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玩遊戲,有空去聚會,難道就沒空陪陪父母
(一)88歲裸模爺爺掙脫「空巢生活」後,子女表示,死了也不為其收屍。
前幾年,有關成都一位88歲裸模爺爺的事件,在網路上被炒得沸沸揚揚。
這位老人叫王肅中,他在大學裡當裸體模特,但他的這份職業卻讓他的兒女很不理解。
網友對此評論也褒貶不一,有人說的很難聽:
「88歲,都快入土的人了,還想留點寫真流傳千古?」
「這老爺子不是給子女蒙羞嘛?」
他的兒女對此態度決絕,表示要與老爺子斷絕關係。
更揚言稱:死了也不為他收屍!
好在,還有能體諒這位爺爺的,
「如果他的兒女對他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不要說多孝順他,就是每個月多少給點伙食費,多陪陪他,也不至於大冬天出來受凍。」
「老人家光明正大,不偷不搶,支持。」
記者採訪時,老人特別無奈的表達出心聲:我一個人在家裡,冷清怕了,在這裡至少有人能和我說說話。
試想一位老人在幾十平米的房裡,一天24個小時,只有自己,該有多孤獨。
(二)隔壁婆婆,無奈的接受被「空巢」,孤獨,凄涼。
前天我回老家辦點事,傍晚沒去參加家庭聚餐,一個人在家裡整理資料,隔壁院的奶奶敲門,讓我幫忙去關廚房的燈。
我隨她過去,82歲的她,每走兩步就必須要停下使勁大口的喘氣,我們兩家院挨著,就十幾步路,我扶著她走了三分鐘。
到了廚房,抽油煙機的燈亮著,我想應該是她不小心碰到觸摸屏按鍵了。
她握著我的手道:「我老花眼,也找不到怎麼關。幸好你來了。」
關上燈,我邊環顧四周,邊扶她到客廳。
她說整個兩層別墅院就自己住。
兩個兒子,一個在市中心,一個在北京,兩個女兒嫁到隔壁縣城,也都50多歲了,都要照看孫子。
有鐘點工按時來做飯,孩子們偶爾來一趟。
我忍不住問她,婆婆你每天在家裡做什麼?看看電視打發時間?
她擺手道,「我老花眼,耳朵也聽不清,不浪費那個電。我就在沙發上坐累了,去床上躺會。」
我望著客廳里,一台電視機,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我難以想像老人是怎樣度過一天24個小時的。
由於身體原因,她最多只能從卧室走到廚房,就已經累的不行,更不敢去到外面走街串巷,我腦海呈現一副畫面,老人佝僂著身體,坐在沙發上,發獃直到睡去,醒來繼續發獃,一直循環。
平時我們一個小時沒有網路都要覺得抓狂。
我把老人攙扶到床邊坐下,聊了會天,就出來了,走過乾淨冷清的院子,關上大門。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我看到一位「空巢老人」的無助,這種現象,應該也真實存在於絕大部分家庭,那些老人,孤獨,絕望,凄涼!
(三)程洪斗的空巢生活,被迷茫、等待填滿。
時下熱播的電視劇《戀愛先生》中,程洪斗是一位標準的空巢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兒子程皓終日忙忙碌碌,留下自己一個人守著空空蕩蕩的房子。
不會做飯,程洪斗就去超市買速食,沒人說話,他就總一個人坐在客廳里,兩眼迷茫。
對於程洪斗來說,每周等兒子回家吃餃子,似乎成了生活唯一的意義。
(四)古代的「二十四孝」「朝夕問安於父母」同現在的「空巢老人」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老人,裸模爺爺,隔壁婆婆和程洪斗,他們只是我們知道的,還有千千萬不為人所知的空巢老人,他們是如何熬過一天一年的?
從什麼時候,我們開始忽略老人,辜負老人?
四代同堂的天倫之樂有多少老人還在享受?
中國自魏晉開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皇帝都是「以孝治天下」。
曹操曾這樣說過:「求忠臣必於孝子之家。」
古代最基本的盡孝做法是「朝夕問安於父母」、「晨省昏定」,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都是這樣過來的。
到了現代,不是棄而從簡,而是直接拋棄了這種習俗。
(五)造成「空巢老人」現象愈演愈烈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就從自身開始改變。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住房條件改善,許多子女婚後擁有自己的住房,與老人分開居住,造成空巢。
子女在外就業就職進了城,造成空巢。
因女兒婚嫁而離開家鄉異地成家,使一些只生有女兒的老人因女兒出嫁而形成空巢。
有網友辯駁,現在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吃住行都要花錢,光在家守著老人,誰去掙錢?
我們不是主張大家非得在家守著父母,因為結合當下物價上漲,工作難求的社會現象,這不現實。
那麼,我們就從自己做起:
當你為工作而忙時,趁午飯間隙,給父母打個電話。
當你為孩子花2萬塊錢報名特長班時,想想家裡的父母,給他們買雙舒適的鞋。
當你帶著孩子去國外旅遊時,想想家裡的父母,帶他們去近郊轉轉。
我非常贊同雜誌上的那幾句評論:
「如果父母老了, 不要怪他們彎腰駝背腳步遲緩,他們也曾扶著你直起腰桿,蹣跚學步;
不要煩他們言語嘮叨含混不清,因為你曾經的牙牙學語,嘰嘰喳喳,他們卻當動聽的歌來聽。
沒有什麼來日方長,你和父母的見面次數是遞減的,見一次就少一次。
趁一切還來得及,避免讓「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發生,常回家看看吧!
就像歌詞里唱的: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TAG:老馬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