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利策:瘋狂10萬+與熱搜堆出來的報業偶像

普利策:瘋狂10萬+與熱搜堆出來的報業偶像

文/青玉

凡是要從事點與媒體相關工作的人,都一定熟悉「普利策」這個名字。畢竟在自媒體盛行、大家都苦惱於被劣質信息包圍的當下,從1917年開始已經頒發100年的普利策新聞獎被大家公認為業界良心,認為它向全世界彰顯了新聞應該追求公正、傳遞正能量的形象,與那些在小黑屋中憑自己想像、利用人性弱點拼湊出10萬+的小編們是截然不同的。

可你能想像,普利策新聞獎創辦人約瑟夫·普利策正是利用一篇篇在當時備受詬病的10萬+小黃文才賺來大筆用以設置獎項的財富嗎?看完本篇關於普利策的故事後你大概會感慨,後人對歷史人物的審美與當事人真實的生活從來是兩回事。

01

普利策是匈牙利裔美國人,1847年出生,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精通德文、法文,卻信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天生的冒險家。尤其當父親病逝母親改嫁,17歲的他因與繼父關係不和離家出走後,普利策此後一生的主題便只有兩個字:冒險。

這種冒險並非如斯文·赫定那般去探索人跡罕至的秘境或者鋼鐵俠原型霍華德·休斯那樣誓要造出更快的飛機,少年普利策之煩惱是如何成就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崇拜拿破崙的他決定從軍。

年輕時期的普利策

處在荷爾蒙過剩期的普利策那時只嚮往自己能在炮火連天的戰場建功立業,加入哪只軍隊、打誰、保護誰是顧不上的,只要有仗打就可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匈牙利人普利策曾先後要求加入奧地利軍隊、將開赴墨西哥的法軍、開往印度的英軍……無奈身高190cm的普利策因瘦得像條竹竿又高度近視,想送上門當炮灰都四處吃閉門羹。

投軍無門的普利策本想放棄,卻不料絕處逢生,遇到了正在為美國南北戰爭中北軍招募僱傭軍的兵販子,一拍即合,1864年底普利策乘船前往美國。

02

彼時南北戰爭已進行最殘酷最難熬的階段,尤其北軍傷亡已大大超出預期,兵源不足問題迫使林肯改志願兵製為徵兵制,結果在紐約引起反對暴亂,林肯遂又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不想去可以,出錢讓另一個人替你去,其實就是僱傭軍嘍。

這種情況在當時很普遍,眾所周知特朗普是美國第45任、第44位總統,之所以有這麼奇怪的數字是因為有位格羅弗·克利夫蘭做過兩任美國總統(第22、24任),這位「逃兵總統」,在關於他服兵役情況一欄中清楚的寫著,南北戰爭中他花了150美金給另一個人替自己服兵役,合法手段。

南北戰爭後連續6任美國總統都是北軍將領出身,直到第7任換成了「逃兵」格羅弗·克利夫蘭

就這樣,普利策隨兵販子乘船去了美國。但在船上沒多長時間,「雞賊」的普利策就弄清了兵販子們所能賺到的差價,在船將靠岸時普利策跳海泅渡,搶在兵販子前趕到紐約領走了自己那份很可觀的僱傭兵費用。

入伍後,普利策被編入美軍「林肯騎兵隊」,但從軍時間並不長南北戰爭便於1865年宣告結束,退役後的普利策在新興城市聖路易安頓下來。

03

1867年普利策加入美國國籍,放下槍桿的他,決定拿起筆桿來繼續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由於自幼精熟德文,普利策最初以記者身份加入了一家德文報紙《西部郵報》,憑藉自己每天工作16個小時的拼勁兒成為著名一線記者,25歲時老闆給了他很多《西部郵報》的股份,這讓他很快變得很富有,一派走上人生巔峰的節奏。

但普利策對此並不滿足,1878年當31歲的他熟練掌握英語之後,普利策又決定轉向市場更廣闊的英文報紙,且是賣掉自己在《西部郵報》的股份,買下一家屬於自己的英文報紙《電訊報》。

走上人生巔峰的同時,普利策也迎娶了白富美,一個沒落貴族家的姑娘凱特·戴維斯。人都要臉面嘛,屌絲逆襲之後去貴族女兒這種事情,在美國太普遍了。

那時美國的新聞市場正處於黃金時期,想成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普利策也借到了東風。

天時:現代印刷術的成熟大大降低了報紙售價,讓它不再是供富人們消費的奢侈品;同時由於南北戰爭期間人們對前線戰事迫切了解的渴望,刺激報紙銷量大增,讓讀報紙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總之一句話,普利策踩在了創業風口上。

