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芭蕉根治發背,背上瘡口不合的看過來

芭蕉根治發背,背上瘡口不合的看過來

公益公眾號中醫驗方使用方式:中醫驗方中直接輸入中藥名稱,自動回復中藥釋義及常用藥方,如果您輸入的中藥我們沒有收錄,我們會收到信息後儘快補充,請過幾天再輸入一次試試。謝謝您的關注。

芭蕉根為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植物芭蕉的根莖,味淡性涼,歸脾、心包經。清熱解毒;止渴利尿。主熱病;煩悶消渴;癰腫疔毒;丹毒;崩漏;淋濁;血崩,黃疸,疔瘡,水腫;腳氣。

性味

味淡,性涼。

《本草備要》:"味甘,大寒。"

《四川中藥志》:"性涼,味淡,無毒。"

歸經

歸脾、心包經。

《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渴利尿。主熱病;煩悶消渴;癰腫疔毒;丹毒;崩漏;淋濁;血崩,黃疸,疔瘡,水腫;腳氣。

《食療本草》:"主黃疸。"

《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患癰毒並金石發、熱悶口乾人,並絞汁服;腫毒游風,風疹,頭痛,並研罯敷。"

《本草從新》:"瀉熱解毒。治一切腫毒,發背欲死,亦游風疹,風熱頭痛,產後血脹,消渴飲水,天行熱狂,血淋澀痛,瘡口不合。"

《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水腫腳氣。"

《貴州民間方葯集》:"通便秘。"

用法用量

15-30g(鮮者30-60g);或搗汁。外用:搗敷、搗汁塗或煎水含漱。

附方:

1、治消渴,口舌乾燥,骨節煩熱: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聖惠方》)

2、治黃疸病:芭蕉根三錢,山慈姑二錢,膽草三錢。搗爛,沖水服。(《湖南藥物志》)

3、治血淋心煩,水道中澀痛:旱蓮子一兩,芭蕉根一兩。上細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為三服。(《聖惠方》)

4、治血崩、白帶:芭蕉根半斤,瘦豬肉四兩。水燉服。(《江西草藥》)

5、治胎動不安:芭蕉根二至三兩。煮豬肉食。(《湖南藥物志》)

6、治高血壓:芭蕉根莖煎汁,或同豬肉煮食。(《浙江民間草藥》)

7、治發背欲死:芭蕉搗根塗上。(《肘後方》)

8、治瘡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仁齋直指方》)

9、治疔瘡走黃:芭蕉根搗汁一宮碗灌之。(《冷廬醫話》)

10、治小兒赤游,行於上下,至心即死:搗芭蕉汁塗之。(《子母秘錄》)

11、治風蚛牙,頤頰腮腫痛:芭蕉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熱漱牙腫處。(《昔濟方》)

12、乳糜尿:鮮芭蕉根200g,瘦豬肉200g。水燉,服湯,分早晚2次服,每隔3天服1劑(《湖北中醫雜誌》)

禁忌

多服動冷氣。胃弱脾弱,腫毒系陰分者禁用。

《本草用法研究》:陽虛脾弱無實熱者,忌用。

化學成份

莖含水分14.86%、灰分1.82%。1%鹽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質1.19%、粗纖維素49.69%。

在微信公眾號中醫驗方中輸入關鍵字可以查詢更多的相關信息和文獻。

本文關鍵詞:芭蕉頭,芭蕉根,發背,瘡口不合,赤游,起紅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驗方 的精彩文章:

骨折、水腫,中醫常用藥大透骨消
上火、頭暈目眩、痰火喘嗽,用膽南星奇效

TAG:中醫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