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人駕駛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一文揭秘谷歌和戴姆勒的AI戰略!

無人駕駛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一文揭秘谷歌和戴姆勒的AI戰略!

導讀:「第三次人工智慧熱潮」一般被認為始於2013年左右。現如今,發展勢頭依然不減。國內外各路企業紛紛為這股浪潮推波助瀾,「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拓展新事業」「收購人工智慧研發創新公司」「設立人工智慧研究所」等,可以說,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相關新聞。

發軔於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的人工智慧,今年迎來了它的62歲。在這六十多年中,人工智慧歷經兩次熱潮、兩次寒冬。如今的第三次熱潮與之前兩次究竟有何不同?

閱讀本文,日經BP社信息技術媒體部以汽車行業為例,深入闡釋了它們的發展動向,並以谷歌和戴姆勒兩家業內明星公司為例,介紹這兩家頂級企業的人工智慧戰略。以下,Enjoy:

發軔於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的人工智慧,今年迎來了它的62歲。在這六十多年中,人工智慧歷經兩次熱潮、兩次寒冬。如今的第三次熱潮與之前兩次究竟有何不同?

在前兩次熱潮中,企業用人工智慧為「產品」附加新價值,而現在,人工智慧的附加價值在於「商業」本身而非「產品」。我們認為這就一點就是最大的不同。

也就是說,一起企業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造出「智能冰箱」之類的產品,但在如今的熱潮中,他們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將住宅內所有智能家電收集到的大數據和「快遞」「看家」「出行提醒」等服務巧妙結合起來,形成新的業務模式,而不僅僅局限於「冰箱」。

01無人駕駛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在汽車行業,無論老牌還是新貴都在競相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指的是「不需要人控制方向盤就能自動行駛的汽車」,可分為「半自動駕駛汽車」和「全自動駕駛汽車」,半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在高速公路、停車場等特定區域才能實現自動駕駛,而全自動駕駛汽車在任何地段都不需要人工駕駛。

今後,人工智慧將使自動駕駛汽車成為現實,並衍生出無人計程車服務,其結果是把終端用戶從駕駛座解放出來,在公共交通不完善的地區方便人們出行。

那麼,究竟如何實現這類服務?請參閱下圖。

自動駕駛汽車的車體載有圖像感測器、激光雷達、GPS和毫米波雷達。GPS用來檢測車輛的大致地理位置,毫米波雷達用來測量車輛間距。

自動駕駛汽車依靠車體頂端的圖像感測器和激光雷達檢測周邊環境信息,將其與預先配備的「3D地圖」相比對,能夠實時了解較準確的車輛位置和前方出現的障礙物。

負責預測、判斷的控制平台基於分析結果,向車輛下達加速、剎車、轉向等指令,實現自動駕駛。運用自動駕駛汽車提供的派車服務即為「無人計程車服務」。

接下來,我們以新興企業Google和老牌整車製造商戴姆勒,介紹這兩家自動駕駛汽車重點企業的動向。

02Google的汽車AI戰略

概要

Google公司成立於1998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是主要提供互聯網相關服務及產品的跨國企業,2014年的營業額為660.01萬美元,員工數量為5.36萬人。公司近年來頻繁併購、結交合作夥伴,在傳統主營業務搜索引擎之外的其他領域急速發展。

業務動向

2009年,Google公司與斯坦福大學教授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先生共同啟動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項目,次年成立「Google X」,步入正式研發階段。

巴斯蒂安·特龍先生曾率領團隊研製「Stanley自動駕駛汽車」,並榮獲2005年DARPA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挑戰賽冠軍,他現在的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完全無須人類插手的「自動駕駛」(self-driving)。

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

2014年5月發布的原型款「Google Car」造型獨特,如玩具般圓潤,方向盤、油門、剎車全都沒有,屬於全自動駕駛汽車。傳統整車製造商們的應對策略是從「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入手,優化用戶體驗。

2015年1月,Google與德國大眾、德國戴姆勒、美國通用汽車、美國福特以及豐田汽車等傳統的整車製造大型廠商展開磋商。想必Google與它們探討到底是「自行生產自動駕駛汽車」還是「以向傳統整車製造商提供系統和軟體的形式發展自動駕駛汽車業務」,不過磋商的具體內容目前尚未明確。

