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馬斯克的思維方式
GIF
美國東部時間2月6日15:45(北京時間2月7日4:45),獵鷹重型火箭從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火箭上搭載一輛櫻桃紅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車內坐著一個身穿宇航服的人體模型"Starman",飛向遙遠的火星軌道。
這枚火箭來自伊隆·馬斯克的私人公司——Space X,跑車來自他另一公司——特斯拉。伊隆·馬斯克是繼喬布斯後,矽谷最受矚目的創業家和實業家,也是電影版《鋼鐵俠》的原型。
將火箭送去太空探索火星,這是馬斯克童年的科幻夢,源於他14歲時讀到的一本科幻小說——道格拉斯·亞當斯寫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後來當他得知NASA這樣大膽無畏、以探索太空新領域為使命的機構,卻對探索火星沒有興趣,索性成立了自己的組織——火星生命基金會。
馬斯克希望太空領域內的專家能夠幫助自己實現火星計劃,並決定開展「火星綠洲」項目。他本打算從俄羅斯購買一枚翻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用作運載火箭,但價格遠遠超出預算。後來馬斯克花了幾個月時間研究航天工業及其背後的物理原理,詳細計算了製造火箭的成本,然後宣布說:「我覺得我們可以自己造火箭」。就這樣,他成立了自己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
玩轉火箭不是一件易事,公司經歷過幾次發射失敗差點破產,歷時6年,終於在2008年9月28日將第一枚 「獵鷹1號」發射成功。
很快,「獵鷹1號」以極具競爭力的性價比贏得了NASA的16億美元訂單。
馬斯克不僅是個成功的商人和企業家,也是一位工程師和發明家,或者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技術專家」。他涉足的其他創業,從PayPal,到特斯拉、Space X、太陽城、超級高鐵,雖然遭遇了無數失敗,但每一次的突破都令全球驚艷。
當馬斯克被問到如何提出想法,解決問題或選擇創業的時候,他提及「科學方法」:
1、問一個問題。
2、收集關於這個問題儘可能多的證據。
3、根據證據制定公理,並嘗試為每個公理分配一個真實概率。
4、根據有效性得出一個結論,以便確定:這些公理是否正確,是否相關,是否必然導致這個結論,以及有多大概率?
5、試圖推翻結論。尋求別人的反駁,進一步幫助打破你的結論。
6、如果沒有人可以使你的結論無效,那麼你可能是對的,但你並不一定是對的。
馬斯克和他的團隊在預算第一隻 SpaceX 的火箭成本時,他們不是只看市場上類似產品的成本。
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是,如果要建造一隻火箭,必不可少的部分都有哪些,這些部分又由什麼樣的基本原材料組成的。依據於此,他們發現:他們可能只需要市場價 2% 的成本,就可以建造一隻火箭。
多數人更願意沿襲已有的技術加以改進,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這是非常不科學的,」馬斯克說, 「這就是物理這個東西,這個科學方法對於搞清真相真的很有效。」
矽谷的創業月度採訪節目「Foundation」主持Kevin Rose曾於2012年採訪伊隆,馬斯克談到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通過第一性原理來推理,而不是通過類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類比,我們這樣做是因為其他事情是這樣完成的,或者說其他人是這麼做的。但是通過第一性原理,我把事情升華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後從最核心處開始推理。
第一性思考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最早由亞里士多德提出,指每個系統探索中都存在的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思考問題直接從最根本的原理出發進行推理,尋求問題的真正解答。
馬斯克所摒棄的類比思維(analogy)不追究本質,而是基於模仿和抄襲。
一位準備寫小說的朋友,她說很難創作。因為聽了太多的培訓,看了太多的指導書,腦海里全是特定的框架和情節,一動筆就往書中所寫的經典劇情上套。自己的想像和靈感幾近於無。
類比思維對於重複性高或者歸納總結類的工作,可以說非常有效,節省時間的同時也會少走彎路。多數人日常事務多屬於這種性質,或因懶于思考,因此逃不開類比思維定勢。
但是當你需要創造創新時,則需要堅持第一性原理,從最本質的原理開始推理並指導行動。
巴菲特的夥伴查理·芒格也是第一性原理的積極實踐者,他說在科學界和商界有一條非常古老的守則,它分成兩步:
第一步,找到一個簡單的、基本的道理。
第二步,非常嚴格地按照這個道理行事。
得益於這種直指本質的科學思維,馬斯克比某些一生沉浸某個領域的人更能客觀而深刻地看待一個行業。
馬斯克的弟弟Kimbal說:「他能夠以一種更清楚的方式看事情,我所認識的其他任何人都無法理解的方式。」 他提到了他哥哥早年對國際象棋的喜愛,補充說:「在國際象棋里,如果你可以提前看到12步,你就是一個最高段的棋手。而不管任何情況下,伊隆都能提前看到十二步。」
凱文·凱利在《必然》書中寫到:
我把這些元趨勢稱為「必然」,因為它們植根於科技的本質,而非社會的本質。
這些力量並非命運,而是軌跡。它們提供的並不是我們將去去往何方的預測。只是告訴我們,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馬斯克只有一個,但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我們也可以做到直指本質,創造必然。
例如當讀書學習知識框架,了解各種概念時,新東方名師、比特幣首富、投資人李笑來在書中《七年就是一輩子》寫到:
概念是一切知識架構的基石。所謂的「獨立思考」 —— 少有人真正擁有的高級能力 —— 對其最樸素的描述無非是:
能夠獨立地、正確地使用正確的概念。
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幸運 —— 有個在圖書館工作的母親。剛上初一的時候,母親花了幾分鐘教我如何閱讀教科書:
「你看,這麼厚厚一本書,其實就那麼幾個概念;
講一個概念就要花費一個章節的篇幅,從結構上來看,其實講的都一樣,無非是一個接一個的概念,要說清楚它是什麼,它不是什麼,它和別的概念有什麼異同;然後就是與它相關的方法論,比如,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怎樣使用是正確的,怎樣使用是錯誤的,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是什麼…… 這些都弄明白了,一個概念就算是學透了,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這本書算是看懂了,就這麼簡單。」
這其實是學習任何概念的方法論啊!我就這樣「開竅」了 —— 我母親只不過用了幾分鐘而已。我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好,絕對源自這幾分鐘的教育。
當我們看待某件事情,我們常常無視客觀論據,僅根據感性觀點和經驗接受自己認可的想法。如果我們以第一性原理透過現象看本質,辯證分析,看待新聞事件就會少一些代入情緒和人云亦云,多一些理性判斷。
當我們做選擇時,不自信和缺乏經驗也促使我們接受別人(世俗)的期望、標準和價值觀。如果我們能以第一性原理來觀照自身,無經驗也許會成就自己的路,一條沒有「事情應該怎麼做的負擔」的路,一條由自己來定義的路。
禪宗有一個概念叫「初心」,指在學任何東西時摒棄先入之見,就像你初次學習一樣,是一種開放、求知的心態。
「在初心者頭腦中,有許多可能性;在專家的頭腦中,可能性幾乎沒有。」鈴木俊隆。
新的一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The End -
轉載 投稿 合作
請直接在菜單欄點擊「與我聯繫」


TAG:每周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