地利:美國尊重新聞自由的社會特性誠然為普利策這樣的年輕人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光有新聞自由顯然還不夠,還要每天發生足夠多的新聞才可以,這一點美國也是有地利的,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對美國進行大刀闊斧改革之前,齊聚全世界冒險家的美國一樣是一個政治腐敗、社會黑暗、黑幫橫行、壓榨遍地、犯罪率極高的國家,每天都有N多可供報道的事情。

人和:創業風口擺在面前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踏上、都能在風口的助力下上天的,想要破壞他人利益獲得自己想要的報道談何容易,敢打敢拼的普利策在新聞界還有一個傳說:出門隨身帶槍的記者。

04

開始經營《電訊報》後,普利策為報紙進行了重新定位,要「為民眾服務,不為任何政黨牟利」、「不是政府的支持者,而是批評者」,堅持「說出事實」。這讓其在黨派性很強的眾多報紙中成為一股清流,即使普利策自己是參議員。

普利策當選為密蘇里州參議員時,還是在《西部郵報》工作時期,時年21歲的他因以記者身份不顧生死堅持反腐敗、反黑暗報道受到人們的尊敬,哪怕與法定參議員年齡相差4歲,但他依然當選,且走進議會大廳接受任命時沒有任何人提出反對。

一流記者+參議員身份,此時又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報紙法力加持,普利策如魚得水,不僅他,連他手下的一眾記者都高舉著「說出事實」的大旗成了不斷刺探和搶奪新聞熱點的偵探、曝光社會陰暗面的急先鋒,他們揭露精神病院的黑幕、抨擊政黨和財團間的金錢交易、批判保險公司的欺詐、諷刺警方的殘忍行為……每天都會有轟動性新聞。

當時有關約瑟夫·普利策與《紐約世界報》的繪畫

還有什麼能比每天都搞出刺激性新聞更能提升報紙銷量的呢?至1883年普利策以34. 6萬美金的價格買下《紐約世界報》時,他已經成為全美首屈一指的報業大亨。

除了準確定位,普利策也對報紙進行了很多技術性改造,如沿用至今的編輯寫作制——記者采寫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後見報便是普利策的發明。

05

火熱而開放的市場,在普利策式成功的感召下,大量後來者紛紛加入報業競爭中淘金,這讓身為行業領先者的普利策一度陷入多線作戰的境地,壓力陡增。

最表層的自然是被抄襲,探得一條重要新聞的難度、時間人力成本可想而知,「拿來主義」則要輕鬆不少,更何況當時的交通與通訊條件十分有限,報道國際新聞非常吃力,憑想像製造新聞又很難查證。

為了應對抄襲,普利策曾設下一個圈套,故意在《快郵報》上刊登一條阿富汗反英暴動的電報新聞稿,結果被競爭對手《聖路易斯星報》抄了去,普利策馬上發表聲明,這是自己故意偽造、用來打擊抄襲者的假新聞,《星報》因此名譽受損,不久後倒閉。

可普利策的手下們也不是聖人,同樣中過類似的圈套。1895年,普利策領導的《世界報》與赫斯特領導的《日報》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這次輪到《日報》刊登一篇虛假報道被《世界報》抄去,普利策受到猛烈抨擊,自食苦果。

僅這一個例子便說明普利策在激烈的競爭中也失去了本心,走了形,而且越來越嚴重。

為民說話一過頭便成了民粹,普利策開始頻繁挑起階層對立刺激底層民眾購買報紙;階層對立不夠刺激便直接上「黃色新聞」,黃到我們引用時需要全屏馬賽克。

1896年9月6日《紐約世界報》上刊登的有關李鴻章訪美的連環畫《李鴻章訪問霍根小巷》,漫畫作者是「黃孩子」首創者奧特考爾特,所謂「黃色新聞」並非都是三俗

普利策一度也沒守住無黨派性原則,前面我們曾提到的那位「逃兵」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之所以能當選, 競選過程中普利策旗下的《世界報》功不可沒。

這如果還沒什麼,那到了美西戰爭期間普利策與赫斯特為了「新聞效果」比賽似的刊登聳動性新聞在事後看來就顯得吃香很難看了。眾所周知,美國為與西班牙開戰找的理由是緬因號軍艦突然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這件事被普利策拿來連續做出一系列煽動性猜測,甚至刊登了偽造的緬因號艦長給海軍部長稱爆炸並非事故的電報,美國民眾被瞬間激怒,國會短時間內便通過了宣戰決定。

