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方要︱《淮南子》的養生三層次

養生方要︱《淮南子》的養生三層次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與門客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部分儒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將之列為雜家類。梁啟超評:「《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適說:「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的大成。」原書內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內篇。

《淮南子》從構成上將天地宇宙分為三大層次,即:

道,氣,有形之物

「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

「深閡廣大,不可為外;析豪剖芒,不可為內。」

「道一立而萬物生矣。」

道既是宇宙的規律、動因,也是產生宇宙萬物最為本始的物質存在。

「天地之合和,陰陽之陶化萬物,皆乘一氣者也。」

道無形無象,通過氣之環節化生萬物,道散而成萬物之後,即融溶在萬物之中。

與天地宇宙構成的三大層次相應,《淮南子》中將人體亦分為三大層次:

形、氣、神

「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為生命寄存和得以實現機能的物質場所,

為產生生命的本體,

為生命的主宰,控制人體活動的中樞。

「一失位則三者傷矣。」

人的生命存在的這三大要素各司其職,缺一不可。

其中神為「生之制」,最為重要。

「神貴於形也。故神制則形從,形勝則神窮。」

「以神為主者,形從而利;以形為制者,神從而害。」

氣的地位則居於形和神之間。氣和神同為人體性命之所系。氣雖為神所制,卻是形體充滿活力的根基。

《淮南子》認為人體形氣神與宇宙道氣形具有相應關係,因此在形氣神的基礎上,提出養生方法和措施也須相應分為三個層次。

養形,養氣,養神

「聖人使人(形氣神)各處其位,守其職,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處之則廢,氣不當其所充而用之則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則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

「是故聖人法天順情,不拘於俗,不誘於人,以天為父,以地為母,陰陽為綱,四時為紀,天靜以清,地定以寧,萬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

養 形

「法陰陽者,德與天地參……內能治身,外能得人。」

「若吹峋呼吸,吐故內新,熊經鳥伸,亮浴媛蹬,鷗視虎顧,是養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人之形體與天地有形萬物相應,故養形須順應天地有形萬物的生長運化,遵從陰陽四時被認作是養形的基本準則。

具體的養形方法,則以導引術模仿動物的動作,伸展肢體,使身體得到鍛煉,同時還要保持心的平靜。

養 氣

「陰則能制陽矣,靜則能制動矣。故曰靜乃自得。」

「紛乎其若亂,靜之而自治。」

關於養氣,淮南沿襲了老子、《管子》氣動而制於靜的思想。基於此,淮南認為氣是生命的活力,運動的源泉,但虛靜安祥的意念可以調控人體與外界氣的交流,協調體內氣的運動,提高氣的有序程度。

「靜漠恬澹,所以養性也;和愉虛無,所以養德也」

「若然者,血脈無郁滯,五藏無蔚氣。」

「精泄於目則其視明,在於耳則其聽聰,留於口則其言當,集於心則其慮通。故閉四關則身無患,百節莫苑。」

這裡所說「精」,指氣。氣飽滿則心、目、耳、口等各項器官功能正常,唯有靜心清意,方可避免精氣從眼耳鼻口外逸,保持體內氣的充盛。這樣就不會生病。

養 神

「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養生的關鍵在養神,養神是養生的最高層次。

由於「制使四支,流行血氣」,「經天下之氣」,全靠心神的統攝,所以淮南特彆強調「心平志易,精神內守」。

神制形,形也決定神。「形勞則神亂」,形佚則神清。故養神亦須養形來促進。養神最重要的是,懂得清心寡欲的好處,認真作到恬澹虛靜,也就是力求神與道合。

精-神-氣-精

「是故血氣者,人之華也;而五藏者,人之精也。夫血氣能專於五藏而不外越,則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腹充而嗜欲省,則耳目清、聽視達矣。耳目清,聽視達,謂之明。五藏能屬於心而無乖,則教志勝而行不僻矣。教志勝而行之不僻,則精神盛而氣不散矣,精神盛而氣不散則理,理則均,均則通,通則神,神則以視無不見,以聽無不聞也。以為無不成也。是故憂患不能入也,而邪氣不能襲。」

《淮南子》提供了「精-神-氣-精」良性循環的路線。要形成良性循環,必須先建立良性機制,有了良性機制,精氣神就可相互促進,運行不已。這個良性機制就是:

神-理-均-通-神

為身之主,

神盛則氣血臟腑井然有序()

秩序好則機體各部分間和諧融洽()

和諧融洽則氣血通暢()

氣血通暢則精神盛旺()

所以「神」是生命的中心環節,也是養生最要下力之處。

參考文獻:胡奐湘. 《淮南子》的人體觀和養生思想. 1992.

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慈勇,了解更多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勇健康 的精彩文章:

養生方要︱傳統道家養生法「漸門」

TAG:慈勇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