項目負責人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表示,公司已經與德國博世、韓國LG電子等零件廠商合作,著手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系統、零部件等。2015年12月,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隸屬於Google X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將成為2015年8月設立的Alphabet控股公司旗下的獨立企業。」

該計劃會在2016年內逐步實施,像優步公司那樣的派車服務似乎也在籌劃中。2009年起始於Google X的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項目將作為一家企業獨立運作,也許不久的將來就能在城市裡看見Google Car的身影。

我們都很好奇,為何以搜索引擎揚名的Google要開發自動駕駛汽車?他們涉足該領域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在自動駕駛汽車衍生出的新軟體、新服務上掌控主導權。

Google與美國柳樹車庫公司(Willow Garage)在2011年合作,迅速著手開發構成自動駕駛汽車核心的智能操作系統(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Google曾在智能手機發展初期無償提供操作系統,並因此創造了巨額收益,他們也想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複製之前的成功經驗。

自動駕駛汽車的專用操作系統如果開發成功,整車製造商就不得不在自己的開發過程中配合Google 的系統,由Google掌握主導權。

2014年6月,Google推出了使Android終端與車載通信設備聯動的車載系統「Android Auto」,翌年5月宣布在韓國現代汽車的2015款索納塔上搭載這一系統。只要將Android設備連接車載通信設備,就能在車載通信設備的觸摸屏上使用Google地圖或其他Android設備上的App。音樂播放、網路搜索、簡訊收發以及電話撥打等功能都可以組合使用。

Google還計劃利用全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類似優步的派車服務。據推測,具體內容是線上廣告與派車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如有顧客看到Google的線上廣告後想前往實體店,公司會免費或按優惠價提供無人計程車接送服務。

這個看廣告減車費系統已於2014年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到了專利權。專利書描述道:用戶只要點擊A餐廳在線優惠券上的「帶我去!」按鈕,Google無人計程車就會免費將其送達目的地。Google獲得廣告收入,消費者享用優惠券,餐廳食客增長、收入提高,這一商業模式使所有相關者都受益。

Google為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服務,踏踏實實地積攢技術。

他們在2011年收購美國510系統公司,2015年與美國威力登(Velodyne)合作,這兩家都是業界矚目的激光雷達研發企業。激光雷達用來掌握車體周邊環境情況,Google Car的原型款上就安裝了威力登的激光雷達。

同樣,Google在2015年與半導體製造商美國英偉達(NVIDIA)合作,將對方的圖像處理器裝到Google Car上,同年還與大型汽車零件製造商德國博世合作,採用對方的電傳動系統和雷達組件。2013年,Google與大型汽車零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建立合作關係,2015年6月開始路測的最新款試驗車上裝有大陸集團的剎車系統和車體控制裝置(見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相關專利數以每年近2倍的速度增長。美國調查公司SmartUp Legal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0年的自動駕駛汽車相關專利中,韓國三星電子佔了510項,Google佔了308項,考慮到近幾年的申請數量變化趨勢,Google的專利數會在2年內趕超三星。

Google的專利具體包括「自動駕駛汽車的騎車者手勢檢測」(專利號:US9014905 B1),這是車載人工智慧識別前方自行車左右拐彎手勢的技術;還有「道路情況監測報告系統及方法」(專利號:US9108640 B2),該系統將車輛檢測到的路坑(柏油老化等造成的路面坑洞)信息收集起來進行數據化管理,等等。

2015年12月,Google獲得了自動駕駛汽車與行人進行「溝通」的技術專利。人車「溝通」是研究的前沿內容,自動駕駛汽車藉此技術可以在公共道路上向行人或其他駕駛者傳達「想法」,即告知對方自己的行駛方向等。例如,當感測器檢測到附近有行人時,車輛會發出「請止步」的信號。

今後的發展方向

Google將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置於「構建新型城市」的宏大設想中。聯合創始人之一的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先生曾在開發初期指出自動駕駛汽車在城市資源有效利用方面的巨大潛力:「有了自動駕駛汽車,就能多人共享車輛,減少閑置車輛浪費的空間。」

Google還發揮資本力量,接連收購了與城市基建息息相關的能源、住宅、交通信息服務等領域的專業企業,例如一直從事風力發電的創新公司美國Makani Power,製造並銷售智能恆溫器、煙感器的美國公司Nest,研發汽車導航App的以色列公司Waze Mobile。

