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旅行青蛙=「空巢青年」?這個鍋蛙不背

養旅行青蛙=「空巢青年」?這個鍋蛙不背

「蛙兒子,別老宅在家看書,出去『浪』啊!」

「你去哪玩了,怎麼還不回家啊」

你是否常被這樣的朋友圈狀態刷屏?

還是你就是其中一員?

近年來,遊戲「旅行青蛙」的爆紅,讓不少20多歲的「老父母」們,在朋友圈裡颳起了「曬蛙潮」,更有人認為這隻孤獨的青蛙,影射的就是在外打拚的「空巢」男女自己。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年輕的「老父母」們在網上等著「蛙仔」回家。而現實中,他們的父母也在故鄉期盼著孩子回家過年。

都是誰在「養蛙」?

「養蛙」帶給他們哪些樂趣?

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新 鮮

20多歲「老父母」頻曬「蛙兒子」

「旅行蛙」刷爆朋友圈

最近,27歲的阿君在朋友圈裡頻曬自己的「蛙兒子」,言語中滿是關切。「今年春節你能回家嗎?大概啥時候?我們好去接你。」同一時間,遠在河南故鄉的父母也常打電話給阿君,殷殷期盼著她的歸來……「我的『蛙兒子』還能回家,春節我卻回不了家。」阿君傷感道。

阿君在南寧一家連鎖餐飲企業做管理工作,春節正是最忙碌的時刻,她已經有三四年沒有陪父母在家過年了。「沒辦法,只能節後再補休,回家陪父母了。」阿君說,正是因為獨自一人在外打拚的經歷,讓她在玩「旅行青蛙」時,看到了自己。

一隻青蛙為何會如此爆紅?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旅行青蛙」遊戲步驟簡單,玩法單一。遊戲主要有3個場景:庭院,小屋和商店,玩家每天定時定點收割庭院的三葉草,將其集起來去換取食物和道具,並把換來的食物和道具放進背包,等待「蛙兒子」出去旅行。

而玩家扮演的是觀看者的角色,青蛙想幹什麼,他們無法控制青蛙的行為,也不會直接參与互動。小青蛙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出門,什麼時候出門旅遊、什麼時候回家、去哪裡、寄的什麼內容的明信片、會帶回來什麼土特產……這一切都由系統隨機產生,玩家不得而知。

一些玩家認為,正是這種充滿等待的「隨緣」體驗,讓人有代入感,而且,玩這個遊戲也不用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加上遊戲中畫面上的青蛙萌萌的樣子,戳中人心中柔軟的神經,從而受人追捧。

調 查

有父母引導孩子「養蛙仔」

有人通過「養蛙」網上找「同類」

都是誰熱衷「養蛙」,在「養蛙」的過程中,有哪些得失?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南寧市「養蛙」的群體有20多歲的單身男女,也有三四十歲的中年男女,以女性居多。這其中,還有一些家長不僅自己「養蛙」,還引導孩子也跟著養。

「說實話,我『養蛙』純粹是因為好奇。」在南寧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小琴告訴記者,她是看見周圍的朋友都在養「蛙仔」,有人還起了個美美的名字。所以,自己也跟風養起了「蛙仔」。「養蛙」久了,小琴感覺「蛙仔」對自己的態度,像極了自己對父母的態度。對父母的關心,經常不當回事,有時甚至還有點厭煩。「養蛙」之後,她覺得真的要努力改一改。

南寧一家培訓機構的陽老師是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她幾乎每天都要在朋友圈曬下自己的「蛙仔」,兒子給「蛙仔」起了個雷伊的名字。她告訴記者,玩這款遊戲純粹是為了放鬆,和同事朋友們有更多共同話題。加上她去日本玩過,遊戲中「蛙仔」寄來的旅行明信片、以及手信特色小吃,能讓她有種故地重遊的感覺,也對日本的美食有更多了解。

