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電影「又爛又好看」是種什麼感受?

一部電影「又爛又好看」是種什麼感受?

去年9月份,影神的朋友圈全被一首歌刷屏了。

有毒、洗腦、大部分網民表示根本聽不到結尾。

放上來大家互相傷害。

逐夢演藝圈

 逐夢演藝圈

SNH48 

00:00/03:18

歌曲出自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去年9月22日上映。豆瓣上98.9%的用戶都打了1星,可謂歷史之最。

之所以提到它,是因為該片上映四天後緊急下檔,又於今天重映了。對於電影本身,被贊最高的評論如此描述:

如果本片的導演和謝廣坤以及周立波分別被綁在三條鐵軌上,我開火車必須選擇一條,我會留下謝廣坤和周立波的狗命。

字裡行間充滿厭棄與憤慨。

其實,若不是此次重映,「逐夢演藝圈」幾個字早就被觀眾遺忘。似乎即便是爛到極致的電影,也抵擋不住談資的更替。

然而在美國就有一部殿堂級爛片,不僅沒有隨著咒罵而退出歷史舞台,反被寫進影史。最近,【以它的創作過程為故事藍本】的作品被搬上大銀幕,口碑爆棚,拿了很多獎。

災難藝術家

這部是影神2017年末意外收穫的高口碑喜劇片,目前已入圍2018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之所以說「改編之作」,因為它原是《房間》男二號的同名回憶錄。回憶錄一經出版,就成為暢銷書籍,如今被導演詹姆斯·弗蘭科搬上了大銀幕。

故事講述了電影《房間》的導演兼主演——托米·韋素的拍片過程。

電影人拍電影人,似乎是一場局中局的遊戲。

欲知《災難藝術家》的好,須知原作《房間》的爛。

2003年,托米·韋素自編自導自演的《房間》上映。

該片憑藉毫無邏輯的對話、莫名其妙的劇情、集體崩塌的糟爛演技迅速成為票房口碑雙撲街的爛片之最。

然而「爛口碑」不脛而走後,很多觀眾反倒慕名而來。他們在這裡聚眾狂歡,為相同的笑點大聲歡呼,甚至派生出一種文化:

1. 每一次看到Denny和Mark進入房間的時候,和他們打招呼,說「哦嗨,Denny/Mark!」

2.當攝像機掃過金門大橋的時候,大喊「走你!走你!走你!」如果錄到了全部大橋,集體歡呼,沒有的話,集體喪氣。

3. 看到舊金山小火車的時候,大喊它的名字「Trolleeey」!

4. 在前兩幕羞羞的畫面出現時,跟著背景音樂一起唱,歌詞在背面。

5. 看到那些沒完沒了的羞羞場景時,觀眾朋友們,你們可以自由表達反胃的情緒。

由於電影布景經常有勺子照片,因此觀眾可以攜帶塑料勺子入場,只要出現相關畫面便集體拋出。

這部邪典電影, 爛出了風格與境界,甚至被稱為「爛片界的《公民凱恩》」。且歷經十幾年的淬鍊,至今還在美國少數院線定期上映,場場爆滿。

而詹姆斯·弗蘭克自導自演的電影《災難藝術家》,不僅講述了托米·韋素拍片的台前幕後,更毫無二致的還原了電影中諸多經典橋段:

電影把托米·韋素那種「你知道我為了拍爛片有多努力嗎」「我是很嚴肅地表演,你們怎麼能不懂」的狀態完整地呈現了出來。

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部惡搞為主、吐槽為輔的的作品。縱觀全片,導演始終沒有站在某個至高點去評判。他除了讓觀眾在笑聲中重溫這場「藝術家的災難」,還真切地傳達著對電影的初心。

托米·韋素,爛導爛演連外觀形象都不過關,但他對電影的熱愛和執著使其天真得像個孩子

他可以在任何地方展現自己發瘋式的表演,只要有人想看;他可以自掏腰包,花600萬買下所有拍攝器材,為了能入奧斯卡提名自費在影院循環播放兩周;如果數字和膠片兩種拍攝方法各有優劣,那麼就都用上;要像好萊塢大片一樣搭建綠幕,即便出門就是街道實景……

從始至終,他對拍電影一無所知,只是想把自己能拿出來的最好的東西全都投入到電影中。即便多年來以爛圈粉以爛出名,也毫不在乎。

這種對電影夢的嚮往和純粹的迷影情節,才是導演詹姆斯·弗蘭科想要致敬的。

正如點題的那一句台詞:

我們是演員,哪怕是在片場最糟糕的一天,也好過在其他地方最好的一天。

有了這種真摯的底色,《災難藝術家》中一切誇張、怪奇、和模仿度極高的表演都不再流於表面、拘於嘩眾取寵,而始終瀰漫著辛酸與感動。

沒有大段的煽情對白,不用過多的氣氛渲染, 導演選擇在一些不易察覺的地方注入一點溫情,讓觀眾找到對角色的共鳴。

電影中,托米拒絕別人過多了解他,甚至是問他的年齡。但是當有那麼一個人試著走近他,他也會小心地表露:我有自己的星球。

片尾,所有觀眾都在影院嘲笑《房間》,好朋友安慰他」還有誰的電影能讓這麼多人笑的如此開心,希區柯克都沒這待遇「,托米立馬破涕為笑,彷彿哄一哄失望都煙消雲散。

正是這些搞笑基調中猝不及防的坦誠,讓我們得以走進托米·韋素的內心,看見他心裡住著的孩子。

在全片的講述中,導演對托米·偉素本人無疑是認同且同情的,對其作品《房間》的爛和票房的高卻不置可否。

畢竟隨著時間的流逝、觀眾態度的轉變、大眾審美的更替,判斷一部作品好壞以及成功與否的標準早就界限不明。決定權在誰?媒體影評人、觀眾票房、主創團隊、還是評獎機構?

所以,這部電影最核心的部分是在「還原史上最賣座的大爛片」噱頭下,埋了極其值得思考的問題

人人都想刷存在感的時代,爛片是否也有一席之地,成為觀眾發泄的出口和觀影的狂歡?我們是不是已經進入一個寧可爛的極致,絕不平庸雷同的怪圈?一部電影的成功指標是不是已經嚴重偏離了藝術價值,直指商業?

今天《逐夢演藝圈》的上映,意味著預警,是時候「因地制宜」地尋找答案了。

以 獨 特 的 電 影 視 角

解 讀 教 育闡 釋 人 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電影家 的精彩文章:

她沒拿奧斯卡,卻依然是我心中的最佳女主

TAG:兒童電影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