2015年6月,Google以提高城市生活便捷性為宗旨,成立了新公司Sidewalk Labs,主要目的是實現更高效的公共交通,降低生活成本,減少能源消耗,協助提高行政運營效率。面向上述發展目標,他們為新產品、新系統的開發不斷推進相關商業合作。

3戴姆勒公司的AI戰略

概要

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是整車製造商,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2014年的營業額為1299億歐元,員工數量為27.9972萬人,擁有高檔車知名品牌梅賽德斯–賓士,日系卡車名企三菱扶桑卡客車公司也在其旗下。

2013年8月,戴姆勒推出「S500智能駕駛系統」,實現了全球首次在高速公路高峰時段的自動駕駛。

業務動向

戴姆勒公司2015年1月發布概念車「F015 Luxury in Motion」,駕駛者可以將駕駛座轉向後方,與后座乘客面對面交談,車內設計呈現出宛如休息室的寬敞空間。戴姆勒董事會主席兼梅賽德斯–賓士全球總裁蔡澈先生稱「汽車將超越單純的運輸工具,成為可移動的生活空間」,提倡在移動過程中享受駕駛之外的樂趣。

根據他的構想,自動駕駛將於2030年全面普及,讓人們從駕駛座上解脫出來,在途中獲得「時間」和「空間」的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除乘用車之外,戴勒姆也著力開發自動駕駛的商用車(卡車、拖車)。2015年5月,自動駕駛型概念款拖車「福萊納·靈感」(Freightliner Inspiration)問世,在美國內華達州取得道路行駛許可後,進行了全球首次自動駕駛大型拖車的路測。

車體裝有圖像感測器和激光雷達,搭載「公路引航系統」,能在高速公路上實現「車道保持」「衝撞躲避」「速度調整」「剎車、轉向」等操作。2015年10月,該車又在德國高速公路上做了初次試跑。

和Google一樣,戴姆勒也在自動駕駛汽車開發上與其他企業展開合作。如下圖所示,他們在「識別環節」與美國Quanergy Systems、韓國LG電子兩家公司合作。

2014年發表了與Quanergy Systems公司在激光雷達研發方面的戰略性合作,激光雷達雖然能精確檢測周圍環境,但價格較高,難以投入使用,今後雙方將共同致力於提升技術並降低成本。2015年1月,戴姆勒宣布與LG電子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攝像頭,攝像頭用來拍攝車輛前方圖像,監視有無障礙物、是否偏離車道。

此外,在「信息環節」,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大眾和戴姆勒在2015年8月聯手收購了芬蘭諾基亞的3D地圖開發業務子公司HERE。要使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過程安全且舒適,3D地圖必不可少,它以3D模式提供現有的地圖,再加上道路、車道情況等信息。對戴姆勒公司而言,收購HERE之舉將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強力助推。

從2000年起,戴姆勒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共同開發自動駕駛系統的演算法。該演算法基於感測器、3D地圖得出的地理位置信息,分析可供行駛的空間距離,規划行車路線。該演算法已被納入了「S 500智能駕駛系統」。

戴姆勒還與英偉達合作,在試驗車上採用對方的圖像處理器。除了以上這些,戴姆勒與微軟、SAP、寶馬一起資助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圍繞「機器學習技術在智能泊車上的應用」等課題開展研究。

今後的發展方向

目前已有數款賓士車型搭載了高速公路擁堵時段的自動駕駛功能,能在時速低於60km的慢速行駛過程中自動跟隨前方車輛。

戴姆勒制定了明確的發展路線圖,2016年實現用智能手機遠距離操作的自動泊車功能,2020年實現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高速行駛功能,2025年實現公共道路、普通道路上的自動駕駛功能。他們的計劃並不僅限於乘用車,還打算在2025年將自動駕駛的大型卡車投入市場。

關於作者:日經BP社信息技術媒體部,他們為人們提供經營、技術和生活方面的前端與專業信息,主要負責兩個網路媒體部門、三個專業雜誌,以及三個新聞報的發行。

本文摘編自《企業人工智慧戰略》

點擊小程序了解及購買本書

點擊文末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觀點

推薦語:農業、製造業、汽車、住宅、醫療五大領域、52家致力於拓展人工智慧新事業的「重點企業」和「亮點企業」人工智慧戰略大公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章管理 的精彩文章:

銷售高手的22個習慣,有10個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TAG:華章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