「我兒子也在『養蛙仔,不過這是爸爸引導他養的。』」 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陳女士說,在她家有兩個人在「養蛙」。老公引導11歲的兒子「養蛙」,是因為他自己在遊戲中,看到當你對「蛙仔」付出,而「蛙仔」卻可能毫不在意獨自行事時,作為主人心裡的那種無奈。想讓兒子從中體會,為人父母的不易。

「我也養了『蛙仔』,不過我現在感覺玩得有些無聊。」在媒體工作的胡女士說,本來她喜歡比較燒腦的遊戲,而這款遊戲節奏太慢,剛開始玩還有點新鮮勁。久了,會感覺很無趣。加上最近遊戲設計者澄清,她設計的青蛙是丈夫,不是兒子時,離異的她更加不想再「養蛙」,準備棄玩。

不過也有玩家認為,養「蛙」與養「娃」同音,在中國,父母會對孩子說:「小祖宗,回家啦?想吃點啥,媽給你做!」與日本女人迎接丈夫回家,對丈夫說:先休息一下吧,飯菜馬上就準備好,很接近。某種程度上,中國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有些像日本女人對待丈夫的方式。

無論是哪種觀點,玩家在遊戲中都看到了青蛙深深的孤獨感,然後投射到自己身上。網友「燕子」說,「蛙蛙」自己看書,自己吃飯,自己旅行,雖然孤單,但它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而它旅途中孤單的背影,似乎在告訴大家,「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有此共鳴足矣。

專 家

別光忙著網上「找共鳴」

虛擬世界不能取代真實情感

「我一直在關注這個現象,我覺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養蛙』熱的背後,其實是『空巢青年』的孤獨和寂寞。」廣西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一如是說。

陳一認為,很多年輕人離開家鄉,遠離故鄉,去異鄉打拚,需要完全投入到異鄉的生活中去,但異鄉有時候融不進去。所以,離家在外的「空巢青年」,內心會有一種孤獨的感受,這不僅是離開家鄉的孤獨,還有融不進他所在的異鄉的這樣一份寂寞和孤獨,這是離鄉的「空巢青年」一個常態的心理感受。

除此之外,還有一份孤獨來自於「空巢青年」的父母。孩子們離家在異鄉打拚,父母在故鄉也老去,他們也會有一份孤獨、寂寞。而隨著「空巢青年」在異鄉的奮鬥,或者是在故鄉太久,他們跟父母之間很多東西是沒法交流、溝通,彼此很難理解與認同。因此,這種孤獨和寂寞就會成為一種常態。

陳一分析認為,很多「空巢青年」在外打拚,工作壓力比較大,除了工作之外,跟同事之間不會有過多的交流溝通,生活中也沒有太多的朋友和應酬。他們真的就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街,一個人購物。所以《旅行青蛙》這個遊戲能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就是他們其實從遊戲中,對應找到了自己在人生、家庭、社會、自我空間當中的位置,讓他們產生了心聲共鳴。

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反而不太善於,也不屑與人交流、溝通,覺得很麻煩,覺得很被動,不善於表達言辭。所以他們更習慣在網路當中尋求共鳴,在網路中表達自己。甚至把網路中的生活方式,當成現實來對接。一些青年則主動選擇「空巢」,享受「空巢」,他們從內心深處啟動「免打擾」模式,不希望被現實中的外界打擊到。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空巢青年」越來越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一建議,所謂「空巢青年」應該更多一些能動性,在現實生活當中,通過真實的跟人相處,溫暖的交流溝通,建立客觀的人際關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心理訴求。而不是只是在網路虛擬世界當中,封閉的自我空間當中來尋求「認同」、安慰與鼓勵,請珍惜身邊的親友。

值班主任:衛耀華

編輯:黃靜 實習生 黃琦

來源:當代生活報記者 王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不分財產不領證,南寧83歲老人很快就找到老伴!
吃這東西不注意,可能誘發食管癌,喜歡吃的看過來……

TAG:當代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