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周總理的貼身副官,總理遇險,他以命相救,被機槍打成篩子
1936年「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矛頭一致對外,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7年5月的一天,周總理等人起程從延安乘卡車去往西安,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全權代表,與國民黨繼續談判紅軍改編問題。總參保衛局幾天前已準備好兩輛卡車,打掃得乾乾淨淨,停放在延安城南的汽車站。
擔負這次護衛任務的有兩個班,其中步槍班11人,手槍班13人,連同周總理和張雲逸的幾名秘書、警衛員,總共32人,全體人員乘坐一輛卡車。周恩來坐在駕駛室內,張雲逸同全部護衛人員坐於車廂上。
車子行出70餘里後,到達甘泉縣境內的勞山腳下。剛剛駛入一個簸箕形山坳,突然響起了槍聲,是一夥事先埋伏好的土匪,他們的目標就是這兩輛卡車。這伙土匪有二百餘人,來勢洶洶,為首的是東北軍一個心狠手毒的少將旅級軍官,手下有幾百支長槍、短槍。
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在激烈的交鋒中,卡車司機中彈犧牲、警衛人員傷亡嚴重,周總理等人的處境十分危險。
這時,周總理的副官陳友才一面指揮部分戰士在汽車附近頑強還擊、牽制敵人,一面組織人員奮力掩護總理邊打邊撤,為總理等人的撤退贏得了時間。
土匪見陳友才戴禮帽、穿西裝,且指揮鎮定,以為是個大官,於是,長短武器的火力像暴雨一樣朝著他射來,他立刻被子彈打得像篩子一般,但他挺立著,久久沒倒下來。
敵人搜查陳友才身上,從他的衣服口袋裡找出一張「周恩來」字樣的名片,卻沒有值錢的東西,遂在他的遺體上連捅了數刀,然後吵吵嚷嚷走了。
周總理等人突圍之後,順著山溝,穿過樹林,越過一座大山,來到西北保衛局設在三十里鋪的檢查站,躲過了一劫。
陳友才犧牲後,人們把他隨身攜帶的一條布滿刀痕和濺滿鮮血的毛毯交到周總理手中時,總理禁不住淚流滿面:「友才是替恩來死的,永遠也不能忘記他!」
後來,陳友才的遺體被安葬於延安寶塔山。1973年6月,周總理陪同越南客人來到延安,處理完其他事務後,要親自去陳友才的墳上祭奠,並說:「我一生中曾遇到過多次危險,但最危險的是這一次。」當延安的有關負責同志告訴他,1947年胡宗南進犯,陳友才的墳墓遭到摧毀,再沒有找著時,周總理傷心得當即掉下了眼淚。臨別前,他還再三叮囑:「陳友才同志犧牲得很英勇,要把烈士們請進陵園,給他們立個碑!」
1976年,周總理去世後,工作人員從他的內衣口袋裡找出了一張發黃的照片,照片上是總理等人的合影,照片背面題著:「勞山遇險,僅存四人。」四人能存,重要功臣是陳友才。正如鄧穎超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所說的:「友才是替恩來死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


※這位軍長很可惜,別人都是將銜,他是大校,陞官不滿1年就去世了
TAG:夜話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