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矛盾的教育賽跑
與矛盾的教育賽跑
影片《死亡詩社》,讓我想起了兩部電影。一部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另一部電影叫做《三傻大鬧寶萊塢》。這三部電影在某些情節上都有相似之處。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一位學生和《死亡詩社》中的一位學生都選擇了自殺。《死亡詩社》中的那位學生是在父親對於他長期的管制,甚至於到掌控了他人生的情況下,選擇自殺。《三傻大鬧寶萊塢》中那位自殺的學生,是一位特別有創新精神的偏才,可校長經常否定他的創意,並且不允許他畢業。
兇手是誰呢?可以說是家長、校長,因為他們榨乾了孩子對於生活的激情。其實也可以說是他們自己,因為他們承受不了打擊,沒有辦法做出改變。前者是站在學生本人的角度看問題找出的兇手,後者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問題找出的兇手。兇手是碩大的,兇手也是畸形的,更是矛盾的。
《死亡詩社》中老師的結局和《放牛班的春天》中老師的結局是一樣的,他們都被校長開除了。《死亡詩社》中老師臨走前學生們是用站在課桌上的方式對他表示敬意,而《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老師,他的學生是用摺紙飛機,然後把紙飛機扔向窗外的形式表示對他的敬意。
「站在課桌上」、「紙飛機」這兩種形式並不單單代表著送別,更是代表著一種對於自我內心的吶喊。課桌在必要時,是可以站上去的;紙飛機在必要時,是要飛向窗外的。
但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死亡詩社》影片的最後,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勇氣選擇站上課桌上送別老師,同樣《放牛班的春天》雖然紙飛機飛出去了,但是逼於校長的權威,沒有一個學生敢從窗戶探出頭來。
《死亡詩社》和《放牛班的春天》兩部影片結局的這種「矛盾」恰恰就是教育的矛盾。就像有人評價《死亡詩社》——「一個老師打破學生思想的禁錮」,也有人評價——「別拿你的夢想毀了學生」
矛盾的是學生?是教育者?矛盾的本身其實是製造矛盾的東西。
2004年,陳丹青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執教四年後憤然離職,成為當年最轟動的教育事件。陳丹青在辭職信上寫道:「這一決定出於我對體制的不適應,及不願適應。」
在一次採訪中陳丹青說:「我當時滿懷熱情到清華報到,很興奮,很好奇,他們給我這麼高的規格,又是特聘教授,又是主任,又要招博士生,我就有點將信將疑,美術哪裡來的博士?這事兒怎麼弄?於是,我很認真地準備,很認真的招生,但是第一個回合下來我就發現一切都錯了,因為最好的學生根本上不來,首先就卡在英語和政治的分數上了。」
我想選擇你,但是制度又讓我不能選擇你。就像我也想學電影《死亡詩社》中基延老師這樣教你們,但是高考卻不讓我有這樣的精力與時間去教你們。這可能就是每一位教育實踐者面對一些教育理論者質問時的心聲。我也想給學生減負啊,我也想把課堂上得精彩紛呈,我也想每天開開心心地不去批評學生啊,我也想讓學生們學會獨立思考啊……可是校長要升學率、家長要孩子的分數,社會不允許你這樣做。教育制度雖然表面上讓你「以人為本」,但是實際上又是怎麼樣的呢?
新課改下要求教師應當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要求教學要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素質教育提出了接近20年,前幾年又提出核心素養……諸如此類的教育改革,也不過是口號喊得轟轟烈烈,因為你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沒有變的。比制度更制度得就是現實,這種現實在無形中指使著你該怎麼去做。你害怕打破這種常規,就像學生害怕不寫作業被家長、老師批評一樣。
可電影真的就不能改變現實嗎?
我記得在小學的課文中,有過這樣一則課文。講述的是在退潮的海面上,擱淺著很多奄奄一息的小魚,而一個男孩子把這些小魚一條一條地往海裡面扔去。有人問他:「這麼多條魚,你救得過來嗎?」小男孩一邊救魚一邊回答:「這條魚在乎,這一條魚也在乎……」
很多時候那種無形的制度限制著我們,讓我們覺得這件事情已經改變不了,所以我們服從、冷漠、麻木、不敢嘗試,不願去改變。
沙灘上那些擱淺的小魚可能就是《死亡詩社》中屈服於威爾頓預備學院威嚴下的學生,那些路人就是學校的校長、老師、家長,小男孩是基延老師。小男孩象徵著一種赤子之心,這是因為這種赤子之心,才讓他有了與時間、死亡賽跑的勇氣。
教育又何嘗不需要是這樣呢?把一條條魚救活,去傳遞生命的本性,交給他們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果說個人的力量沒辦法去打破制度,那麼我們至少可以在這個有限的制度內,做出最大的事情,一步一步把這種有限擴大。
做不了素質教育,至少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埋頭讀書的時候,也可以站起來四處張望;至少我們可以在提高學生分數的時候,告訴他們分數也並不是最重要的;至少我們可以在教他們寫作文時,讓他們了解文學;至少我們不能剝奪他們的體育課,他們的午休、他們的興趣;至少我們可以讓他們腳踏實地,也能仰望星空。
想要把電影《熔爐》中的一句台詞,送給在懷著滿腔熱情,將來可能會從事教育事業的你——「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撇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浪洶湧的內心世界。你我都是普通人,生活就是電影,如果你也喜歡電影的話,請關注week先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