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洪秀全:屢次落榜惱羞成怒,用造反為自己遮羞

歷史上真實的洪秀全:屢次落榜惱羞成怒,用造反為自己遮羞

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廣東花縣人。其父洪鏡揚,是官祿及鄰近諸村的保正,家裡「薄有田產」,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在當地是好的。洪仁坤有兩個哥哥,他是三兄弟中唯一讀書求功名的,在家裡有受寵而優越的地位。他7歲入本地私塾讀書,14虛歲考為童生。此後連續4次,一共經歷17年,未能進學,也就是沒考上生員(秀才)。

在他一再落榜到公開造反期間,不止一次「做館」當私塾師,教小孩識字和文化基礎知識,這是當時相當多老童生所從事的不固定職業。一般說來,收入比普通農民好不了多少,只是身份不同。

1837年洪仁坤第三次落榜。這個一向自視極高並被族人寄予厚望的人,精神、心理受的打擊很大。回到家裡,隨即大病一場,「死去七日」(一說兩日)還魂後,「俱講天話」。對這次生病,尤其是「魂游高天」,人們照他自己和馮雲山、洪仁所說的,做了許多文章。我認為,有幾點可以推定:一是做秀遮羞,二是內心在極其複雜的煎熬中掙扎,三是強烈刺激造成的輕度精神病變,四是清醒夾雜狂想、夢幻的心理活動,五是考慮如何利用迷信造反。這樣一番真真假假的大病之後,性格自然會有明顯變化,但並沒有成為精神病人,所以能不葯而,生活也毋需別人呵護。

1842年,他第四次應考,一起落榜的書友(一說又是表弟)馮雲山出於對考試的極端不滿,又從星相術角度看出洪仁坤「多異相」、「有王者風」,極力鼓動他為首造反。馮的勸說,符合他此前大病中的想法和夢幻,於是斷了科舉仕進的念頭。洪仁坤決心造反之後,就說什麼上帝封他為「太平天王大道君全」,命他「時或稱洪秀,時或稱洪全,時或稱洪秀全」。從此,洪仁坤、洪火秀改名為洪秀全。

這改名是很費一番心思的,秀全拆開,是「禾(吾)乃人王」。簡括地說,進不了學——考不上秀才,是造反的決定性原因,造反是為了做人王。做了人王,不但可以實現「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還能夠「手握乾坤殺伐權」,殺盡所痛恨、憎惡的人。當然不止是造反、報復,更重要的是佔有和享受:佔有一切,「禾乃玉食」,「世間萬寶歸我有的了」。這些早期直言不諱的言志,說明了洪「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

以洪秀全為教主的拜上帝會的創立,其主要思想理論來源是梁阿發編寫的通俗佈道書《勸世良言》。它並沒有全面、系統地介紹基督教教義,而又不時援引中國傳統觀點來印證《聖經》。不過,它所涉及的一些神學知識,諸如,天父全能,耶穌救贖,獨尊上帝,不拜偶像,天堂永樂,地獄永苦,等等,卻被洪秀全及馮雲山借用而且不斷發酵。從後來天王府前的不倫不類的世界地圖,可見洪秀全此時對西方、世界仍然幾乎一無所知。他「向西方尋找(的)真理」,就是《勸世良言》中的若干神學知識。以此為基礎,不斷按他的需要揚棄和注入一些內容,來創立以他為教主的拜上帝會。從製造迷信開始,進而逐步加緊控制信從者,接著就發動造反,奪取政權,建立地上的「天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秀全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哪個朝代王爺最多?此朝有2700個王爺,真是王爺遍地走!
歷史上的「太平天國」到底是怎樣的?可能我們之前都錯了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