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讀書就犯困,是你的閱讀觀念出了錯

一讀書就犯困,是你的閱讀觀念出了錯

* 本文全文1773字,大約會花費您5分鐘閱讀時間。

不知道每當你想要讀一本書時是否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一拿起書,翻幾頁,就開始眼皮打架哈欠連天,拿起手機卻能目光炯炯地刷微博刷到半夜兩點;

明明每個字都仔仔細細地讀了,卻總是看了下一句就忘了上一句,只好返回重讀,導致一本書讀了一個月都沒讀完,最終失去耐心;

好不容易讀完了一本書,抄了滿滿一摞讀書筆記,別人問起,卻發現自己只會說:「嗯,挺好看的」、「挺不錯的」之類空洞無味的詞,裡面的內容一個字都想不起來。

到最後你只好說,「哎,我不是讀書那塊料」,就轉頭打遊戲去了。

其實不是你「不是讀書的料」,而是你對閱讀的根本認知就出了錯

01 想要記住一切內容

以前,我也覺得閱讀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情,直到我讀了印度南墩的這本書——《快速閱讀術》。

印度南墩是日本一位知名書評人,每月需要為近60本書撰寫書評,一天要讀完1-2本書,要求高倍速的閱讀速度。本書就是他結合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而作。

作者在書中提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邂逅理念——也是本書的基礎觀點:讀書真正的意義,並不在於「100%」的複製原文,而是在於「邂逅1%」的收穫

大部分人讀書都喜歡一字一句、仔仔細細地讀完,但能記住的內容卻是寥寥。反過來說,你能記住的,都是對你有用的內容。

因此,你只需要關注與自己相關的知識點,讓書服務於你

02 只要讀書就能改變自己

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里對「知識」下了一個定義,「能讓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發生改變的信息,才叫知識,否則只是信息」

在《知識變現》一書中,認為人的基礎能力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寫作能力,分別對應知識的輸入、吸收轉化和輸出。

也就是說,閱讀,只是我們獲取知識、改變自己的第一步。這也是為什麼,你覺得自己讀了很多的書、讀了幾十幾百篇的「乾貨文章」,卻依然沒有長進——你讀到的只是信息,而不是知識。

想要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就要將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網路,內化為本能。當你把一個知識點經過反覆的記憶、練習、實踐,最終內化為自己的本能後,也就無所謂記憶與否了。你想使用自己的手指時,還需要刻意思考怎麼用嗎?

當你下一次讀書犯困,或者受到「讀了卻感覺沒什麼用」的困擾時,不妨試一試以下方法。

01 卸下想要記住所有內容的心理負擔

當你下一次閱讀時,首先卸下想要記住一切的心理負擔,前文說了,無論你讀得多麼仔細,都會忘記大部分的內容。

02 將每一本書當成工具書來使用

當你讀一本書時,首先要找到你需要的關鍵知識點,並做好筆記、標記和索引,在下一次使用時再回去翻閱。

這樣不僅能夠重溫一遍,也能夠更清晰地運用書中的知識,並且在閱讀時也就卸下了心理負擔,閱讀速度更快、質量更高。

03 用「提高閱讀量」來代替「仔細閱讀」

閱讀量越大,閱讀速度越快,閱讀質量越高。

用提高閱讀量來替代仔細深入的閱讀一本書,在於從多本書中獲取同一個知識點的「知識碎片」,積少成多,使這些碎片逐步產生聯繫,最終彙集成龐大且系統的知識體系。

這其實就是主題閱讀法的本質所在。

每一個知識碎片就好比一塊拼圖,最終拼湊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當然,知識體系是可以無限擴大和調整的。

04 以寫一段評語為目的去讀書

在前文的知識獲取「吸收——轉化——輸出」的過程中,「輸出」是最末、也是最能檢驗自己閱讀成果、有效獲得學習反饋的一環

你不妨以「寫出這本書的書評」為目的,去讀一本書。

抱著這樣的目的,在閱讀時,你就會不自覺地思考:這本書究竟好在哪裡?是架構清晰還是文筆流暢?我該從哪個點切入去寫?書中有哪些金句可能引發人們的共鳴?

當你以輸出為目的去閱讀時,這本書就從向你灌輸信息的位置,變成了為你的閱讀目的而服務。

一條小結

今天主要分享了關於閱讀觀念的內容,主要內容是:

01 閱讀的兩個根本錯誤認知

02 解決方法

THE END

我也不知道閱讀能不能改變人生,

但我相信「堅持」可以。

但首先,要選擇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做法。

希望我的文章能對你有所啟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犯困 的精彩文章:

我們終將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TAG:犯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