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人最先飲用也許不是紅茶

英國人最先飲用也許不是紅茶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1月31日來華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雙方不僅在中英經貿合作做了許多交流,還在釣魚台國賓館進行了一場茶敘。所謂以茶為媒,知道英國人喜愛品飲紅茶的歷史已久,此次茶敘很貼心的為梅姨和她的丈夫菲利普奉上了他們喜歡的正山小種,並向其做了仔細介紹。

我國是紅茶的發源地,但英國卻是最早紅茶的發揚地,品飲紅茶在英國成為一種潮流,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下午茶文化,相信很多人都聽過「Teatime」這一詞,指的就是英國人的飲茶時間。從皇室貴族到平民百姓,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連在二戰時期,茶也被用作鼓舞戰士們的士氣,你可能沒想到,丘吉爾曾說過「茶比子彈更重要!」。都說潮汕人一日無茶心生塵,英國人對茶的痴迷程度完全也可稱得上真·老茶客。

梅姨的丈夫菲利普說他們夫婦在首相官邸平時喝的正是正山小種,可見正山小種在英國所被認可程度有多高。

那麼問題來了,正山小種紅茶是什麼時候進入英國的?

可以肯定的是,正山小種是最早進入英國的紅茶,但什麼時候進入到英國的,從目前查詢到的信息顯示來看是各方說法不一。

常見到的說法是「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出嫁英國,帶了一箱子茶葉做嫁妝,這箱茶葉正是正山小種。凱瑟琳喜歡喝茶,到了英國之後常常用茶招待皇室貴族,漸漸地飲茶之風自上而下普及開來。」凱瑟琳公主帶的茶葉是否真的是正山小種?,我們查閱了許多資料發現這個問題值得拿出來探討。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來看正山小種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有人說產於明末,有人說民國時期,同樣是眾說不一。鄒新球先生在他主編的紅茶書籍中講到,正山小種出現的時期約在明末的1610年之前;結論源自1610年荷蘭商船首次將中國茶葉運回歐洲,運回的茶葉便是武夷紅茶(正山小種)。而吳覺農先生著的 《茶經述評》對紅茶產生的年代認為在清道光 1821—1850 年間及其後,吳覺農先生在著書過程中曾查閱過2000多部縣誌有關茶葉的記載,發現所能查到的有紅茶生產的記載全部在道光年間及其後。

據我們對大量資料仔細考究後,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荷蘭商船採購回歐洲的茶葉是綠茶,而不是正山小種。這點從廈門口岸貿易史便能夠說明,《茶葉全書》中記載「1607年,荷蘭從澳門運茶到萬丹,然後於1610年轉運至荷蘭阿姆斯特丹。」 《茶業通史》也記載到「1607年,荷蘭商船自爪哇來澳門運載綠茶,1610年轉運回歐洲。這是西方人來東方運載茶葉最早的記錄,也是中國茶葉輸入歐洲的開始。」,而這些綠茶正是廈門商人運去的。

在《中國名茶志·福建卷·概述》也有記載「福建省茶葉出口最早是以綠茶為主。以後武夷茶逐漸增多,武夷茶成為中國茶在歐洲的代稱。」

為什麼是綠茶,而不是紅茶?

清初時期文學家周亮工在他所著的《閩小記》中寫到「崇安殷令招黃山僧以松蘿法制建茶,堪並駕。」,松蘿茶是炒青綠茶,殷令是指當時崇安(今武夷山)縣令殷應寅。殷應寅引入松蘿茶的製法,武夷茶有所提升,品質與松蘿茶並駕。

周工亮還在《閩小記》寫到 「武夷、紫帽、籠山皆產茶。僧拙於焙,既來則先蒸而後焙,故色多紫赤,只堪供宮中浣濯用耳;近有以松籮法制之著,即試之色香亦足。經旬月,則紫赤如故。」。引入松籮制茶法後,武夷茶以炒代替原先的蒸,但經旬月,色澤變得紫赤。這或許是在製作過程中,經過炒和焙的武夷茶殺青不徹底而導致時間久了產生髮酵,你可能會說紅茶不就是發酵後色澤變成紫赤嘛,但要知道,烏龍茶同樣也有發酵過程。殷應寅在崇安任職時間是1650—1653年,從時間上看,紅茶至少出自1650年之後,這也可以說是最早發酵茶的雛形。

