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過蘄南,草木婆娑

春過蘄南,草木婆娑

作者:夏梓言 來源:蒲公英

雪停了,陽光也清清落落地灑下來。屋子裡暖啊,快把書桌上的樹影,都要暖化了。

桌上除了書卷,還有一碗中藥汁,冒著白氣。每到冬天,我免不了要喝葯的。就這樣差的體質,好像是靠百草的精華養著過冬似的。

空氣里是苦苦的藥味兒。一點點澀,一點點鋪張。熬藥一定要在砂鍋里熬,小火,慢慢地燉。你聽,咕咚咕咚,那是草藥在嘈嘈切切私語呢。

積雪草

以寒涼得名。

積雪草。弘景說,積雪草方葯不用,想此草以寒涼得名耳。

先生說,積雪草是一種蔓草,功用大概和薄荷相似。也有人叫胡薄荷,比薄荷的味道少了一點甘味,喝茶很不錯。這味草本來也是薄荷,蔓生的,在寒涼的深山背陰處過日子。

積雪草的衣裳很漂亮,樸素,悠然,不雕琢。但它長著長著,突然就離開山間皈依了佛門。山裡不見蹤影,平川也沒有,它到底去了哪裡?不知道從哪朝哪代開始,積雪草選擇了寺院牆的磚砌間。別處都尋不見。它換了一件衣裳,和薄荷不像了。葉子圓圓的似銅錢,引蔓鋪地,散發出很清淡的香味兒,像細辛,不見開花。它把碎花衣裳丟在世俗里,只穿了素淡的青衫。

寺院的牆壁上,積雪草恬靜生長,鋪滿一面牆,又繞過去鋪另一面。聽經聞法,兀自生長,連花也不願意開,獨自行走江湖。寺院的僧人採摘了葉子泡茶,還是那份兒清淡的幽香味。祛風散寒,肺熱咳嗽,消食積飽脹,都用積雪草來醫治。

古代名醫董炳記載了驗方說,男女血病,積雪草很好,方劑的名字叫九仙驅紅散,治療嘔吐諸血及便血。用積雪草五錢,當歸酒洗,梔子仁酒炒,薄黃清炒,黃連清炒,條黃芩酒炒,生地黃酒洗,陳槐花炒,各一錢,上部加藕節一錢五分,下部加地榆一錢五分,水二鍾,煎一鍾服,神效。董炳說,此方的得來很神秘,主治與本草不太相符,不知道什麼原因。

鍾是古代器名,一種是圓形銅壺。另一種指酒杯、茶杯,與「盅」通。我算了一下草藥的劑量,應該是這樣的,用一銅壺水煎熬草藥,熬成一茶杯差不多了。至於上下部,是腰為界限,吐血為上部,便血為下部。

牽牛子。

中醫稱二丑子。

牽牛子。牽牛花開,沾著露水,一朵朵的多麼漂亮啊。那是牽牛子的衣裳,絢爛而飄逸,清美之極。花落了,牽牛子才探出腦袋來,準備入葯。中醫里一般叫它二丑子。

丁酉年春,為了寫《蘄南草木記》,我跑去蘄州給中藥鋪的老先生打下手,幫忙抓藥。一味味草藥攤開在紙上,覺得妖嬈。草木枯萎了,卻有一種飽滿的嫵媚。一脈幽淡的草木氣息,指間繚繞,捨不得揮去。抓到二丑子,總是忍不住笑,你怎麼這樣的丑啊?一丑得了,非要到二丑里去。

只是調侃它罷了。對著草藥說話,覺得心裡暗暗喜歡。實際上,二丑子的意思不是長得醜陋。牽牛子有黑白兩種,黑牽牛多生在野外,藤蔓上長著細細的白絨毛,折斷莖,有白汁。葉子像楓葉,有三個葉尖。白牽牛大都是人家庭院里栽種的,開花叫牽牛花。藤蔓微微有點紅,無絨毛,有柔刺,也不甚銳利。折斷莖,有濃汁,很猛烈滲出來。葉團有斜尖,莖葉很像山藥。

先生說,牽牛子叫二丑子,是因為丑屬牛,隱去其名,黑的叫黑丑,白的叫白丑。兩樣就稱為二丑子。《神農》里沒有牽牛子的記載,後來才加進本草里去的。

原來草木也是有屬相的。有沒有屬老鼠的草藥呢?是不是很賊眉鼠眼啊?

