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6分鐘學會10種傳統插花,而美學修養是一輩子的事

6分鐘學會10種傳統插花,而美學修養是一輩子的事

原標題:6分鐘學會10種傳統插花,而美學修養是一輩子的事



今天是2月12了,大家都放假了沒?


太太已經正式加入過年「吹牛逼」大賽了,首當其衝就是比拼家裡的插花~


說起冬日插花,太太總覺得冬日意境比其他季節更適合傳統插花,簡單的小瓶子,路邊隨手撿的殘枝落果,數量不多,與窄瓶搭配正好。

圍在室內煮暖茶烤火,看著這瓶小花,總能生出「明日何其多」的感慨。



如今要學傳統插花,比較困難。


所以很多女生跑去學了日本花道,小原流、草月流或是池坊。日本流派3000種,源於池坊,又有融合與創新,最關鍵的,日本人總結歸納了許多規則,插花按照教程和規則來,一步步進階,嚴謹又清晰,易於傳承。


而要了解真正的中式傳統插花,除了高濂的《瓶花三說》、張德謙的《瓶花譜》、袁宏道的《瓶史》這三部瓶插聖經,以及羅虯的《花九錫》,就沒有更多實用資料了。


只能耐下性子啃讀大量明清古籍,從中窺見當時流行的插花趨勢。



但太太以為難點還不在這,而在於我們的祖先追求朦朧不可說破的意境,大於明確可複製的方法論。


比如,袁宏道以「性靈說」著稱,萬物皆有靈,你懂了便懂了,不需要廢話的。《瓶史》總共十二篇,是優美的經驗散文,不是一二三四的插花教程。


袁宏道的《瓶史》,從鑒賞角度論述了花瓶、瓶花及其插法。上卷為瓶花之宜、之忌、之法;下卷分花目、品第、器具、擇水、宜稱、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請賞、監戒等。


許多學習了日式花道的童鞋,回來後也會根據時令、環境、場景、心情做出本土化的創新。基本技法過關之後,插花人的自由度也會越來越高,將「術」拋在腦後,專情於表達,此時,又是萬分符合我們祖先所倡導的「朦朧意境」了。


下面太太就舉10個例子,說說「傳統插花」可以怎樣與生活做融合,讓你萌就近取材,快速學習,做出一瓶不錯的瓶花。



選材


古人選材看中花格花品,可以理解為今天的「花語或人設」,所擇所插都是情懷,若花品低下,清高的文人雅士定是不選;若花品過於高貴罕見,貧寒子弟也是用不了的。


《瓶史》里說:「入春為梅,為海棠;夏為牡丹,為芍藥,為石榴;秋為木樨(桂花),為蓮、為菊;冬為蠟梅」。好在,這些花今天皆在,都能大方取用。



另外,古人講究取材地點和時間,石公經常去鄰居家「借花」,這和你們經常去田間野外薅雜草沒差別。


為何呢?石公仕途不順,經常搬家,瓶花是最省空間、所需器皿條件最低、花材也最少的消遣,只能就近尋找容易得到的花材,鄰居家自然就成目標啦。而且索取不多,鄰居也不至發火。

還不能跑太遠,花摘下來要儘快蓄水養護,否則就糟蹋了(那些跑了半個郊區去薅花的胖友,還好意思問花為什麼會蔫?你清醒一點)~


選取花卉雖然要就近,凡花俗卉石公也是看不上的,倒不如取竹枝或松柏代替。這可能就叫「盜亦有道」吧。



說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適當、少量從自然里摘取花草,是合理的,不至受道德譴責(無良販賣除外),而公共場合和他人家裡的不要亂采,還是要管住手。


另外落花落葉、花市採買都是獲取花材的好方式。


這次做插花的材料,一部分是花藝老師從自家盆栽里裁剪的,一部分來自花市購買,還有一些正是像石公那樣,鄉下路邊採的,多數都是這個季節該有的品種。


南天竹葉



南天竹


茶花



竹葉,老師說對付精神不振的竹葉


可以在水裡加入適當的二鍋頭,有奇效



蠟梅(真的很清香!)



雪柳



菊花


多頭小菊



跳舞蘭



金桔



鳶尾



洋桔梗,這個時令不強,一年四季都有


玫紅月季



高山羊齒,常見配葉



從花到葉再到果實,大花、小花、碎花都齊了,傳統插花注重植物線條的優美,曲曲折折更好看,如果做傳統插花,一定要挑選姿態婀娜的品種,全都直挺挺會很難搭配。



器皿


選好花材,再來看器皿,瓶插的器皿一般分為三種:瓷瓶器、盤器和竹器


瓷器又分為細長型、矮胖型、直筒型等

不同瓶器有不同線條,對插花走勢都有影響



盤器分為高腳、矮腳,圓水和斗笠


這次用的是高腳圓水盤(左)和高腳斗笠盤(右)



盤裡分別安置了劍山,用於固定花材


插花時平視花器,直到看不到劍山為準


(說不喜歡劍山的,你還真沒有特別好的固花方法


而且劍山最早是咱中國人發明的。)