這在多年後被稱為「美國新聞史上最無恥的行為」。

06

為了關注度,戰爭這麼嚴肅的事情都可以偽造,其他「雞零狗碎」的事情就更過分了。

這裡還要跳出來說一點題外話。普利策的成功除美國國情與印刷術的進步之外,還得益於同時代義務教育帶來的識字率大幅飆升,這在同時代的英國則表現得更為明顯。

1880年英國議會正式通過《新版教育法案》,決定在全國實行義務教育制,強制適齡兒童入學;而到了1896年,史學意義上第一份大眾報紙由北岩勛爵阿爾弗萊·哈姆斯沃斯創辦,其設定的服務對象便是16年前那批受義務教育長大、大量來自底層又識文斷字的年輕人。

北岩勛爵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點變化,從此知識精英感嘆傳媒低俗化的情形延宕百年至今,由於讀書看報的不再是那些衣食無憂的貴族而是每天著急謀生的人們,所以北岩勛爵為《每日郵報》工作人員制定了三條標準:

不要忘記,你是在為知識淺陋的人寫作。

這是忙人的報紙、窮人的報紙。

這份報紙每天發行,每份只賣半便士。

《每日郵報》通過做到這三點一炮而紅,但蒙眼狂奔沒幾年,英國小說家阿加莎對報紙的評價便是:通訊欄目把鄉村生活里刻骨銘心的恩恩怨怨和舊恨新仇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對這句話不太理解,看看網路熱搜就好了。

成功者總是不約而同的契合時代的需求,北岩勛爵如此,普利策亦然。看看普利策巔峰時期旗下的那些報紙,簡直將標題黨、窺私慾、獵奇、虛榮等大眾心理弱點發揮到了極致,編輯們每天都在追求爆款、10萬+,致賤人、致low逼併不是大不了的事情。

07

巨大的壓力、瘋狂的選題、無序的擴張足以令人錯亂,且已發展到對當事人身體的戕害,普利策旗下《世界晚報》執行主編被家人送進了精神病院、普利策同樣進入報業發展的弟弟以自殺終結生命。

類似的問題一直在持續,1994年因拍下這張著名照片而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凱文·卡特因被大眾持續譴責為何只顧著拍照而不去救那個小女孩,在獲獎3個月後用汽車尾氣自殺

普利策本人則在39歲開始視力嚴重下降直至失明,因精神衰弱到無法接受任何噪音,普利策生命後期的十幾年時間都住在一艘頂級隔音的遊艇中在海上四處飄蕩。

聽不得噪音又失明的普利策卻喜歡聽音樂,好在他的財富足以讓他維持在遊艇上供養一支樂隊隨時為他演奏的生活,高薪聘用的秘書班子每天為他精選全國報紙內容並讀給他聽,以供他為《世界報》把握大方向。

晚年普利策

這樣的身體狀況,讓普利策晚年犯下差點毀滅此生事業的錯誤。

1908年,《世界報》頭版公開質疑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政府在操作巴拿馬運河開發時存在貪瀆行為,盛怒之下的羅斯福政府以誹謗罪起訴《世界報》,整個案子持續近2年時間,即使總統已經換屆為塔夫特,雙方仍在僵持,且早已脫離案件本身演化為整個美國新聞界與政府間的對抗。

1910年,法院宣判普利策無罪之後,西奧多·羅斯福又以個人名義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至1911年最高法院駁回西奧多·羅斯福上訴,整場事件才最終結束。

08

這場危機促使普利策做出不少反思,也耗盡了他最後的心力,事件結束10個月後,1911年10月29日,64歲的普利策在豪華遊艇中孤獨死去。

普利策能贏得後世尊重的確在於他晚年對新聞業的反省,他認為「一個憤世嫉俗、唯利是圖,或蠱惑民心的媒體,最終會製造出一樣卑劣的民眾。塑造共和國未來的力量,掌握在未來的新聞記者手中。」

按照遺囑,普利策遺產中有200萬美金捐贈給了哥倫比亞大學用於建立世界第一所新聞學院,以及用50萬美金設立如今聞名世界的普利策新聞獎。

哥大新聞學院前紀念普利策的牌子

如今已頒發百年的普利策新聞獎包含14項新聞類獎項與7項創作類獎項,史上最受歡迎的美國總統之一約翰·肯尼迪年輕時還是普利策新聞獎的得主。

在我看來,普利策是一個複雜矛盾體,他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崇尚新聞理想、為並不相識的普通民眾爭取過不少權益,但他同樣是一位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為達目的近乎不擇手段、對手下粗暴無禮、十分享受巨額財富帶來的奢華生活,與家人的關係更是糟糕,不出席母親的葬禮、與同在報業發展的弟弟互不來往、與妻子長期分居即使他們在一起孕育了七個孩子。

無論如何普利策是值得尊敬的,今天再糾結於誅心的動機問題已於事無補,我們只需考慮在建立一種制度時如何避免有人過分利用人性的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十列傳 的精彩文章:

埃隆·馬斯克真不是鋼鐵俠原型,他才是!

TAG:七十列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