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六旬老人40年創作50餘幅年畫,一心想要傳承這門手藝
「年畫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它代表著新春的吉祥,以前過年時,很多人喜歡買上一幅掛在家裡。」城區東營盤社區居民劉同說。
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張貼年畫曾經是一件重要的民俗活動,也是新年獨有的味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居環境跟著變化,如今,已經很難在生活中看到年畫的蹤影了。臨近春節,65歲的劉同看著自己的年畫,講述著他和年畫的故事。作為一位年畫愛好者,他對年畫有著太多無法割捨的情感。
喜愛繪畫 對年畫情有獨鍾
劉同特別喜歡畫畫,尤其喜歡年畫。說到原因,他說:「我也具體說不出來什麼,大概是因為年畫中傳遞出來的喜慶吉祥的味道吧」。後來,劉同就開始了學習畫年畫,這一畫就是40年,年畫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開始的時候,劉同畫的年畫無非是胖娃娃抱著紅色大鯉魚,後來經過多年的繪畫,他對年畫的研究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劉同小心翼翼地拿出4卷包裹嚴實的畫卷,每卷畫集都是按照年代的不同劃分的,總共有50餘幅內容不同的年畫。劉同說:「那時候生活條件都不好,也沒有像現在一樣高級的裝裱,我就是用舊報紙糊牆,然後把一張張年畫貼在舊報紙上,作用就好比現在裝修時用的牆紙一樣。」
劉同指著其中一張泛黃的年畫,這幅畫的正中央是一個胖乎乎的娃娃穿著一件紅肚兜,一隻腳抬了起來,胸前帶著一個長命鎖,懷裡抱著一條大鯉魚。「這幅畫我畫了有1個多月,每天都要畫上好幾個小時,」劉同說,「這是上世紀80年代畫的,也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件作品,雖然現在紙面已經變黃,但我還一直好好地保存著它。」
苦苦相求 心愛年畫終到手
除了自己畫年畫外,劉同還收藏年畫,在他家一間並不寬敞的小書房中,掛滿了各類藏品。
劉同指著一幅年畫說:「這幅《慶豐收》是我去天津的時候帶回來的,當時我第一眼就看上這幅年畫。畫面中,有三位少年一起抬著裝滿金黃玉米的籮筐在傾倒,面前的玉米堆得像小山一樣。玉米粒飽滿、清晰,小孩的神態、動作形象逼真,堪稱精品。」
這幅年畫當時在劉同腦中揮之不去,但畫的主人卻不願意出售,這可急壞了他。劉同苦苦相求,甚至還帶著自己在天津的朋友一起向畫的主人說情。他的堅持最終感動了畫主,就把這幅《慶豐收》贈予了他。「畫主也是愛畫之人,他看我是真心喜歡,一定會好好收藏,才會把畫給我,而且一分錢都沒有要。」劉同說。至今,劉同已收集了百餘幅年畫,件件如珍似寶。
年畫沒落 六旬老人心凄涼
從20世紀90年代以後,關注年畫的人越來越少,現在年青一代對年畫更是所知甚少,年畫的沒落和遠去讓劉同心裡很難受。
談起年畫衰落的原因,劉同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誰家還能在客廳牆上貼張年畫?人們可以選擇的太多了。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再像我們那一代人花上個把月的時間去畫一幅畫,更別說做這種事又不掙錢了。」年畫的遠去,讓劉同老人的語氣多了一分凄涼。
「現在我年紀越來越大,我就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雙手把年畫就這樣一直畫下去,留給以後的子孫,讓他們幫我傳承下去。」劉同說。
內容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處理
— END —
????
陽泉市左岸藍山
公眾號:yqzals
????
︾
(︶ε.︶メ)
據說關注了「 陽泉市左岸藍山 」的人都漲工資了啦!
﹋﹋﹋﹋﹋﹋﹋﹋﹋﹋﹋﹋﹋﹋﹋﹋﹋﹋﹋﹋﹋﹋﹋


TAG:陽泉市左岸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