竹器造型就沒有太多標準可言了


細長或壯闊都有


竹器是不蓄水的,裡面通常配置了蓄水器



其實古時冬天都會在瓶內套錫管,因為北地天寒


一旦水結冰,會把陶瓷瓶器凍裂


在水中投入少許硫磺,也能起防凍作用



石公說名花就像美人,都需要適合的器物、環境來烘托她們的美。插花時需要根據花型不同選取大小適合的花瓶。


一般來說,書齋適合擺放矮小的花瓶,如果花型過大,如牡丹、芍藥、蓮花,也不必受限於短小花器。

古人愛花也愛器,講求搭配,注重精神上的契合,這點惜物之心,肯定是川瀨敏郎的鼻祖了。




插花


很多人以為插花是從「插花」這刻開始的,其實不然,真正的插花,都從取材開始。尤其是用材很少的傳統插花,一枝主花足以定成敗。


這裡有一些基本的法則可以言說:


梅花獨取一枝,以觀其花柯其古,也常與虯松為友,高低盤結。如果將一枝古梅夾雜在繁花簇錦之間,反倒沒了清古韻味。同理,類似雪柳這樣的線條感極好的木本,也盡可只取一枝。


小瓶插花,適合選取細瘦靈動的花材,不宜取用繁瑣而雜亂的花枝,也不宜取材過多。如果只插一枝,必須選取線條奇特古樸,富有轉折開合的枝丫。



△ 傳統插花之《竹音》,寥寥幾片竹葉,彷彿還原了一片竹林。每片竹葉都有不同的朝向。


如果插作兩種花材,必須將花枝高低搭配,好像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 傳統插花之《折梅忘春》,選用了造型相對簡約的蠟梅,同時加了一朵低矮的洋牡丹,略微傾斜,拓寬了視覺空間的效果,避免了「花瘦於瓶」。


傳統插花擅以線條與勾勒,結構上注重清、疏二字,起承轉合,留白濃疏,方寸之間大有呼吸,這是中國美學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



△ 傳統插花之《天竺瑪瑙》,一瓶之中僅使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卻能烘托出「春花秋實,夏蔭冬寂」之感。主枝以兩枝構成,以示室中清寂,造型較多以青枝綠葉來勾勒,已取意猶未盡之感。


名花如佳人,最好也是遺世獨立的好,打個比方,假使把牡丹和康乃馨放到一塊搭配,未免委屈了牡丹。


同是茶花,也有許多不同插法。



△ 傳統插花之《春華秋實》,主花山茶,輔花金桔,橫向延伸的線條勾勒了更為飽滿的空間,延長了視線。而山茶花頭的朝向,恰如「猶抱琵琶半遮面」,就不看你,很是有趣。



△ 傳統插花之《獨放早春》,一朵主花,剩下以枝葉烘托,花朵通常取奇數而不過三。好似天然生長那般自然。



△ 傳統插花之《茶梅探春》,這個直筒花器很好插,只需選取一枝傾斜裊繞的雪柳,配以一朵帶葉的茶花苞,就在清寂的空間里划起了幾道波瀾,頓時靈動了起來。


盤花高大,最早多用於佛前供花,現在放於大堂、玄關也是不錯的選擇。


老師做的這兩盆盤花,技法上更接近日式小原流,遵循三枝主花,兩枝副枝,直立式與傾斜式的組合。主副枝之間能連成不等邊三角形,且主花高度不能超過花器長高總和的兩倍。(是不是聽懵了??)



△ 傳統插花之《玫梅爭春》,底部的葉子,以遮住劍山為好。



△ 傳統插花之《蝶戀花》,同樣遮擋住劍山,花材雖然以西花為主,配色上更年輕,但也能做出古典意境。


最後是兩個大竹器,所作插花沒有強調太多的技法,以還原田間野趣意境為主,這也是與室外茶會十分匹配的作品。



△ 傳統插花之《菊訴秋心》,沒有受制於花器大小,且把今天掃墓才用的菊花插出了陶淵明時期的悠然意境。



△ 傳統插花之《山野之色》,用了活潑靈動的跳舞蘭,黃色和紫色的搭配略有嘈雜風險,但也不失為一種自然的野趣。放在沉重的書桌上,倒是像一陣春風拂過,叫人輕鬆。


概括來說,好的作品要麼像一幅風景小品,要麼就像水墨花卉圖,學美術的人確實很佔優勢;而好的插花人,貴在隨材取用,最大限度地發覺花木的天真之韻,做到雖用了技法插花,卻好似長在枝頭那樣自然。


強對比也是一種手法,比如老枝配鮮花,枯瘦的蓮蓬配新葉,以求「於繁華處見落寞,於絕境處得新生」,而這點,已經成為日式插花的精華所在。


當然了


美學修養是一輩子的事


沉下心多讀書,沒錯的


你回家了嗎???


先生最近都比我早出門上班,起早忘性大。


先生:我出門啦~還不行,你鑰匙幫我放包里了么?


太太:(被吵醒,想打人)


先生:你打個電話給我,我怎麼記得手機拿在手裡。


太太:(認命狀)喂!


先生:(包里掏出手機)嗯,我在,怎麼一大早就開始想我了啊~


太太:你是不是欠打你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蜜桃太太 的精彩文章:

徵集 | 哪款香水是你們最愛的呢?
這個33歲的富二代生活超浮誇,但有一點做的很棒

TAG:蜜桃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