再往後的1717年,王草堂的《茶說》已經對烏龍茶有了詳細記載:「武夷茶采後,以竹筐(當為篩字),架於風日中,名曰曬青,俟其青色漸收,然後再加炒焙。陽羨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籮、龍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純。獨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時,半紅半青。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 由此可見,又炒又焙的茶講的是烏龍茶。

關於正山小種出現的具體時間,雖然目前依然是「未解之謎」,但前輩們為我們留下的歷史信息,通過整理挖掘,更傾向吳覺農先生的觀點,正山小種出現在道光年間(十九世紀初期),烏龍茶之後,繼而有理由認為凱瑟琳公主出嫁英國帶的茶葉不是紅茶。當然,在眾說紛壇之下,我們把所查閱後的資料整理出來僅供參考,剩下的留給大家自行判斷。

另一方面,清代文人劉埥1732—1734年在崇安也當過縣令,他的《片刻餘閒集》中寫道武夷茶高下共分二種,二種之中,又各分高下數種。其生於山上岩間者,名岩茶,其種于山外地內中,名洲茶。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樹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香,次則花香。洲茶中最高者曰白毫,次則紫毫,次則芽茶。這裡說的小種指的是岩茶,工夫也不是說工夫紅茶,而是製作精細、複雜費時的意思,何況武夷山也不生產工夫紅茶,福建的三大工夫紅茶中最早制出的坦洋工夫是1851年左右從崇安引進工藝製成。

這裡也需要說明一點,早期貿易中,主要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華進行茶葉貿易,由於海外對茶葉認知甚少,一般文獻記載中都沒有表明兩家公司購買的是綠茶還是紅茶還是烏龍茶。進入18世紀後,兩公司的茶葉貿易發展迅速,購買茶葉的種類清單也已有明確記載,18世紀初期的進口數量中,綠茶佔比最大。其中購茶清單還寫有「武夷茶」、「小種」、「工夫」等名目,並且根據第一版本的《不列顛百科全書》有關茶的記述 「經營茶的商人根據茶的顏色、香味、葉子大小的不同把茶分成若干種類。」,綠茶沖泡出為淡綠色,武夷茶沖泡出的茶為紅色,結合劉埥在《片刻餘閒集》的描述,清單列出的武夷茶實則屬烏龍茶,但被當作了紅茶銷售。因此從購買種類來看,可以判斷出英國人早期對綠茶更為青睞,他們飲茶之風也是從綠茶開始,紅茶取代綠茶之後,飲紅茶的習慣才流傳至今。

紅茶是何時進入英國的?

前面講到正山小種的問世時間應該是在道光年間(十九世紀初期),而閩紅工夫紅茶出現時間是1851年左右,並經廣州港出口。正山小種問世在工夫紅茶前,以此推斷正山小種在1851年之前就已出口海外,1853年福州港口未開埠前,茶葉都是經過廣州港出口至海外,包括閩紅工夫,也就是說正山小種問世後就開始進入英國。在查詢過程中,我們還看到一個說法,最初正山小種出口是當「烏龍茶」名義銷售的,類似的事情還有祁門紅茶,1875年創製的祁門紅茶在早期也被稱作祁門烏龍。

(圖片源自微博@終南茶院)

太平天國起義阻塞了過去陸路至廣州口岸的茶葉運輸,1853年福州港口作為茶葉貿易口岸後,正山小種均從福州港出口,那時國外已經對正山小種有了正式的命名「LapSang Souchong」,亦稱「拉普山小種」。「LapSang Souchong」的命名主要是為了正山小種與福建的其他紅茶區別開。

很多茶客看到這裡或許會產生疑問,這篇文章的意義在哪?是啊,在編輯時我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歷史總是複雜的,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故事、疑問以及誤會,通過對大量史料的梳理以及我們大膽的推斷,試圖呈現出一個有序的紅茶外貿時間表。當然,不敢說百分百準確和嚴謹,也不是為了推翻前輩們的知識貢獻,希望儘可能的把這段外貿史梳理清晰,只是很多信息已經無從仔細考證。若您有不同觀點,隨時歡迎再進一步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對不起,你喝的大部分奶茶裡面沒有一滴奶
年末如何選購中期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