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詩經里的游魚

詩經里的游魚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


 ---《論語·陽貨》




譯文

 ▍

 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麼不學習《詩》呢?學《詩》可以激發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詩經名物圖解》

?

 是日本

江戶時代

的儒學者

細井徇

/

細井東陽

撰繪的一套博物學書。




其主要內容為《詩經》輔配

百餘幅

精美古畫。分為10個畫冊貼:三冊草部,兩冊木部,兩冊禽部,一冊獸部,一冊鱗部,一冊虫部。此本大約繪製出版於嘉永元年(1848)。




魚是寫實的魚





鯧魚





鯧魚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




《詩經》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




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魚畫承載的深意








出處: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


 


,鰷鱨鰋鯉。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

周頌·潛

》)




譯文: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蘊藏著富饒的漁業資源。


鱣魚鮪魚不計其數,鰷鱨鰋鯉也群出波間。


捕來鮮魚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賜福綿延。






美景與願景:





漆、沮兩條河流靜靜地流淌,此二水是周王朝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印記。




周頌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體地名,而

提及具體地名即與祭祀對象有關

,如《天作》言「天作高山」,高山即岐山,是大王(即古公亶父)率民遷居之所。




《詩集傳》論

《潛》時說:

此祭大王之詩

」(大王

公劉

亦曾渡漆、沮)。




《潛》詩中沒有寫出公劉,但公劉是周道由之而興的關鍵人物,他在漆沮的經歷當是周人熟知的典故。




《潛》的祭祀對象必然是公劉,無須點出而自明。由此亦可知,周人讚美漆沮,不僅是基於二水的美麗富饒,更是帶著強烈自豪的主觀色彩。




《潛》是

專用魚類為供品的祭祀

詩,照《毛詩序》的說法,《潛》所寫的祭祀按時間分有兩種,供奉魚的品種亦不同:

季冬薦魚,春獻鮪也

。」




「春獻鮪」是因為鮪在春夏間從海溯河而上產卵,其時方可捕得,冬天無法以「鮪」為薦,「總稱魚」的魚自然不能包括了。從魚的數量之多(「潛有多魚」)、品種之繁(「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及人們對魚類品種的熟知,可以看出當時漁業的卓有成效。




「以(魚)享以(魚)祀,以介景福」是飲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動。如果將魚換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蘊就會大受損害,而詩作一氣呵成的效果也便喪失無遺。




在這首詩中,魚實在是必然貫穿到底的。最後一句雖然沒有寫出魚,但魚依然存在。因為「魚」與「余」諧音,《潛》詩所寫的祭祀季冬一次,隔年之春又一次,均用魚,這使讀者有理由推斷:




時至今日仍然廣泛流傳的「年年有魚(余)」年畫,民間除夕席上對魚不動筷而讓它完整地留進新年的習俗,和《潛》所描寫的祭祀是一脈相承的。




《潛》應當被視為民俗史上一條重要資料,它的末句所祈之福就是「余」。《潛》篇幅簡短,卻羅列了六種魚名;漆、沮二水具體寫出,卻讓祭祀對象公劉隱名;

寫王室的祭祀活動,卻也與民間風俗息息相關。

這些,都顯示了作者調動藝術手法的匠心,使本來在《詩經》里相對枯燥的頌詩中的一首能夠進入形象生動、意蘊豐富、趣味盎然的作品行列。




流水富饒





鱮(yu)
















































嘉魚































(

tuó)  




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

大雅·靈台




 | 敲起鼉鼓聲蓬蓬,瞽師奏歌有樂。












鯉趨而過庭。(

子問

)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

論語·季氏




① 鯉,即 孔鯉,孔子的兒子。


趨:跑,疾走。因孔鯉敬畏父親而快步過庭。


《詩》:即《詩經》。


無以言:無法來講話,即不善於說話。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目前100000+人已

關注加入我們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中國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1013102739@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腹齋 的精彩文章:

中書協主席蘇士澍要在書壇「打虎拍蠅」,從何處下手?
陳傳席評書法界:當代書法家中林散之是第一人,但是他的書法問題也不少

TAG:坦腹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