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甘地,將印度從一個黑暗年代拉入另一個黑暗年代的「聖雄」

甘地,將印度從一個黑暗年代拉入另一個黑暗年代的「聖雄」

「聖雄」甘地是印度的傳奇,至今印度很多的競選者都要改革名字,跟甘地扯上點關係,印度老百姓才買他的賬。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其一生的巔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靠自殘取得偉大成就的政治人物,但小編我認為甘地把印度從一個黑暗年代拉出來,又不可避免的把印度推入大量另一個黑暗年代。

甘地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創造者和捍衛者,他長期為印度的民族獨立而奮鬥,曾經十多次絕食,三次被捕入獄,在反英的不合作運動中他身體力行,為抵制洋布親自手執紡車織布,為了反對英國實驗的專賣權他和群眾一起自主實驗,毫無疑問被稱為「聖雄」的甘地,他的功勞是不可抹殺的,這對於培養印度民族的種族感和群體感念功不可沒。對於印度民眾來說,種族感是陌生的,他們只知道種姓,並不知道他們同屬於一個印度種族,從歷史上來說,這種民族性的缺失是印度的不幸。

甘地發現了這一點,把印度人從互相排斥一盤散沙的狀態拉出來,發展出自己的種族意識,努力擺脫宗教、地域、種姓的分歧,由此發動了大多數人,獲得了廣泛的支持,終於帶領印度走向了獨立和自由。

但是甘地主義創造的印度一度要面臨停滯,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從政治層面來說,甘地主義讓世界對印度有了新的概念,也讓印度人當成了真理,成為了印度教行動的終極源泉,可是從爭取獨立的心態來看,眾多的甘地主義者,是以投身聖戰的心態,把印度推向了獨立,他們認為自己是為了真理而反抗,而不是反抗英國殖民者,他們缺乏國家觀念和整體觀念,所以爭取到獨立以後他們並不買政府的賬,甘地主義遺留的政治思想是以村莊為基礎的分治聯合體,他們希望每個村莊都設定自己的規則,都能執行處理村內的事物,村與村都是獨立的自我統治狀態,他們認可的是一種村莊共和國的民主方式,而不是讓國家和政府進行統一的規劃,來統一的管理。70年代的印度一直堅信甘地的思想是印度唯一的真理,是至高無上的,政府的反對者提議,為了讓民主生效,廢除專政,印度必須回歸甘地主義,這就等於把印度留在原地,他們不明白村莊共和國和現代的民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他們也不知道甘地主義是在特殊的環境下才適用的,印度的政治環境早已經發生了變化。

其次甘地對工業文明有著深層次的厭惡,他認為那些事壓迫和西方的象徵,所以他的生活遠離現代的工業科技成果,衣食住行極致簡樸,結果就是甘地的簡樸把貧窮神聖化了,成為所有事物的基礎,成為印度民眾的精神財富,在獨立了二十多年,甘地主義依然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簡樸就意味著對工業發展的鄙棄,印度民眾相信甘地式的紡車就能拯救人民,就應該讓印度在村莊中保持安寧,公牛犁地,母牛產奶,牲畜的糞便肥活了大地,農作物的環繞在勞動者的小屋旁邊,人們把低級的農業生產幻想成為田園牧歌的景象,這種衰弱而陳舊的思想讓印度社會發展止步不前。

從意識形態的方面來說,甘地沒有把印度當做過來治理的思想和理論,甘地的理想社會是要培養每個人的靈性,靈性就是一種道德的自覺。他希望人們變的自律讓社會變的美好,無論他還是他的繼承者,都是試圖讓這種靈性來代替國家機器,而不是通過法律和科學治理國家來實現,但是靈性無法帶來土地的再分配,也無法帶來社會意識革命,甘地說堅持的很多東西,是都成為他無法超越自身的障礙。

印度缺少科學健全的意識形態,這是甘地和印度的雙重失敗。人民沒有國家觀念,對過去沒有歷史觀,除了印度教沒有其他的認同觀念。

各位看官老爺要是看的順眼,幫忙點點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半踢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用「綠帽子」代指妻子不忠,而不用其他顏色
鴉片戰爭為何會輸?清王朝把責任歸結為「漢奸」

TAG:月半踢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