、商務部和外管局。

2 月 11 日,中國發改委公布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列入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企業在這些領域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通過股權基金,都要事先取得監管部門批准。

2018 年版本的敏感行業目錄將自 3 月 1 日起施行,這是中國首次以目錄形式加強對境外投資行業的監管。

不過儘管投資限制政策剛來,但相關決策去年就已經開始。


2014 年,對外投資曾一度放鬆

最早在 2012 年,發改委、外交部、銀監會等 13 個部門發布一份「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紅頭文件,號召中國公司把錢投向國外。

2014 年監管部門曾把需要限制的行業縮減到 5 類,如基礎電信、武器、新聞傳媒和跨境水資源開發利用等。

監管的放鬆推升中國直接對外投資金額,2015-2016 連續兩年對外直接投資超過外商對華投資,成為凈資本輸出國。其中 2016 年達到了歷史最高的 1700 億美元,同比增幅 30%。

在那場海外擴張的資本遊戲中,萬達、海航、安邦遙遙領先。

隨著中國外儲持續下降以及企業負債經營下的債務風險,監管機構開始收緊對外投資規模、行業。去年 6 月,中國國務院要求銀監會對萬達六個海外投資項目進行監管,這些項目幾乎都屬於娛樂業。

但兩個月後,發改委才發布投資指引,限制境內企業投資境外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當時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也做了類似的表態。

監管主要集中在萬達、復星、海航等通過中資行融資然後投資海外的企業,它們從融資渠道到交易核准,都受到遏制。


政策收緊之後,2017 年年底投資有了個反彈

2017 年,中國對外投資(非金融領域)金額同比減少三成,下降至 1200 億美元。監管部門在加強民企投資的同時,也加緊對央企境外投資的監管,禁止它們從事非主業投資。

而在「一帶一路」項目以及央企主業的投資併購上,國家並沒有太多限制。自 2017 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金額開始反彈。

在 2017 年中國對外投資金額整體下降近三成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僅下降 1.2%。

併購項目也是這樣。海外併購縮減五成、交易總額整體下降 10% 的情況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併購投資額同比增長 32.5%。

中國化工 2016 年以 430 億美元成功從拜耳、孟山都等競爭對手那裡,成功競得瑞士農化領域巨頭先正達。這是中國迄今為止金額最大的海外併購案。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國新、摩根士丹利在內的金融機構為此提供 200 億美元貸款。這筆巨額交易並沒有因為 2017 年突然收緊的對外投資而終止。

去年 6 月,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CIC)同意以 122.5 億美元收購在 17 個國家擁有倉庫的歐洲領先物流公司 Logicor。緊接著,中遠(COSCO)7 月以 63 億美元現金、溢價 31% 收購集裝箱業的香港東方海外。

《金融時報》將此視作中遠同馬士基、瑞士地中海組成的 P2 聯盟直面抗衡。合併後的集團將運營逾 400 艘船舶,擁有世界第三大集裝箱船隊。

而就在發改委將房地產列入境外投資敏感目錄前一周,央企保利地產斥資 6.5 億元購入倫敦一處地產。

有些事情就是不大會改變。


現在能看到的更多交易是企業境外借錢投資境內

而恆大地產、碧桂園、融創等大舉融資但主要投資境內實業的地產商似乎沒有受到太多監管收緊的波及。

根據統計機構 Mergermarket 的數據,2017 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地產併購金額是 2016 年的 2.4 倍。其中,2017 年 11 月,山東高速、蘇寧電器、凱龍置業等數家公司聯合參與的 92 億美元增資。由於恆大地產在香港上市,該筆投資被視作境外投資。

2017 年,恆大和佳兆業是亞太地區高收益債券(即垃圾債)發行金額最高的兩家公司,合計發行近 100 億美元。

科技業的投資併購也在持續。阿里巴巴、騰訊各自擲出逾百億美元,跨行業、領域開展投資,它們的業務範圍已經擴展至地產、實體零售、汽車等。

製圖/馮秀霞

題圖/財經頭條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Apple Watch 和健身房的合作開始了,我們去中國第一家合作的看了看
博通報 1460 億美元收購高通,但還未達成一致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