臉上生了粉刺,黑丑研末,加一點別的草藥末,洗面,慢慢就好了。面上長了雀斑,黑醜末加雞蛋清,做面膜。風熱赤眼,用白牽牛。

茉莉。

草藥里稱柰花。

茉莉也是一味葯。草藥里叫柰花。當然,茉莉的衣裳仙風道骨,清美飄逸,算是草藥里的品牌衣飾了。茉莉不是中華原產的,舶來品,原出在波斯,移植到南海,慢慢傳進來。時珍說,茉莉其性畏寒,不宜中土。

先生又說,茉莉本來就是胡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雅士張敏叔呼為遠客。名醫嵇含寫草木,呼為末利。也有的醫藥書籍里叫抹厲。佛經里叫抹利。王龜齡呼為沒利,洪邁叫末麗。楊慎說,今人叫末利花者,晉書里叫柰花。

張敏叔這些人,都是古代有學問的人,雅士,名醫,文人,很受世人的尊敬。多少達官顯貴,死了就灰飛煙滅,無人惦記。唯有他們,世世都被人敬重。李時珍因為留下《本草綱目》,後世尊為醫聖。一聲先生,多少敬仰啊。

胡人發音很含糊,讀出來大概就是茉莉的音差不多吧。古人把柰花蒸油取液,作為潤面養發的油脂。用了,面如桃花,身體清香。長發黑亮,飄逸柔美。但是更多的用處,是入茗湯。一盞茉莉花茶,清香四溢。

茉莉的根有毒。先生說,古代江湖上的詐術,很玄乎。用無灰酒研磨茉莉花的根,磨好後服下,磨一寸,則昏迷一日乃醒過來。磨兩寸,則昏迷兩天。磨三寸,就昏迷三天。

若是磨一尺,怕是醒不過來了吧?假死成真死了。還不知道有沒有後遺症呢。

大夫也用茉莉的根。凡跌打損傷,骨節脫臼者,就給病人服用了酒磨茉莉根,從容地捯飭著接骨,捏骨,綳綁架,固定斷骨。這樣,病人迷糊著,不知道疼,安靜地等著接好骨頭。

三七。

俗名稱山漆。

三七。俗名字叫山漆,金不換。先生說,當地人說,三七是味道左三右四,故名三七,大概不是這樣的吧?也有人說,叫山漆是因為能合金瘡,如漆粘物。至於金不換,是說它貴重也。

三七這味葯非常好啊,在舊時光里它簡直是聖葯。兩軍對壘,一聲吶喊,開始廝殺。一場混戰之後,滿地傷殘。刀傷,箭傷,撕裂傷,血流不止。有新鮮的三七,就嚼爛敷在傷口上,布條包紮,血即刻而止。沒有新鮮的三七,就用晒乾的三七粉末止血,療效是一樣的。一株三七,可以救活一個兵士,是軍中要葯。

先生說,但凡杖撲傷損,淤血淋漓者,嚼爛三七,敷傷處,疼痛慢慢減弱,由銳疼變為鈍疼,直到不疼。青腫淤血經過一夜就消散掉了。若是有人受杖之前,偷偷先服用三七幾錢,挨打則血不衝心。杖後趕緊再服幾錢,則很快好了,不傷筋骨。

三七,葉子蒼凝老綠,開一攢紅色的小花朵,在書桌前曬著太陽,慢慢長呀。一襲綠衣裙,怎麼看,都好,合著心意的清雅。

待春到蘄南,我定要在院子里栽上一盆三七。

待春到蘄南,風吹來,陽光鋪開。我還要去山野和草木一起打座參禪。悟著,悟著,一腳就踏進古風的草藥里,踏進明朝,踏進草藥的前世今生。用我的蘄春方言,念著它們的名字。積雪草哦,當歸哦,紫花地丁呢,豬耳朵哦,青蒿哦,蘄艾哦……這一念啊,就是千年。

作者簡介:

夏梓言。

97後教師、作家、編輯。蘄春人。

在國內、北美、東南亞及港澳台等地發表文學作品兩百七十多萬字,大量散文被《散文選刊》《作家文摘》《作家選刊》《雜文選刊》等刊物全文轉載,併入選30餘種美文集與年度散文選本。

畢業於首屆中國90後作家高研班。現任中國90後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校文聯全國十名簽約作家之一,中國90後作協第四屆,中央宣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首屆簽約作家,《散文選刊》《青年作家》《文苑》《貴州文學》《江南》專欄、簽約作家。曾獲冰心文學獎,澳門一葉文學大獎等國內外文學獎項180餘次。

著有散文集《城春草木深》《十里暗香》《十年的深情與孤獨》《百花深處》《山河仍是舊山河》《只因山河是故人》《素白時光,草木清香》《是千花百草守護著蘄南蒼茫大地》,長篇小說《鳳凰路77號》《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中篇小說《木子樹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蒲公英 的精彩文章:

一個細菌的自白

TAG:蒲公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