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騙過了美國總統、英國女王、法國國王和王后,如今來中國騙你…

他騙過了美國總統、英國女王、法國國王和王后,如今來中國騙你…

年底佳片雲集,「狼叔」休·傑克曼演的《馬戲之王》,小夥伴們看過了嗎?

這次,「狼叔」一反平日銀幕上的冷、酷、帥,賣起了暖、萌、甜,從底層窮小子一路奮鬥,開創出了世界上第一家馬戲團。沒有尖牙利爪,不用月圓變身,全片都是歌舞,卻也激動人心,充滿了勵志的豪情。

逐夢英雄般的馬戲之王,歷史上確有其人,其原型就是生於1810年的P.T.巴納姆。

英國作家毛姆說:「偉大的藝術從來就是最富於裝飾價值的。」比他早出生很多年的巴納姆肯定沒聽說過,卻把這句話發揚到了極致。

他的一生,都在找尋光怪陸離的人和事物,用高超的手段把它們包裝起來,製造出一場場人生幻夢。

1

1810年,巴納姆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父親經營一家小店,巴納姆小小年紀就很會掙錢,他賣過彩票,在報社打過工,24歲時移居紐約。

那時的紐約,剛剛邁入蒸汽時代,蒸騰、顛覆,一切彷彿都是新的。在一家雜貨店工作時,巴納姆聽到了一個讓他瞠目結舌的消息:有一位黑人老奶奶叫喬伊斯·海斯,已經160歲了,據說是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奶媽,現在還活著。

巴納姆立刻看到了商機,他辭去工作,把所有的積蓄掏出來,又借了一筆錢,湊夠1000美元,「買下」這位老奶奶。

在報紙工作過的巴納姆,深深地懂得吃瓜群眾的重要性。

吃瓜群眾最喜歡什麼?奇聞!

吃瓜群眾最不在乎什麼?真相!

於是巴納姆在各種小報上刊登文章,介紹這位老奶奶。

同志們!千萬不要小看那時的美國小報。它們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現在的微信、微博等各路流量大號。

這種小報叫便士報。此前報紙售價都比較貴,屬於小資消費。有人看不過眼,發明了這種便士報,以最小的貨幣單位為售價。比如要是人民幣,那就一分錢。

你想想啊,在火車剛剛問世沒多久的年代,一分錢就能讓你足不出戶,看盡天下奇聞,那得多火……於是,這報紙一下子成了最大的信息傳播媒介。

華盛頓奶媽的名聲,就隨著這些小報的發出越來越大。

巴納姆簡直太會造勢了,不但登了文章,還讓人使用不同筆名發去讀者信,引起一輪一輪的討論。很快,「轟動新聞」被炮製出來。要論炒作,那他真的是祖師爺了!

以此為開端,巴納姆成立了一個馬戲團,專門表演奇人奇事,大賺了一筆,光每周的門票收入就高達1500美元。

2

作為一個造夢的人,巴納姆特別善於掌握觀眾的心理。為滿足觀眾的獵奇,他編出了很多故事,讓本來只有10分的怪事,放大成100分的奇聞。

黑人老奶奶去世時,法醫解剖表明她的歲數其實不到80歲。騙局被揭穿,巴納姆表示自己十分震驚,自己也是受騙者,而這一點也不妨礙他繼續宣傳造勢。

他的宣傳對象有馬戲團里一隻名叫「江豹」的大象。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並救過一個被孟加拉虎攻擊的小女孩。

巴納姆還看到過一條所謂的美人魚屍骨。有個叫格里芬的人聲稱自己來自英國自然歷史學會,在斐濟發現了死去的美人魚。巴納姆看到後立刻拋出高價,請求展示。

後來人們發現,所謂的美人魚,不過是用大魚的尾部和猴子的上半身拼合出來的。

當然啦,如果僅僅是一些拙劣的騙局,巴納姆也掀不起那麼大的風浪。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人家真的找到了世界上最奇的人。

在此僅舉兩例。奇人來了,大家注意!

