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歸本溯源的探索:中古文明

歸本溯源的探索:中古文明

前言:大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就是一部家族史。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梳理一下脈絡。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是由人來創新、攜帶、傳承、傳播的。因此,人的存在和存在狀態就是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下面是來自《史記》的記錄。

《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史記·夏本紀》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

《史記·商本紀》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史記·周本紀》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從上面這些歷史記錄中整理後發現,夏商周的歷史就是一部家族史。雖然朝代更迭,但總是圍繞著三個關鍵人物:黃帝,顓頊。帝嚳。至今很多研究者還在糾結於如何理順這些開朝帝王們之間的關係,但無法否認的是,這裡面具備著唯一的血統傳承。

我們再往上追溯,看到以下記錄:

少典,上古中國華夏族人,他是第一個出現於史籍的國君,乃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孫、伏羲與女媧之子、炎帝與黃帝之父。

黃帝,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伏羲氏的兒子少典,生了黃帝。而黃帝的子孫們,出任了夏商周國君。我們今天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好,「龍的傳人」也好,都指向了共同的祖先——伏羲氏。

周朝的周文王,正是六十四卦的創立者。

周文王姬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是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

相傳在上古時,伏羲氏創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連山易(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歸藏易(歸藏八卦)。後來,據說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周易》以簡單的圖像和數字,以陰和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紜繁複的各種現象,顯示成千上萬直至無窮的宇宙變化,具有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充滿變化的特點。現今流行的周易,就是周文王的整理之功,《周易》一書,上可通達天意,下可治理人邦。大可兼濟天下,小則獨善其身,是一部恢宏博大的綜合性實用典籍。

好了,我們對大中華歷史發展的脈絡還有什麼疑問嗎?知道為什麼中國人講究血脈傳承,希望子子孫孫千秋萬世了嗎?沒有人,沒有子孫,沒有適宜子孫生存、發展的環境,拿什麼傳遞文化、傳遞歷史呢?

下面是對我最喜歡的一本史書,《史記》作者的介紹。

說到上古和中古歷史,就不能不提《史記》。這本書的作者,漢武帝史官:司馬遷。他的遭遇也是有史記載的。因直言遇宮刑入獄,後遇赦復職成書。所以每次說到歷史就會感慨,漢武帝好忙。用今天的話評價,就是精力旺盛的霸道總裁。

司馬遷自稱其先祖是顓頊時期的天官。《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昔在顓頊,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周宣王時期,司馬遷的祖上來到秦國。他的直系祖先是戰國時期秦國著名的武將司馬錯。秦惠文王時期,司馬錯曾經在朝堂上與張儀辯論,辯論內容被收入《戰國策·秦策》,後收入《古文觀止》,名為《司馬錯論伐蜀》。辯論勝利後,秦惠文王派司馬錯等人出兵巴蜀,得勝而守之。六世祖司馬靳為名將武安君白起副手,參與長平之戰,坑殺趙卒四十萬人,司馬錯、司馬靳等軍事之功為秦國奠定了一統天下的軍事基礎。司馬遷的父親是西漢武帝時期太史令司馬談。司馬談是當時一位非常傑出的學者,著有《論六家要旨》一文,系統總結了春秋戰國秦至漢初以來陰陽、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並對道家思想進行了高度肯定。該文是對春秋戰國以來的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練總結。

司馬遷世系:司馬錯司馬梗司馬靳(蘄)司馬遷司馬昌司馬無澤司馬喜司馬談司馬遷。

看完了本文,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感慨,這中間如果漏了兩節子嗣傳承,歷史還會不會如此連貫呢?回到上面那個提問:沒有人,沒有子孫,沒有適宜子孫生存、發展的環境,拿什麼傳遞文化、傳遞歷史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