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徽州的年,缺不了的年貨,缺不了的味道

徽州的年,缺不了的年貨,缺不了的味道

說到年,當你結識徽州之後,在你的腦海里,卻如何也繞不開這個名字了,很多來過徽州的朋友都說,在這裡,總有一種很深的歸屬感,我想,這大概就是徽州文化的魅力吧。

中國人對吃情有獨鍾,而如今,徽州的年,依舊留存著一些古老、傳統的關於吃的記憶。那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里,盛滿了徽州人的人生和倫理,人們成長、相愛、離別、團聚,在除夕的一桌年夜飯中,折射出人生百味。

徽州人的新年,是從殺豬飯開始的。臘月里,孩子們放了寒假,在外打工的人們也陸續回了老家,一場殺豬飯,將鄰里鄉親聚在一起,同在一個屋檐下,生火,殺豬,做飯,用一頓豐盛的飯,凝聚族人,結成羈絆。

年豬殺下來的肉,做成臘肉、火腿和臘腸,掛在檐下風乾,作為春節最重要的年貨。

從小年開始,徽州的年味越來越濃。在黟縣,各家各戶做起了一種叫「打食桃」的米餜。種叫作「食桃」的米餜類食品的民間習俗與製作技藝,歷史久遠,傳承至今,已成為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項目。

食桃餜,一種用「桃」形磨具製作的米餜

製作食桃的「米粉」,是用優質秈米摻入一定比例的糯米加工而成的混合米粉;而「加工」方式,最好用原生態的石磨研粉或水碓舂粉為最佳,用機器加工的次之。

而製作食桃模的木料,必須選用木質細膩、紋路縝密的石楠木、黃柏、棗木、桃木等製作,經得住反覆的敲打,也不便於雕刻。

「食桃模」上雕刻著的圖案,要將麒麟送子、壽星福星和元寶等巧妙地繪製在「桃形構架」圖案中,採用徽州木雕的相關技藝,相得益彰、寓意深長。

在傳統的徽州古村裡,豆腐和年糕有著同等的地位,是春節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尤其是歙南的山村,幾乎家家都會做豆腐。

磨黃豆、煮豆漿、打鹵、壓模,每一步都必須拿捏的恰到好處,才能做出做出上等的豆腐,這種純手工做出來的豆腐,我們稱之為「老豆腐」。豆腐之於新年,之所以重要,在於它的多變。可以做成毛豆腐、豆腐包、豆乾、豆腐乳、油煎豆腐,做豆腐的過程中還有豆花、豆漿、豆皮、豆結。

徽州人的春節,不光主食的豐盛與美味,對糕點小食,也有自己獨特的偏愛。

頂市酥,又名紅紙包、麻酥糖,是徽州特色名細糕點,用脫殼的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麵粉,拌以飴糖精緻而成,成品白中顯黃,抓起成塊,提起成帶,香甜酥麻。

「拜年不帶麻酥糖,請君不要進廳堂。」是徽州地區的一句俗話,過去的時候,「頂市酥」是要到每年的春節期間才有應市的主打「年貨」,是徽州民間春節時家家戶戶必備的傳統糕點,又是過去徽商外出饋贈親友的禮品。由此可見,頂市酥在徽州人心中的地位。

在古時,一盒頂市酥代表的不僅僅是一份年節的手禮,更是徽州百年的文化的印證,頂市酥的腳步,是緊緊隨著徽州的形成和發展的;而它的製作技藝,則是衡量一個徽式糕點師傅水平高低的標尺。

徽墨酥是徽州傳統精品特產,俗稱「芝麻糕」。其造型是一般徽墨墨錠的標準尺寸,酥體從外到內烏黑油亮,甜醇香酥,被人稱為「能品嘗的徽墨」。其成品呈深黑色、甜酥入口即化、潤濕度適中、滿口噴香、不粘牙,具有潤喉、滋肺、烏髮的功效。

徽州是徽墨之鄉,古徽州注重文教,治學興盛,因此,徽墨酥的名字寓意為:「食之,滿腹墨水學問」。故每逢年節,長輩必為家中孩童,親手遞上幾包,為其新一年學業有成、知識有獲,祝以美好願望。

「四物」指的是核桃仁、枸杞、紅棗、葡萄乾四樣,每一樣都是冬日進補的佳品,不用擔心進補過度,日常小食,隨意就好。

麥芽糖、白糖、油按照固定的比例熬成糖漿後,把炒熟的黑芝麻倒入糖漿中,再將「四物」放入其中,翻炒均勻後起鍋,將未成形的黑芝麻糖倒入方形木質模具中壓制塑形,然後在稍冷卻後,切片,入包裝,一款冬日養生小食「四物芝麻糖」便做好了。

玉條酥和四物芝麻糖的製作工藝如出一轍,最大的區別在於二者原料的不同,玉條酥只有黃芝麻,相對於口感比較純粹,芝麻的香味更加濃郁。如果你偏愛芝麻的香味,這一定是你不二的選擇。

凍米糖是一款延續百年的江南小切,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過年拜年時,主人端上桌的茶點裡必定有它,否則就缺少了一些傳統年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外事 的精彩文章:

TAG:安徽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