這兩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暹羅連體人兄弟。他們出生於1811年,一個叫恩,一個叫昌,這對雙胞胎出生時被發現胸腹相連。8歲時,他們的父親去世,一個蘇格蘭商人說服了他們的母親,讓他們到美國和英國旅行,其實就是到處被人參觀。

1839年,他們碰到了巴納姆,進入了他的馬戲團,還成了台柱子。

兩人靠著表演賺了大錢,在美國置辦田產,買了黑奴,還各自娶了妻子。妻子是一對英國姐妹。63歲時,恩因為肺病去世,不久後,昌也撒手人寰。

這對兄弟靠的是舉世罕見的「奇」,另一位則是「人生苦短,全靠演技」。

他人稱「拇指將軍」, 5歲時被巴納姆發現,帶回團里,從小培養。唱歌、跳舞、說笑話,怎麼能逗人笑怎麼來。在巴納姆的精心栽培下,「拇指將軍」的舞台路越走越遠。

他被帶去了歐洲,倫敦報界為之喧騰。於是巴納姆一行被邀至白金漢宮,「拇指將軍」在維多利亞女王御前跳木笛舞、模仿拿破崙。後來,他們還去了法國,被法國國王和王后召見過。

這位「拇指將軍」後來過得也不錯,巴納姆為他找了一位侏儒妻子,兩人的婚禮轟動一時,就連當時的美國總統林肯也送了禮物。

3

因為那些高超的宣傳技巧,巴納姆備受爭議。有人稱他是臭名昭著的營銷騙子,用謊言堆積出各種奇聞。連體兄弟和「拇指將軍」等雖然離奇,可似乎也不是主流。

為了改變人們的看法,掙點印象分,巴納姆特意找到高大上的女高音歌唱家、「瑞典夜鶯」珍妮·林德,與她登台合作。

珍妮·林德9歲就進入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受訓,在歐洲很有名。她曾是安徒生的愛慕對象。可惜女歌唱家沒看上這位童話大王,只把他當哥們。這段愛而不得的戀情,最後只能化為童話《夜鶯》里千金難求一曲的小鳥。

但在美國,林德還無人知曉。巴納姆自己都不知道這筆生意是賺是賠。1850年,他拿出全部身家,請來了這位昂貴的歌唱家。

宣傳牌自然還是要打的。林德到紐約當夜,就有成千上萬的人聚在那裡要一睹芳容。他們在19個城市演了95場,賺得盆滿缽滿,到最後幾場時,事態已經有點瘋狂。林德所住的旅館周圍,全是慕名而來的粉絲。她在陽台上向樓下的觀眾鞠躬,披巾掉了下去,狂熱的人們立刻你爭我搶,大打出手,披巾被撕成碎片。於是,她向巴納姆提出要結束巡演,最後不惜損失3萬美元。

無論是離奇的,還是高冷的,巴納姆都能把它打造成所有人關注的熱點。他曾毫不掩飾地說,能做到「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

這一「本領」甚至引起了心理學家的興趣。1948年,著名的心理學家福勒提出了「巴納姆心理效應」,簡單概括,就是人們相信某件事,主要是因為他們心中想要相信。

巴納姆去世時,《泰晤士報》撰文評價:「他的名字早已成為歡樂的代名詞,並將一直維持下去。」

沒錯,當年被巴納姆的馬戲團表演逗笑的觀眾,與今天坐在電影院里為他的傳記電影感動的人,本質上一樣——這類善意欺騙與樂於被騙的無害喜劇是娛樂場中長銷不衰的經典款。

作者:王晶晶

環球人物新媒體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人物 的精彩文章:

文化戰略的文化自信與文化惠民落地舉措
拿完年終獎就辭職,是不是不太厚道?

TAG:環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