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足麻冷(一):預示著一個你不知道的卻很嚴重的問題

手足麻冷(一):預示著一個你不知道的卻很嚴重的問題

導語:

在當代,越來越多的不治之症開始衝擊我們的眼球,血栓患者的景象讓我們心有餘悸。

大多疾病並不是毫無預兆就發生的,早在疾病真正形成之前,身體就在用局部性疼痛、區域性麻痹、眩暈等輕微的癥狀告訴我們「嘿!朋友,你的身體(病變部位)快承受不住折騰啦。」

那麼,具體怎樣的表現算是身體對我們作出的警示呢?那又怎麼及時剎車避免情況惡化呢?下面,我們將給您好好聊聊手足麻、冷這一情況的預示信息及防治手段。

手足麻、冷(一)

睡覺是人最輕鬆享受的時刻,但許多人常常在入睡後、睡醒時,感覺到手足麻、冷,常常會因為手足麻冷壞了睡意。遇到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覺得是虛導致的,這確實是虛,可是是什麼虛呢?是陽氣虛了。

古人這麼看,由於陽氣虛,人體沒有多餘的陽氣溫煦、保護四肢這才發生麻、冷的感覺(麻冷屬於陽虛陰盛的癥狀)。那麼,怎麼補充陽氣呢?中醫有句話叫做「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要補陽氣,那就要補生產陽氣的——血。

理論時間

在此,筆者借用近代著名中醫經方臨床家胡希恕的臨床經驗來詮釋。

胡老在診脈時,陽氣盛的人,脈管里的血液充足,應指有力,所以胡老用陽氣充足的脈推導得出——陽氣其實就是血液,血虛則陽氣虛。

另一個觀點看,從現代醫學的眼光,睡眠狀態下,人的諸多器官是休息的,剩下免疫系統和心臟繼續工作,同時心臟的心率會降低,就意味著供血的速度減緩了,體溫也下降到維持核心體溫的水平。所以呀,供應到四肢的血液也是少的。這麼看補血是必須的。

實用時間

、治病也要分輕重緩急,急則先治標,局部取穴是較好的選擇。

按摩承山穴(腿麻)/手三里穴(手臂麻)可以很快速的緩解手足麻冷的問題。順時針按揉承山/手三里5min,這兩個穴位用現代醫學的話講,刺激所產生的刺激量相當明顯,療效也甚是顯著。

、緩則需治本,治本需補血。艾灸以下幾個穴位,對補益氣血有很好的效果。

血海:古人將此穴命名為血海,其義為脾經所生之血匯聚的地方,能活血養血,亦能治療所有的血症,如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

足三里:足三里不僅是保健的大穴,也是益氣生血的主要穴位,其位於多氣多血足陽明胃經之上,艾灸此穴能增加脾胃運化的功能,將吃進去的食物運化為水谷精微,從而氣化成為氣血。

三陰交:三陰交穴為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匯之處,脾主統血,肝主藏血,腎精氣化成血,所以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之效,常灸三陰交能補血、活血(注意:女性讀者在生理期時不可艾灸此穴)。

以上都是不用藥的辦法,各艾灸20min左右即可。

下面談談用藥補血的辦法,《傷寒論》中有一方,芍藥甘草湯,又名去杖湯,專治陽病津血虧虛導致的的手腳攣急

方如下:白芍、甘草各12g。煎煮法:三杯水煮成一杯半即可。

當然還有田七這一味葯,功用不必贅述,平日溫水沖服2勺,不僅能用於補血,平時內部有疼痛,亦能服用止痛。筆者親自檢驗過其療效,家中父親也因為服用了田七,轉危為安。

題外話:親歷醫案分享

筆者在爸爸的遭遇中,領教到了手足痹的威力。

正值16年夏天,爸爸自述左手無名指時不時發麻,卻又不影響活動度。聽到這話,當時就想到老師在課上開的玩笑,師說:「手指經常發麻的,可勁注意點啦,未來的3-5年里容易引起腦血管意外,別讓我們在醫院的康復科見面吶。」奈何當時醫術淺薄,沒有重視,就帶著這樣的狀態,度過了一個月。

正值夏天,夜晚,爸爸在陽台鋪木床休息(容易導致風寒侵襲),次日醒來,左側身體不能自己動彈,能動也不聽指揮,但神智方面清醒(事後分析:這是中風中經絡的表現)。幸好家中有中藥,立刻選擇田七粉,三大勺(約在13克左右)溫水沖服,過了十分鐘,左側肢體恢復知覺。發現有用,繼續三勺沖服,病去了七成。這次事後僅剩下左腿輕微的麻痹,每次回家就給爸爸推拿、點穴。慢慢恢復麻肢,現已如常人。

此次事件實在有驚無險,事後查閱田七是何功用,發現是內傷出血,跌打祛瘀的常用藥,並且可治療各種體內出血。能治好,實在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覺得啟發意義遂寫成文章,供各位同仁點評。

文章內容屬原創,侵權必究!圖片選自網路,如有冒犯可後台聯繫刪除。

感謝您的支持,歡迎點贊與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讓堂 的精彩文章:

TAG:五讓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