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鮮為明朝鐵粉,引得「明粉」一片叫好,背後原因竟相當複雜

朝鮮為明朝鐵粉,引得「明粉」一片叫好,背後原因竟相當複雜

滿清統治後,朝鮮為何對大明念念不忘,仍使用明朝年號?

對於這個問題,網上有很多「誤會」,大多沒有把這個問題說透,所以我來補充補充。一般中國人知道朝鮮王朝對明朝的感情和舉動之後,會認為朝鮮王朝在清代私下使用明朝年號,甚至做出許多懷念明朝的舉動,跟明亡後的「漢人」對滿清俯首聽命形成鮮明對比,好像作為一個「外國」的朝鮮王朝,對「大明」更為「忠心」,朝鮮是古代歷史上的鐵杆「明粉」,引得現代中國的「明粉」們一片叫好。其實朝鮮王朝這些行為背後的歷史原因是相當複雜的。

第一、朝鮮懷念明朝的表層原因:朝鮮文化的中國文化本位明清時代的朝鮮文化是完全以中國文化為本位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以宋代以來形成的朱子學為核心。朝鮮長期以中國文字(文言文)為其官方書寫形式,朝韓兩國現在常常在歷史問題上胡亂髮言也是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的古代史書,比如《高麗史》和《李朝實錄》,(前者仿中國正史之體,後者則仿中國實錄體,是朝鮮歷史上史料最豐富的兩部大書),一般朝韓人是看不懂的,因為這兩部書都是模仿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寫成的。中國人看起來就跟看二十四史差不多,一般人看個大概是沒問題的,不過要朝韓人看跟看外國書一樣了。現在隨著韓劇的流行,似乎韓文成了一時之風尚。不過韓文在創製之初,是被朝鮮人視為離經叛道的自甘墮落。

1444年朝鮮世宗國王(1418—1450)剛剛創製韓文(當時稱諺文)不久,集賢殿副提學(教育部副部長)崔萬理就上書反對,他說「今當同文同軌之時,創作諺文,有駭觀聽」,為什麼呢?從語言學上講,因為「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他認為朝鮮是中國(九州)的一部分,朝鮮語只是方言,沒必要有文字。而中國境內有文字的除漢族之外,「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這些族類「是皆夷狄,無足道者」。從文化上講。朝鮮用中國文字是文明的象徵,放棄中國文字是有文明人不做去做野蠻人,「今別作諺文,舍中國而自同於夷狄,是所謂舍蘇合之香而取螳螂之丸也,豈非文明之大累哉」(李世宗實錄卷103)。這位朝鮮崔大人話充分表現了當時朝鮮以中國文化為本位的民族優越感。以中國文化的先進性體現朝鮮文化的高於其它民族,這種特殊的民族主義表現方式,到了近代還更加狂熱。朝鮮近代的理學家柳麟錫(1842—1915)甚至認為要從政治、學術、制度、文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以中國文化改造朝鮮文化,他認為朝鮮 「效中國君臣之為治而治,學中國聖賢之道而道焉,法中國倫常禮樂制度文物之為則而則焉,讀中國六經四子之為文而文焉。」(柳麟錫《毅庵集》卷30)只要跟著中國走,朝鮮就可以實現政治清明、學術發達、制度先進、文化繁榮的四大目標。

不過要注意的是,朝鮮所謂的中國不包括清朝,朝鮮認為清朝是夷狄,不是中國。所以這時清朝的衰落並不影響中國在朝鮮文化中的神聖地位。朝鮮以中國文化為本位的民族主義形式在明朝滅亡以後遇到了大變局,明朝滅亡對於當時的漢人來說是天崩地裂,對朝鮮人來說則是文化崩潰,心靈上受到的打擊是不可估量的。考察一下朝鮮人對明朝和清朝的不同態度,可以有助於加深朝鮮所獨有的以他國文化為本位民族主義。第二、朝鮮懷念明朝的深層原因:自卑與自大的兩重民族性格朝鮮民族文化的優越感是建立在中國文化高於本民族文化之上的基礎上的,這一看似矛盾的民族主義表現形式是強烈的自卑心理與自大心理融和。一方朝鮮認為自己是夷,是低於華(中國)的民族,但是由於朝鮮文化是以中國文化為本位的,所以朝鮮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分支,在文化上已是中國,比起其它民族來講,是先進的和文明的。

朝鮮近代理學家崔益鉉(1833—1906),——前些年很流行的電視劇明成皇后里就有這個人——的觀點就很有代表性,因為儒家講究「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朝鮮學習中國,已經實現「革夷陋而為小中華」,特別是明亡以後,清朝被視為夷虜,不能代表中國,朝鮮只承認明朝是中華正統,明亡之後因為朝鮮是小中華,所以「天下欲尋中國文物者,舍吾東無可往,實所謂《周禮》在魯也。」(宋元華東史合編綱目跋)為與中國相比,朝鮮自稱東國。到這時,朝鮮士人已經以中華正統自居了,其民族優越感躍然字裡行間。

朝鮮在明亡後在清州的華陽洞刻有「大明天地,崇禎日月」八個漢字,追念明朝,在朝鮮看來,明朝是中華正統,明朝在時,朝鮮應該服事大明,以大明天下自許,恪盡事大之禮。朝鮮人自己寫的《小華外史》就認為朝鮮「雖稱屬國而無異於域內」,明末朝鮮人李起淳更是說「朝鮮乃大明之朝鮮也」(西歸遺稿卷8)。朝鮮接受朱子學為主導思想,也講正統,但是卻很少直接談自己國家歷史上王朝的正統,而是對中國歷史上王朝的正統特別感興趣。明朝的皇帝不是殘暴就是昏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明朝不算什麼好朝代,但是在中國文化本位觀下的朝鮮王朝看來,明朝做為漢人王朝,其正統性是最好的,李朝中後期的儒學大師成海應(1760—1839)寫過《正統論》,認為「自三代以來,居正下之正者,皇明也;合天下之統者,亦皇明也。」明亡以後,朝鮮把自己當做大明天下的唯一殘存之地,正是所謂「大明天地,惟余我朝;崇禎日月,獨照我東了」。大舉反清復明的旗號,標榜自己的中華正統性,從而取得對清朝和亞洲其它國家諸如越南等的民族文化上的優越感,這樣就從事大轉向自大,找到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在中國文化本位之下,隨著明朝滅亡,朝鮮以大明天下自許,以中華正統自居,民族優越感和文化優越感大大增強,儘管在現實上他們不得不向清朝稱臣納貢,但是大明天下、中華正統的觀念替朝鮮人找到了自信的來源,增強了民族凝聚力。以外族文化為本位,提升本族文化的自信力,這種方法不過是自卑心理下的精神安慰的自然表現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王爺摸著兒子的背說:努力吧,將來你是太子,兒子的下場卻很悲慘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