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拍偏關古堡與長城

航拍偏關古堡與長城

偏關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地處黃河入晉南流轉彎處,北靠長城與內蒙清水河縣接壤,西臨黃河與內蒙准格爾旗相望。

偏關,古稱偏頭關,因地形東仰西伏而得名,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外三關」,互為犄角,扼守北疆門戶,擔當京師屏障。偏頭關城位於黑駝山山坳里,城周近3公里,四面環山,形若覆盆,地險關雄,不愧為邊防要衝。偏關自古便為兵家爭戰、屯兵駐防重地,號稱「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五代北漢時即置偏頭寨,明洪武年間始築「偏頭關」, 萬曆年間改築而成要隘。

多年以來,我多次航拍過偏關縣,尤其是沿黃河和與內蒙古毗鄰附近,今天,把有關偏關縣的古堡長城的圖片集輯一個主題,讓我們回顧冷兵器時代造就的中華文明。

偏關縣城鳥瞰。

鳥瞰黃河蒙晉大峽谷,左為偏關縣,右面為準格爾旗。

大河之舞——黃河,成為古代中原防備外敵入侵的天然屏障。

偏關縣西北部黃河岸邊的古長城。

偏關縣北部與內蒙古清水河縣毗鄰的古長城。

長城沿線各地,偏關堪稱是一個最特殊的地方。長城與黃河、內長城與外長城,都在偏關交匯,偏關明長城有四道邊牆,總長度雖不及赤城,但長城景觀之豐富、地理意義之重大堪稱全國之最。

(位於龍口水利樞紐庫區的寺溝長城)

位於天峰坪黃河岸邊保存完好的火路墩(烽火台)。

這是一個雞鳴三縣的地方,左為準格爾旗。右為清水河縣,下為偏關縣老牛灣堡。

老牛灣堡建於明成化三年,是明長城山西鎮的重要關堡。老牛灣長城的標誌——望河樓緊臨黃河的山崖,是一座保存很好的磚砌空心禦敵樓,雄踞崖上,俯視黃河,大有劍拔弩張之勢。

老牛灣位於黃河蒙晉大峽谷最北端的蒙晉交界處,北岸是內蒙古清水河縣,南依偏關縣,是九曲黃河的一個拐彎處。老牛灣因長城與黃河在這裡第一次握手而聞名天下。老牛灣面臨黃河,背靠山險,是偏關西北方的重要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邊堡、敵台和烽燧眾多。

位於老牛灣河叉南側的明長城

老牛灣至今還有由石片堆砌而成的,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古村落。雄山、秀水、古堡、村寨,長城、黃河、原生態在老牛灣完美地融為一體,構成了萬里長城一道別具特色的景觀。

位於老牛灣黑草墕附近的火路墩(烽火台)。

位於偏關縣東北部的好漢山堡

水泉是偏關境內外長城最大的關口,因當地泉水旺盛而得名。水泉堡築於明玄德年間距縣城不到40公里,城周1.5公里,現存殘址。水泉長城的特點是火路墩密布。火路墩是對山西長城腹里接火烽火台的一種俗稱。水泉大元峁一帶的火路墩遍佈於長城內側地勢高處,目光所及,滿眼都是圓溜溜的墩子,很是壯觀。

滑石澗堡位於偏關黃龍池鄉,歷史上是晉蒙邊民往來的口子,也是與右玉的殺虎口和河曲西口古渡並稱的「西口」。滑石澗堡外、長城以內就是著名的滑石澗,是洶湧的洪水劈出來的百米深峽,曲折斗沖,水瀉如注,堪稱大自然的傑作。

長城到老牛灣抵黃河岸邊後,順黃河東岸南下,至河曲縣才越過黃河進入陝西省府谷縣。樺林堡位於偏關與河曲的交界處天峰坪鎮,建於明宣德四年,是明長城山西鎮重要關隘,其戰略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蒙古騎兵踏冰渡河。樺林堡地段約30公里保存完好的長城,關城全部用磚築,高聳河岸,隨山據險,好似黃龍逶迤於群山峽谷之中,甚為壯觀!

樺林堡西2公里是寺溝古渡口。建於元代的護寧寺坐落在黃河岸邊、長城腳下,保存完好,寺溝之名即源於護寧寺。寺溝的黃河東岸因山體滑坡形成了坡度平緩的扇形泥土沖積扇,為了防止渡河登陸,沿河修築了河防堡牆。只見崖下黃河惡浪翻滾,懸崖上長城蜿蜒曲折,山樑烽台排列成行,威嚴肅穆,凜然不可侵犯。

寺溝黃河岸邊的古長城 。

長城依山而建,可以省去大量的土方工程,也利於作戰。

古堡可謂星羅棋布, 位於偏關縣東北部的教兒鄢堡。

古堡城牆高達厚實,位於偏關縣東北部的黃龍堡

古堡往往建在地勢險要之處,位於偏關縣東北部的柏楊嶺堡

位於偏關縣東北部的老營堡,這實際上是一座規模較大屯兵較多的古城。

偏關縣北部的古長城

長城往往建在峰巔之上。

這些長城保存尚好。

長城,烽火台,彷彿浮現古戰場滾滾的狼煙。

位於寺溝南側的石城古城牆,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關河口火路墩,

關河口村坐落於偏關縣百里關河入黃河之口,故名。該村西臨黃河,南北為懸崖,黃河有渡,地勢險要,高低處都有火路墩。

長按上圖,即可快速添加本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從雪山來 的精彩文章:

TAG:我從雪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