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壺論畫語要 2 智識、修養、素質,書畫家都應具備

石壺論畫語要 2 智識、修養、素質,書畫家都應具備

《石壺論畫語要》上篇(2)

上期文章索引:《石壺論畫語要》上篇1,藝術創作不能違背真實丨李西伯愷

文/李西伯愷(收錄轉載)

陳子庄

2.

科學的智識,美學的修養,道德的素質,這三者畫家均應具備。

繪畫是造型藝術,應比照片美,比實景高,才談得上藝術。藝術的背後應是人。時下有一種風尚,對著照片作畫,照實景描摹,如此則是本末倒置,有何一氣!

《易》曰:「與天地和其德,與日月和其明,與四時和其序。」德,是日日增進的,所謂「進德修業」。對我們來說,文學藝術是業。德如日月,可以照見別人的道路。人的光明正大的精神一刻也不能蔽。日月在天,其另一邊之光人雖不可見,然其光固在,不過為物所障。人為名利障,則不能現出己之德的光明。序者,變也,要知物之變。窮則變,變則通,要知份。

繪畫一道有兩個要素,一是性靈,二是學問。無性靈不能駕馭筆墨,有學問才能表達思想。如畫芍藥,僅僅是芍藥則無意思。不能為畫畫而畫畫。個人的藝術風格是上述兩個條件相結合而後生成的。有了意思,要考慮表現形式,於是出現了風格。否則,只在畫得象不象上徘徊作難,便什麼都談不上了。

陳子庄

必須於性靈中發揮筆墨,於學問中培養意境,兩者是一內一外的修養功夫,筆墨技法是次要的東西,繪畫光講技法就空了。有人光講意境,無學問來培養,則是句空話。然而如沈石田、文徵明,學問雖好,但缺乏性靈,筆墨也會落空。八大、石濤有學問有性靈,可稱雙絕。性靈是根蒂。治學當治本,不應治末。

繪畫藝術是精神世界的東西,是高於物質世界的。因此,凡來跟我學畫的人,我都告訴他們要先致力於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我是誘導他們認識自己的思想體系。不畫別人的畫,也不畫大自然的畫,要通過畫大自然畫自己,通過物質畫精神——這才是自己的。

陳子庄

「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這兩句話是中國美學的最高概括。神,不是迷信。雖無形無質,然又發揮作用曰神。神支配法則。好畫好詩是神在支配,是神與人感情起共鳴產生的。明,是神之作用。凡神皆明(光明)。人之第一念(不假思索)是神。藝術要反映第一念。凡藝術皆貴想像。有些畫只具外形,似乎也是想而後得,其實若僅具外形,實物固在,何用想歟?這只是羅列現象。我說第一念是不想而得,但這第一念頭也不是偶然的,是平素觀察、構思的積累在這一瞬間被觸發出來。講德,才有善,如日月之明,永遠光輝。德如日月,然後作品方能與日月同光。苟無德,其作品必亦污穢。德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看法相同,德不同,以德為準。德相同,看法不同沒有關係。如梁啟超不同意他老師康有為,熊十力不同意歐陽競無,都是看法不同。要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逐漸分辯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本來面目。我固有的,是好東西;人強加於我者,是不好的。

文章很長,休息下眼睛!

未完待續。。。。。。

我是李西伯愷,書畫藝術研究,感謝您的關注!

陳子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西伯愷 的精彩文章:

藝術家要讓作品有靈魂、有話說,成為藝術家手中的「活體」
書畫人學習藝術的第一能力應該是辨識力

TAG:李西伯愷 |